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目标的研究与探讨

    时间:2021-06-01 04:01:2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文章编号:1672-5913(2008)05-0077-05
      摘要:本文首先调研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不良后果;最后根据国内外的经验,提出了符合实际的新型培养目标的构建原则和建议方案。
      关键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求同存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B
      
      1 引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1998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出现的一个新专业,由原科技信息、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和林业信息管理5个专业整合而成,1999年正式招生。通过将若干个覆盖面过于狭窄的专业整合成一个覆盖面比较宽广的专业,是我国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高等教育领域里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对培养适合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经过9年的教育实践,该专业已经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全国开办该专业的高校已猛增到两百多家,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十分迫切。但由于该专业没有专业特色,培养出的学生难以胜任相关工作,学生就业困难。
      虽然国家教育部在设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时就已经明确规定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但实际执行情况却不尽如人意。由于该专业开办历史短,各高校办学背景不同,专业教师对该专业的理解各异,使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定位、培养目标问题成为相关专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例如,在文、理、工的性质上,究竟应该偏重哪一方面?学生走向社会后究竟应该主要扮演信息资源组织和管理的角色还是信息系统开发和设计的角色?各高校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各不相同,这严重地困扰着该专业培养目标的贯彻执行。人才培养目标的混乱势必影响该专业的生存和发展,并进一步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质量评价上引起争议。目前我国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三化”建设,城市化、信息化、工业化是大势所趋,该专业是培养信息化所需人才最主要的专业之一。我们希望通过调研国内外该专业发展现状,建立符合实际的、新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从而提高该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目标及发展现状
      
      2.1复旦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要求学生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如下能力的高级人才:
      (1) 针对企业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基于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的组织和管理解决方案的能力;
      (2) 具有信息系统应用与开发的能力,包括管理系统和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编程的能力;
      (3) 具有信息管理的能力,包括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实施管理、信息系统评价等能力;
      (4) 具有科学研究的能力。本专业要求学生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包括数学分析、应用统计、运筹学等;要有丰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包括软硬件、数据库、通信网络、电子商务技术等;要有宽广实用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包括企业战略管理、生产运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与会计;要有系统深入的信息系统应用与管理的知识,包括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资源管理、企业资源计划(ERP)、电子商务、系统模型与模拟、决策支持系统、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与实施等。
      复旦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现隶属管理学院,前身是管理科学系的“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它的培养目标可以作为研究型大学的一个参考。我们认为,由于复旦的本科学生很优秀,教研型特别是教学型大学的学生要达到这个程度是比较困难的,能具备上述人才培养目标的4种能力中的一种即可。
      2.2发展现状
      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5个背景专业中,学生来源、所在院校、主要分配去向、早期培养的人才类型等各个方面都有所不同,见表1。
      由于该专业是由原来的面向不同行业、处于不同类型(综合性、文科、理工科等)高校的专业整合而成的,原来的各个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结构、学生基础等都存在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整合后的一段时间还会受“惯性”的影响而出现与教育部所确定的培养目标不一致的情况。另外,对于整合后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部也允许各个学校根据各自的特点,灵活掌握,办出各具特色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但是,问题在于对“灵活”的把握。“灵活”多了,就会造成偏离统一培养目标的情况。有的学校只着眼与本校,强调灵活,而使该专业培养的人才五花八门、不伦不类,从而给高校教育、招生工作和分配过程带来混乱,引起不良的社会后果,有违教育部合并前述5个专业的初衷。
      
      我们通过对湖南省内该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水平较高的高校进行调查,发现目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仍然有待规范,个性的东西太多。湖南大学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隶属会计学院,分为“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安全”、“会计信息化”、“财务信息化”、“税务信息化”等六个培养方向。中南大学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隶属商学院。湖南商学院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隶属信息系,分“经济信息管理方向”和“软件工程方向”两个方向培养。
      2.3后果
      培养目标的不同,必然导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的巨大差异。不同学校的同专业学生学到的知识结构居然可能完全不同。这样,这个专业似乎什么都学,但什么都没有学好。部分高校现有的课程设置问题表现如下:
      (1)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偏重于计算机课程。由于人们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错误认识,使得在设置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时计算机课程比例过大,对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重视不够,所开设的相关课程总量不足,不符合教育部对该专业提出的目标和要求。
      (2) 重专业轻基础。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基础知识更为重要。在以往的课程设置中,基础课比较薄弱,人文教育几乎为空白,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不高。
      (3) 重理论轻应用,课程中知识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在课程体系中计算机理论课过多,而应用和开发工具类课程少,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于信息管理发展的现状。虽然各高校对该专业的学生以各种形式设置信息系统的研制、开发、实施、运行管理等技能的培养,但大部分教学内容都停留在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上,与实际应用相脱节,造成学生不会实际运行、管理、维护大型信息系统应用软件(如目前流行的MRPⅡ、ERP、CRM、SCM等),延长了工作后的适应时间。
      (4) 选修课程的类别和方向不够丰富。选修课的课程数量不足,覆盖范围小,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灵活自由地进行选择,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潜能,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

    推荐访问:信息系统 信息管理 培养目标 探讨 研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