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五十六个民族是怎么来的

    时间:2021-06-10 08:00:1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中国有56个民族结论从何而来,中国的民族是怎么认定的?或许始自62年前一个女孩奇特的赴京之路。
      1950年9月29日,来自湖南永顺的山村教师田心桃,成为政务院总理周恩来的座上宾。田赴京,是作为苗族代表参加国庆一周年观礼。但田心桃向周恩来等提出,自己并非苗族,而是土家族儿女。
      当时,土家族之名并不为人所识。意外浮出水面的土家族,牵连一个问题,即:中国共有多少民族?当时中国人普遍缺少民族概念,自古以来的历史,亦从无确数。
      这是中共亟望解决的命题。唯有确定民族数量,才能推行民族区域自治。1953年始,中共派出大规模考察团,分赴各地开展民族识别工作。这项延宕近40年的工作,连同其间的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不仅开创了其后大陆民族政治格局,更成为人类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尝试。
      从“民族自决”到“区域自治”
      大陆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的中共文件表述是1941年5月1日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其第十七条提出:“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
      1938年的中共六大六中全会上,毛泽东的《论新阶段》则有如是表述:“允许蒙、回、藏、苗、瑶、夷、番各民族与汉族有平等权利,在共同对日原则之下,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同时与汉族联合建立统一的国家。”
      “民族自治”并非中共一贯方针。1937年以前,“民族自决”才是其主要推行的民族政策。所谓“民族自决”,按1931年11月7日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意为“承认中国境内少数民族的自决权,一直承认到各弱小民族有同中国脱离,自己成立独立的国家的权利”。
      在1922年7月召开的中共二大上,明确提出“蒙古、西藏、回疆三部实行自治,为民主自治邦”,“在自由联邦制原则上,联合蒙古、西藏、回疆,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
      这一苏联色彩浓重的主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列名中共十大政纲之一,与当时孙中山所提的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理论相抵触。
      然而,建设根据地以及随后的长征,逐渐改变了中共对民族问题的认识。
      1935年红军抵达陕北后,为处理好同蒙、回等民族的关系。中共先后发出告内蒙古人民与回族人民书。延安时期,由李维汉、贾拓夫等主持编写的《回回民族问题》和《蒙古民族问题》两书,直接影响了中共民族政策。“民族自治”逐渐取代“民族自决”,中共民族政策逐渐走出苏联影响。
      而国民政府的民族叙述则由“五族共和论”转向大汉族主义。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提出“国族同源论”,称汉族为“国族”,把汉族之外的少数民族称为“宗族”,认为他们是汉族的“大小宗支”。
      内战打响后,两党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拉锯。1947年,内蒙古自治政府宣告成立,成为中共控制区内第一个民族自治区。共产党的“民族自治”逐渐压过国民党的“国族同源”,在少数民族地区占得上风。
      1949年,“民族区域自治”正式写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从宪法层面,开始走上一条独特的民族道路。
      据新中国建国后中央民委首任主任李维汉回忆,政协筹备期间,毛泽东曾就是否实行联邦制征求意见。李维汉认为,基于中国汉族占绝对优势的人口结构,以及马克思认为地方自治与民族区域自治当优先于联邦制的论述,不宜实行联邦制。
      向少数民族“还债”
      中共接收的是个沉重的民族关系包袱:历史上,不但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极差,少数民族间往往亦互相敌视。以至于1952年国庆,少数民族代表受邀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后,一名彝族代表被问及收获几何时,该代表回答说:“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汉族杀不完。”
      为改善恶劣的民族关系,中共建政之初,周恩来即提出向少数民族“还债”。于是,大批民族访问团赴各少数民族地区发放物资并慰问演出,同时还派出大批医疗队,大大改善了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卫生健康状况。
      为帮扶少数民族,中共对“走进来”的少数民族代表亦不吝成本。少数民族代表每至,都有国家级领导人出面接见,赠送甚为稀有的呢子大衣一套;中央民族学院每毕业一届学生,周恩来必亲自参加毕业典礼。
      为安抚少数民族情绪,消除歧视,周恩来曾亲自出面,为壮、彝、瑶等三族更改族称。中共建政前,壮族原名僮族,僮是书童之意,彝族原叫做夷族,瑶族早先则被称为徭族。三个民族称呼中皆有贬义,故周恩来倡议改僮、夷、徭三字为壮、彝、瑶,取美好象征之意。
      在解决各民族间的历史矛盾上,当时中共阶级斗争的意识形态亦作用巨大。过去历史中,汉族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欺压与侵凌,被解释为剥削阶级利用民族关系对被剥削阶级的奴役,而中共则领导的事天下不分民族的受苦人翻身做主人的革命。中共的意识形态,使中国各民族第一次被真正团结凝聚在一起。
      中国式民族识别
      中国少数民族究竟有多少?要回答这一问题却并不容易。近代之前,“民族”一词在古汉语中并未出现,仅有称“民”或“族”者见于史籍。“民族”一词及其观念为西方传入,最先引用的梁启超拿来宣扬西方民族主义思想,启示国人。
      民族观念虽兴起于西方,但在西方民族学发展史上,民族概念亦多有不同。马列主义的“民族”概念,经列宁、斯大林等人阐发,最终由斯大林定义为:“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与西方大多由单一民族构成的民族国家不同,中国自古以来民族混居杂处,难以细分。辛亥革命后,虽有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但中国并不仅止五个民族,后虽有修正,却终未有确数。中共早期亦对民族数量不甚明了。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认为中国可能有数十种少数民族,但提到名称的不过9种。

    推荐访问:是怎么 民族 五十六个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