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唐德宗“奉天之难”探析

    时间:2021-05-23 00:03: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奉天之难”是德宗朝发生的一场重大政治变乱。这场变乱不是带有偶然性的突发事件,而是唐廷与京西北藩镇长久以来矛盾与冲突的产物。“奉天之难”造成唐京西北地区的军力空虚,引发贞元年间严重的边疆危机,产生了宦官掌军的消极影响。但是唐德宗通过平息“奉天之难”,基本解决了京西北藩镇对唐廷的军事威胁,为神策军的壮大创造了条件,进而实现了唐廷军事权威的重建。
      关键词:唐德宗;奉天之难;朔方军;京西北藩镇;宦官
      中图分类号:K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11)06—0077—06
      收稿日期:2010—10—15
      作者简介:王效锋,男,山西忻州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建中四年(783),唐德宗由于受到泾原军的威胁而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为“奉天之难”。“奉天之难”是安史之乱后的又一场严重政治变乱,几乎使唐王朝陷入覆亡的境地。人们不禁要问:“奉天之难”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它的实质是什么?对唐王朝的发展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都是值得认真研究的。据笔者所知,关于“奉天之难”,学术界主要集中于泾原兵变的探讨上,对其他问题则很少有人关注,更没有将其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事件进行过专门的探讨。本文试图对“奉天之难”进行整体性地考察,揭示事件的真相,探求其发生的实质和根源,并分析其对唐代中期军事所产生的影响。
      一、“奉天之难”始末
      “奉天之难”是在唐德宗削藩战争的关键时刻爆发的,建中四年十月赴援河南前线的泾原军突然发动军事哗变,德宗逃离长安,先后辗转于奉天(今陕西乾县)、梁州(今陕西汉中)两地,次年七月始返回长安。在逃亡期间,德宗还受到朱泚叛军势力、李怀光朔方军等的军事威胁,发生了一系列政治和军事事件,因此“奉天之难”并非单纯德宗出逃奉天城,其过程可以分为泾原兵变、朱泚之乱、李怀光出走河中、李晟收复长安等不同阶段。
      1.泾原兵变
      德宗建中三年(782),卢龙朱滔、魏博田悦、成德王武俊和淄青李纳,分别称王,联兵反唐,不久淮宁李希烈也加入了叛军的阵营。为了平叛,唐德宗调拨关中诸镇军前往征讨。次年八月,李希烈兵围襄城,在中原地区无兵可调的情况下,唐廷方调5000泾原兵赴援。史载:“冬,十月,丙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将兵五千至京师。军士冒雨,寒甚,多携子弟而来,冀得厚赐遗其家,既至,一无所赐。丁未,发至流水,诏京兆尹王沪犒师,惟粝食菜啖。众怒,蹴而覆之,因扬言日:‘吾辈将死于敌,而食且不饱,安能以微命拒白刃邪!闻琼林、大盈二库,金帛盈溢,不如相与取之。’乃擐甲张旗鼓噪,还趣京城”。泾原兵攻入长安,德宗出奔奉天城,这就是所谓“泾原兵变”,“泾原兵变”揭开了“奉天之难”的序幕。
      2.朱泚之乱
      泾原军进入长安后,并未尊其节帅姚令言为主,也没有听命于前泾原节度使段秀实,而是拥戴了前幽州节度使,当时被罢兵柄,赋闲在家的太尉朱泚。数日后,朱建立政权,国号秦,改元应天,并且开始围攻奉天城的德宗君臣。《旧唐书》载:“(建中四年十月)十日,泚自领兵侵逼奉天,窃威仪辇辂,阗溢道途。蚁聚之众军势颇盛。”德宗君臣与朱泚叛军在奉天城相持40余日,其间多次发生激。战。史载:“(十一月十五日)批盛兵鼓噪攻南城,韩游环日:‘此欲分吾力也。’乃引兵严备东北。戊子,北风甚迅,推云梯,上施湿毡,悬水囊,载壮士攻城,翼以赣辊,置人其下,抱薪负土填堑而前,矢石火炬所不能伤。贼并兵攻城东北隅,矢石如雨,城中死伤者不可胜数。贼已有登城者,上与浑城对泣,群臣惟仰首祝天。”对于德宗君臣来说,奉天保卫战并非只在于一城、一地之得失,而是关系唐室存亡之战。到十一月二十日,朔方军重要将领李怀光率军从河北西返,大败朱泚叛军于礼泉。朱泚叛军败归长安,奉天围解,“众庶以怀光三日不至,城则危矣”,可见当时形势之危急。
      3.李怀光出走河中
      奉天解围后,“奉天之难”并未结束。因为从十一月底到次年的二月,面对退缩至长安的朱泚残军,李怀光的朔方军和李晟的神策军均处于观望状态,致使德宗收复长安的计划毫无进展。不仅如此,德宗还受到朔方军的武力威胁。《旧唐书》载:“时怀光部将韩游环掌兵在奉天,怀光乃与游环书,约令为变,游环密奏之。翌日,怀光又使趣之,游环复奏闻。数日,怀光又使趣游环,为门者所捕。”《资治通鉴》也记载:“丁卯(二十六),怀光遣其将赵升鸾入奉天,约其夕使别将达奚小俊烧乾陵,令升鸾为内应以惊胁乘舆。升鸾诣浑城自言,城遽以闻,且请决幸梁州”,于是德宗不得不再次出逃。德宗避幸梁州以后,“关中四镇,各屯兵戒严,自古封境,更相疑阻,莫知适从”_3J卷’,聚集在长安周边的唐军无意收复京师,只是积极自保。李怀光的朔方军在补给困难,并受到李晟神策军威胁的情况下,回到其辖地河中,但这一背离唐廷的“出走”无论是对其个人,还是对于朔方军的发展,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4.李晟收复长安
      德宗播迁梁州后,李晟控制包括神策军在内长安附近的大部分军事力量,收复长安的时机逐渐成熟。“(五月二十日)李晟大陈兵,谕以收复京城。”五月二十八日,李晟攻入长安,分兵驻守诸门。不久,朱泚率军西走,军卒离散,与其余党源休、姚令言等皆为地方将帅或部下所杀。迁延数月的长安收复计划终于得以实现,唐人称赞李晟之功,以为:“誓郡帅于危疑之际,驻孤军于板荡之中,气凌风云,诚动天地,一鼓而凶徒慑北,再驾而京邑廓清”。同年七月德宗回京,至此,历时近10个月的“奉天之难”才宣告结束。
      二、“奉天之难"的实质
      从泾原兵变的过程来看,“奉天之难”似乎是德宗的一场无妄之灾,纯属偶然突发事件,但实际并非如此。事实上,该事件几乎牵涉了当时唐京西北的所有军事集团,特别是泾原军和朔方军。它是长期以来唐廷与京西北边镇矛盾与冲突的集中体现,其发生、发展均以其作为内在的动力。
      1.唐廷与京西北藩镇矛盾之缘起
      安史之乱后,出于应对吐蕃军事威胁的需要,唐廷组建了京西北藩镇。从肃宗开始,唐廷在西起陇州,北至灵、夏,南到邠、坊的狭长带状区域上,先后组建了凤翔、泾原、郇邠、灵盐、部坊、振武六镇,即所谓“京西北边镇”。邠宁、灵盐、廊坊、振武四镇属于朔方军系统,泾原军为原安西、北庭行营军,凤翔为原河西、陇右行营军以及朱泚的幽州军构成,这些边镇的总兵力达到14万人左右,承担抵御吐蕃入侵、拱卫关中的任务,构成了京西北地区军事力量的主体。
      另一方面,广德元年开始组建的神策军,经过大历年间的扩编,到德宗建中初年兵力达到3万人左右。且神策军在职能方面与安史之乱前的北衙禁军有了很大区别,除了禁卫皇城以外,还有参加对吐着的战争,或镇压叛乱藩镇的军事活动等,其驻地也不局限于长安,还屯驻于京城附近和交通要道,如奉

    推荐访问:奉天 探析 之难 唐德宗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