•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时间:2021-07-12 00:01:5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普遍原理成功运用于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一套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当前,深入学习研究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并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营造清新的党风、政风,建设公正、清明的政治生态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同时,对于凝聚中国力量,做好民生工作,增进人民福祉,从而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群众路线;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 D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169(2016)06-0022-06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活动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创造和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信条建立起来的政党。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脉相连,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应有之义,更是我们党的应有作为和行动指南。
      一、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性成果,而群众路线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中最为革命的核心。“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1]这个实践包括对以往知识的学习、思考、运用和创新。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也不是与生俱来、凭空想象的,而是有着其丰厚的理论渊源。那就是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论学习、思考,创造性地运用于革命实践中形成的。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是处处蕴含着“民本”治国思想。远在3000多年前的周公就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说:人民是国家赖以存在的根本,只有人民安定团结,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可以说开创了中国传统文化“民本”治国思想的先河。自春秋战国以来,古圣先贤们站在“治国平天下”的立场上,孔子提出:仁者爱人,主张施“仁政”弃“苛政”。管子说:“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强调为政之道在于体恤和顺应人民的意愿。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指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无一不强调为政为天下计,在于“重民”治国思想。贾谊则进一步提出“无民不为本”的思想,民心是否安定、民本是否强固,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安危。清代黄宗羲则更是提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的思想,从而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出生在中国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毛泽东,自幼熟读四书五经等名经典籍,自然受到古圣先贤们“重民”治国韬略思想的熏陶。加之他酷爱读中国历史,中华五千年多年王朝的兴衰更迭所召示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真理,更是对少年时代的毛泽东产生了强烈的影响。现实生活中,看到贫穷的劳动者所遭受的压迫和苦难,加之母亲因笃信佛教而怜贫扶弱行为的影响,培养了他心系劳苦大众,立志改变那些贫困、受压迫、受剥削的劳苦大众命运的热血情怀。中国历史的变迁规律、古圣先贤的治国经略,这些都是他在以后漫长革命生涯中始终坚信人民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思想的深层理论内核。
      (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物质资料生产者的历史。马克思主义认为: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总是伴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而变化。人民群众作为物质生产资料的主体,对于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关键性决定作用。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一次次失败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强烈对比,使青年时期的毛泽东陷入了深思。十月革命的胜利,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带到了中国,使得当时国内一些著名有志之士开始转向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阅读了大量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籍,结识了李大钊、陈独秀等早期在国内宣传共产主义理论的著名进步学者,深受其进步思想的影响。工农大众在五四运动中所展现出的伟力,使毛泽东开始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信仰,用以指导革命的实践活动。
      二、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形成过程
      古今中外,任何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思想的形成都会受一定的时代背景的影响,都是顺应历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毛泽东和他的群众路线思想也不例外,也绝非天生。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时期,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历经几十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炼就的,是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及中国人民的结晶。根据毛泽东参加中国革命和党的历史发展阶段,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孕育、形成和成熟三个阶段。
      (一)建党前后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孕育时期
      自鸦片战争以来,近代中国人民无数次反对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统治者革命失败的教训表明,近代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在敌人势力极为强大,革命势力较为弱小的历史背景下,要想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必须开僻出一条不同于以往的革命道路。
      近代中国是外国列强与中国的封建军阀、地主资本家相互勾结,联合绞杀中国革命的社会。毛泽东于1919年7月和8月先后在《湘江评论》发表三篇题为《民众的大联合》的文章,直指“强权者,贵族,资本家的联合”[2]390是造成国家、人民和社会黑暗的根本原因。治疗中国近代这一顽症,他提出“刻不容缓的民众大联合”[2]390以反抗外国列强、封建军阀和地主资本家的联合,以达到改革宗教、社会和完成政治革命的目的。此时的毛泽东已开始对中国社会把脉并尝试开方抓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群众路线思想已开始在他的脑海中孕育。

    推荐访问:现实意义 群众路线 思想 毛泽东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