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民主政治生态研究综述

    时间:2021-07-05 12:03:5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诸如行政生态、政党生态、网络政治生态、组织生态、制度生态、文化生态以及地方政治、基层治理等民主政治生态内容,分析和评价民主政治生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思考当代中国地方民主政治生态建设中面临的理论与实践新课题。
      关键词 民主 政治生态 研究综述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科学发展观研究中心招标项目“地方民主政治生态发展的路径选择及能力评估研究”(sk2014A015)、2015年度安徽大学廉政法治协同创新中心公开招标重点课题“村级权力生态运行的法治化路径构建研究”(ADLZFZ15ZD0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秦海燕,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讲师(博士)。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2.180
      民主政治生态是指一个政治体系中的各种政治关系、政治活动按照特定的“生态位”的要求,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均衡、有序状态。民主政治生态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政治学研究的一个前沿性跨学科领域,并日益占据当代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和政治现代化发展关键时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生态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

    一、国内外理论研究


      国外自1947年美国学者J·M·高斯首次将生态学的观点与方法引入政治学以来,以F·W·里格斯、J·S·科尔曼、D·伊斯顿等为代表的学者就政府生态理论、政治系统理论及政治系统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心理生态等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并提供了一些研究概念与范式,取得了比较丰富的学术成果。特别是雷格斯的《行政生态学》(1961)、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研究报告(20世纪70年代)、国际绿党组织及绿色生态运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等极大地促进了政治生态学的学科形成和对政治生态发展的实证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政治生态理论与全球治理、网络治理、地方治理、民族关系或族群关系变迁等的研究日益相连接,开拓了政治生态研究更加广阔的空间。
      在国内,20世纪80年代以来,王沪宁、王邦佐、刘京希等学者较早对政治生态相关概念和问题展开了研究,在一些著述中对行政生态、政党生态、国别政治生态、地区政治生态等领域均有所涉猎。代表性著作有王沪宁的《行政生态分析》(1989)、王邦佐等主编的《西方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分析》和《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分析》(2000)、刘京希的《政治生态理论:政治发展的生态学考察》(2007)。作为国内出版的第一部政治生态学著作,《行政生态分析》主张借用生态学研究中生命主体与其环境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来进一步研究行政系统与社会圈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实现通过生态系统的模拟来研究行政系统的目的。王邦佐等人編写的系列著作则是尝试运用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开展政党制度的专题研究。刘京希的专著着重从生态学视角一般性地考察政治现象,力求构建以政治系统为核心、政治-社会-自然三位一体的政治生态理论体系,是近年来一部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政治生态研究著作,引起了学界的较大关注。
      近年来,将政治生态作为政治学领域的一个专门概念加以研究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运用生态学的生态群落、生态平衡、生态多样性、生态链、生态圈等理论开展网络政治生态、社区政治生态、县域政治生态、地方政治生态以及政治制度生态、政治组织生态、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渐渐浮现。陈义平(2009)从分析县级民主生态入手,研究县域民主生态的优化问题。从县级党组织、政权组织、社会团体及其相互法律权责关系和实际运作形态出发,研究县级党委和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人武部之间如何建构“科层分工”结构关系、“职责异构”功能模式和“中心-边缘”权力形态战略,研究县级“内三会”(党代会、全委会、常委会)与“外三会”(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的民主协调机制;从职能、机构、体制、过程四个方面,研究县级人民民主、党内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监督民主、社会民主等多种民主形式的共生互动状况及其绩效,分析在局部存在着的因生态位错位与生态链脱节而导致的县级民主生态的局部失衡情况及其成因。进而提出,以加强县委权力公开运行的民主制度生态建设、以理顺党政关系的民主组织生态建设为着力点,推动县级民主生态系统优化;并提出多位阶、多链节的县域民主生态空间整体优化路径,以期通过县级民主生态建设来带动县域民主生态的整体优化。同时,设计出县级民主生态建设绩效评估6个一级指标,即民主制度建设指数、民主制度运行指数、政府作风与廉洁指数、政府效能指数、社会风气与社会稳定指数、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在6个一级指标下,分别设计了22个二级指标、近百个三级指标。夏美武(2014)则遵循体系-过程-政策-评价这一结构功能分析原理,系统阐述政治生态理论的基本内涵与学科地位,客观总结分析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建设取得的成就、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初步提出构建优良政治生态的实现路径,以及开展政治生态评价的基本模型、主要方法与指标体系等。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学者考察了基层政治生态系统中生态种群的功能、定位以及种群与种群之间的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赵大鹏(2011)指出村级党组织作为一种“组织生命体”,受到农村政治生态变迁的巨大影响。在与农村政治生态进行互动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功能定位的不合理,村级党组织在运行中产生了明显的“功能障碍”现象。为了有效克服这一现象,村级党组织必须对原有功能进行调试,实现自身功能的转型。陈潭(2012)主要采取“麻雀解剖”的方式对乡村治理进行经验研究,以小见大,通过一个个故事真实还原和解读乡村社会的政治生态,发现与提炼政治生态在乡村治理中的实践逻辑与理论进路。王中华(2015)则基于皖南L村的实证考察,认为在村级组织内部政治生态系统中,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委员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是最主要的政治生态(亚)种群,它们之间的政治生态关系对农村良性政治生态关系的构建至关重要。结合个案村的实际情况,构建良性的政治生态关系关键在于建立党的村级基层组织领导、村民(代表)大会决策、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村民委员会执行的新型农村自治型政治生态关系,合理控制农村政治生态(亚)种群数量,同时大力培育其他新型微观自治组织和新的政治生态种群来分担农村基层治理的压力。

    推荐访问:综述 民主政治 生态 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