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党对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的认识过程及启示

    时间:2021-07-11 00:03:4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对于选择何种工业化道路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期探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的最新认识。
      [关键词] 工业化; 中国工业化道路;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F40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7)05-0035-02
      
      工业化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建立起一个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并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的过程。
      中国工业化进程是在西方殖民者的枪炮声中被迫开启的。一个多世纪以来,工业化成为中华民族始终不渝追求的目标。如何实现工业化,即走何种工业化道路,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选择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在认识及实践上经历了曲折的过程,积累了许多经验教训。
      
      一、“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
      
      在中国共产党内较早提出工业化思想的是恽代英于1923年10月写的《中国可以不工业化乎》、杨明斋于1924年6月出版的《评中西文化观》等。
      工业化是“最有发展、最富于生命力、足以引起一切变化的力量。”这是1944年5月22日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深刻阐述的观点。他认为,“中国落后的原因,主要的是没有新式工业。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敢于这样地欺负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工业,它欺侮我们的落后。因此,消灭这种落后,是我们全民族的任务。”为此,“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必需有工业;要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需工业化。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
      1944年8月31日,毛泽东在《给秦邦宪的信》中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机器,不是手工。我们现在还没有获得机器,所以我们还没有胜利。如果我们永远不能获得机器,我们就永远不能胜利,我们就要灭亡。现在的农村是暂时的根据地,不是也不能是整个中国民主社会的主要基础。由农业基础到工业基础,正是我们革命的任务。”(《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6页)随着中国革命胜利在即,在党的七大上,他又进一步号召:“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
      由于处于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还没有取得全国政权,对于未来中国走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没有论及。
      
      二、毛泽东提出了“中国工业化的道路”问题
      
      毛泽东是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探索者,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的奠基人;而且又是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主要领导者,有关中国工业化建设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决策者。他以一种强烈的“被开除球籍”的忧患意识,关注和推动着中国工业化,执著地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
      1953年,毛泽东提出的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个五年计划就是围绕着工业化展开部署的。“一五”计划的156项工程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明确地提出:“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指出了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
      1957年2月,毛泽东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报告时,讲的第十二个问题即“中国工业化的道路”。而且,把它列为解决好人民内部矛盾的重大问题。他认为,“工业化道路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的,这一点必须肯定。”(《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40-241页)
      这一思想,有力地指导了当时的工业化建设,使我国建立了一个基本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由于受苏联模式的影响,在中国工业化道路建设中,出现了失误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时代需要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发展工业化的新路。
      
      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走何种工业化道路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必须思考的重大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为中国选择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条件。
      面对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任何国家都必须适应这一趋势,特别是相对落后的国家需要寻找到适应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
      新世纪之初,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并成为一个迅速崛起的产业。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普遍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资源消耗和生产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新的强大动力。信息化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传统工业化的内涵,为中国高起点加速推进工业化提供了可能。
      十六大提出了中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特别地强调了信息化的重要性,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明确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对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再认识的结果。
      新型工业化的“新”主要表现在:通过信息化带动的相互促进的工业化;以科学技术现代化作为支撑的相互促进的工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三次产业结构全面协调发展的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进步背景下,加快实现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走经济建设新路子的根本指导方针。
      
      四、启示
      
      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认识,历时半个多世纪,体现了党的执政能力及探索精神。
      第一,必须洞察并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大趋势。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出现了巨大变化。新的科技革命变化,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且使人类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开始进入信息化和智能自动化时代。同时,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范围经济贸易发展和资金技术流动加快。特别是信息化以世界为舞台,导致了信息、技术、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共产党必须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作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决策。
      第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的必然选择。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在探索走符合国情的工业化道路。但是,由于受历史条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经济体制等的限制,推进工业化、保持经济快速发展,仍同保护资源、环境和生态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加快促进中国工业化,不能重复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要认真总结和汲取中国以往工业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坚决走一条有时代发展特点、符合客观规律和中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历史的必然。
      (作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 宁 静

    推荐访问:工业化 中国 启示 党对 道路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