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关于农民集中居住区党建工作的思考

    时间:2021-06-03 04:00:1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近年来,农村改革发展进一步深入,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积极探索农村新型社区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形成符合城乡一体化要求的农村新型社区党建工作格局和运行机制,更好地满足需求和服务群众势在必行,笔者结合自己的调研探索和思考,对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党建工作的职能定位、规划布局、队伍建设产生新的认识,同时对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管理模式、机制健全等作了初步的探析。
      【关键词】创新模式;多元服务;完善机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加快,农民集中居住区大量出现,城乡一体化、农村城镇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大量集中聚居同时也带来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的种种问题,传统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和工作机制已滞后于形势发展和现实需要,迫切要求加快探索新形势下农民集中居住区党建工作的新路子。
      一、开展农民集中居住区党建工作的认识
      如何加强农民集中居住区党建工作,尤其是如何以党建创新引领管理创新、以工作创优促进服务创优,通过强化基层党建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在实践中,笔者通过调研、思考,产生了新的认识。
      (一)只有超前布局,才能牢牢把握主动。在以往的思路中,我们都是等农民集中居住区建成入住后,才谋划启动党建工作。实践中,我们感到这种思路还存在弊端,尤其在农民的过渡安置、公共服务场所的规划建设等方面,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没有及时跟进、同步发挥。现在看来,从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农民搬迁启动之前,就要布局党的组织,配备班子人选,提前介入,把握主动,超前对居住区公共服务阵地进行布局规划,留足办公活动用房。
      (二)只有队伍转型,才能引领功能转型。农民集中居住区是农村向城市过渡的必然产物。这一时期,党组织的“服务”特征更加明显。调研中发现,一个成功转型的农民集中居住区,都有一个具备现代社区工作理念、善于谋划思考群众工作的好书记、好班子,推动了党组织工作内容、服务方式的及时调整,带动了基层群众生活观念、方式的变化,进而实现了“由农村向社区、由农民向市民”的顺利转型。
      (三)只有多元服务,才能满足多样需求。集中居住后,社区群众对服务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趋势更加明朗。尤其是入驻人口规模过万的小区,仅仅依靠社区组织,很难满足社区群众多样化的服務需求。成功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党组织在完善自身服务体系的同时,还主动引领、催生了大量的社会组织,不仅满足了群众需求、活跃了社区文化,也提升了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水平。
      二、农民集中居住区党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基于上述思考和认识,按照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的目标和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和谐稳定的要求,就当前农民集中居住区党建工作,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强化:
      (一)超前谋划布局,构建一个适应居住区管理需求的组织架构和组织体系。坚持把理顺党组织设置作为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尤其针对大型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实际情况,做到“三个提前”,即提前布局居住区党组织和自治组织、提前组织群众参与集中居住区建设和回迁安置工作、提前考虑安排既熟悉农村情况又善于谋划思考群众工作的党组织班子人选。由镇级党委统筹谋划安排,提前建立社区党组织,并按照有利于社区管理、有利于党员作用发挥的原则,根据区域内党员和群众分布情况,积极构建“居住区党总支(党委)+动迁村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党组织架构。在社区综治中心服务工作站的基础上,建立居住区综合管理服务办公室,负责新小区的日常管理工作,待条件成熟后,逐步建立社区管理委员会、党员议事会、居民议事会等自治组织,构建居住区党组织为领导层、党员议事会和居民议事会为决策层、管理委员会为执行层的组织体系。
      (二)创新管理模式,构建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管理网络。按照“地域相邻、规模相当、人员相熟”的原则,根据区域内群众来源、楼栋分布、道路纵横等情况,将居住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同时,按照“1+X+Y”的模式设置网格管理员,“1”为网格长,原则上由村、社区干部兼任;“X”为协理员,主要指村民组长、治安联防人员、物管人员等;“Y”为信息员,主要指村民代表、楼栋长和党员志愿者等。按照党员教育进网格、便民服务进网格、民意收集进网格、政策宣传进网格、矛盾调解进网格的基本要求,明确工作职责,创新服务方式,努力实现“社情民意无遗漏、为民服务无缝隙、社会治理无盲点”。加强对党员管理模式的探索,对党组织关系暂时未转、居住在集中区的党员,实行双重管理,即党组织关系仍在村,向居住区党组织报到,正常活动、发挥作用在居住区,把党员在居住区的表现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
      (三)建好骨干队伍,打造一支可以依托的居住区建设和管理中坚力量。随着农民集中居住区入住率的不断提高,居住区人口结构日益复杂,群众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党组织要在居住区建设管理中占领阵地、把握主动,必须紧紧依靠广大居住区党员干部。注重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对于规模较小、结构较单一的居住区,一般由主导村的党组织书记担任书记,其他村党组织书记参与分工;对于规模较大、结构相对复杂,特别是跨区域的居住区,应由镇级领导班子成员兼任书记,原各村党组织书记为班子成员。配强居住区党组织班子,充分发挥村干部熟悉人员、熟悉情况的优势,吸收一批动迁村的村组干部;采取公开招聘、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形式,把政治素质好、年纪轻、文化程度高、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的同志充实到居住区党组织班子中来。通过加强理论培训、到城市社区挂职锻炼等方式,帮助确立现代社区工作理念,尽快适应农民集中居住区各项工作的要求,及早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方法。
      (四)拓展服务内涵,完善农民集中居住区多元化服务体系。以最大限度满足党员群众的服务需求为目标,积极构建“社区组织提供基本服务、社区党员主动开展服务、社团组织提供个性服务”的“三社型”、多元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首问负责、服务承诺、台账登记、限时办结等基本工作制度,提高为民服务的制度化水平。在形成覆盖全区、条块结合网格化联系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党员设岗定职、党员责任区、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积极参与环境治理、矛盾调解、社会治安、帮扶解困等工作。充分发挥群众性组织在服务内容上更加贴近需求、在服务方式上更加灵活多样,以及志愿性特征明显、群众参与度高等优势,支持并培育各类社团组织,既满足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也充分调动基层群众参与居住区建设、自我管理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健全工作机制,凝聚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强大合力。作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探索、新实践,农民集中居住区党建工作要顺利推进,必须要建立健全一套与农民集中居住区相适应、与上级党建工作相衔接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1.建立责任落实机制。成立农民集中居住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定期研究解决新型农村社区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目标任务,加强检查指导。把农民集中居住区党建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和党建工作联述联评联考体系,以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准,完善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2.建立民主管理机制。适应农村党员群众民主意识普遍增强的新变化,充分借鉴村党组织书记任期目标承诺、“四议两公开”等经验做法,建立健全居住区党组织工作职责、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完善工作例会、联系群众、决策听证、党务公开等制度,畅通党员群众表达意愿诉求、参与建设管理的渠道。3.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把农民集中居住区党建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证正常工作经费。通过社会赞助、费随事转、有偿服务等渠道积极筹措资金,以及从居住区商业店铺和配套用房出租收益中补贴一部分等办法,建立稳定、多元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党建工作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居住区管理服务工作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梁妍慧.从"行政化"到"社会化"——创新城市社区党建领导方式[J].理论视野,2012(11):50-53.
      [2]张书林.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社区党建[J].探索,2009(03):
      29-34+176.

    推荐访问:居住区 党建工作 思考 农民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