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民族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实践与探析

    时间:2021-06-12 04:00:4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试从当前民族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性质及特点出发,探讨在高等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民族高校如何更好的开展青年志愿者工作,为提升民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构建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提供借鉴。
      关键词:民族高校 青年志愿者工作 实践 探析
      20世纪90年代初,团中央发起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促进了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高速发展。大学生更是作为青年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在扶贫开发、社区服务、环保公益、抢险救灾等领域中做出了杰出贡献,大学生也在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过程中锤炼了本领,不断历练成长。
      民族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在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校社会声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民族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性质和特点
      (一)性质
      民族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组织是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在高校共青团的具体指导下直接参与社会服务、实现自我发展的先进性青年群众组织,它具有完整意义上的行政化指导和管理模式。青年志愿者工作坚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推广志愿服务理念,推动社会文明进步。青年志愿者发挥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服务学校、奉献社会的具体过程中,这种不计报酬、利他性的志愿服务,彰显了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服务社会的基本功能。民族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由在校大学生群体构成,是一个知识层次高、思想活跃、结构相对单一的群体,是我国青年志愿者工作的中坚力量,也是民族高校育人平台和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主要特点
      民族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实施重点主要体现在大型赛会、假期社会实践及各项公益类活动中,如扶贫助残、社区支教、科普宣传、文明礼仪、环境保护等方面。青年志愿者进行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是利用课余时间、教学实习、寒暑假等时机开辟第二课堂,通过到社区、街道、农村、企业等单位,结合所学专业参与实践,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了解实际、了解基层,从而抛弃“自我设计”、“自我完善”的个人奋斗思想和自我表现意识,培养道德情操,激发爱国热情和振兴民族经济文化的热情,最终达到转变思想,增长才干的目的。
      近年来,在民族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中,逐步呈现出一些较为显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通过开展志愿活动与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相结合,促使大学生文化视野扩展,夯实业务技能和动手实践能力;二是通过志愿活动与道德观察、文化宣传相结合,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三是通过志愿活动与创新创业相结合,促进大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升,达到谋划青年学生未来职场的目的。总之,青年志愿者工作在民族高校工作中具有的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意义日益突显,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
      当然,民族高校开展青年志愿者工作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还存在不足之处。如:对青年志愿者工作的认识和定位不清;青年志愿者工作的运行管理机制还不完善;志愿工作项目化运作、品牌化和社会化程度不高;工作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等等。这些,都亟待我们去思考解决,以促使青年志愿者工作在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民族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探析
      伴随高等教育不断走向现代化的进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视青年志愿者工作:
      (一)利用新媒体开展青年志愿者工作
      新媒体(网络、微博、微信、微邦等及时通讯工具)是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接收渠道,这种“短、平、快”的信息媒介符合时代特征,易为青年大学生掌握和传播。因此,民族高校需建立起专门的志愿者工作门户网站,通过新媒体吸收更多青年学生加入志愿者队伍,为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活动的相关信息。依托新媒体运营平台充分展示和宣传志愿工作取得的成效和优秀典型,弘扬志愿精神。此外,要逐步完善志愿云系统管理平台,推进全体团员青年注册成为网络实名志愿者,依托大数据为志愿者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及时记录志愿服务时长,反馈服务效果,形成长效机制。目前,团中央主推的青年之声网络互助平台,也将作为民族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交流互动的主要阵地,不断发挥作用。
      (二)建立合作,持续性地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民族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存在的志愿项目、服务内容(形式)单一等状况,缺乏对社会需求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帮助。因此,为促使青年志愿者工作朝着长期化、纵深化、社会化方向发展,民族高校可结合实际建立起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与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公益组织等定向合作、互通有无,促进民族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走向更高层次,扩大影响力和增强社会效应。如:对于长期结对子帮扶共建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可建立教学培训基地,让志愿者定期接受教学培训,提升教学技能,丰富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使支教志愿者的教学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和长效化,对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社会调研课题能持久坚持,以取得实际成果。
      (三)整合资源,挖掘志愿者工作品牌项目
      民族高校有自身的特色资源、专业优势及区位资源优势,挖掘整理青年志愿者工作的品牌项目,拓展工作内涵,才能使大学生在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中大展身手。为此,可以结合学校长期积淀的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社会服务效果及发展道路等方面作手,打造自身特色鲜明的志愿者工作品牌,进一步促进志愿服务工作内容与专业学习、教学与科研一体化,从而传承好校园精神文化。如:民族高校可以结合地区实际,在民族民间文化产品保护、扶贫帮困——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挖掘公益项目,形成普法志愿者下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志愿服务,形成合力,铸造品牌活动项目。
      (四)细化志愿者工作内容,有针对性的开展志愿工作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结构及分工日益细化,如何在志愿工作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给民族高校志愿者工作实践带来了新的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民族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要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根据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发挥不同领域、不同专业、不同特长大学生的作用,分类指导,为群众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如对留守儿童进行亲情陪护、互动交流;对返乡农民工进行情感疏导;对孤寡老人提供爱心热线咨询等等。这样能使民族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更好地辐射校园、社区、街道等不同领域,志愿服务事业为建设和谐社会,适应社会变革而不断前进。
      三、结语
      青年志愿者工作是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关系着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提升、和諧社会的构建。随着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到来,对于青年志愿者工作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时代的需求,需要民族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者从实际出发,不断延伸服务空间、拓展服务对象和服务领域,不断的推陈出新,形成品牌,使青年志愿者工作更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民族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章剑锋.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现状及其创新路径[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2]沃意琳.国际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实践与探讨[J].职教论坛,2013年20-89。

    推荐访问:探析 青年志愿者 实践 民族 高校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