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大学生暴力犯罪的心理分析

    时间:2021-05-06 12:03:3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当前,大学生暴力犯罪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实施暴力犯罪的大学生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缺陷,主要体现为规范意识不强、漠视他人权利和以自我为中心。而大学生实施暴力犯罪的动机主要有贪利动机、报复动机和性动机等,在意志特征上表现为控制力比较弱和实施犯罪的坚决性。社会转型期现实与观念的影响、教育功能的缺失、大学生需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性等是形成大学生暴力犯罪的心理原因。开展大学生暴力犯罪的心理预防,应当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切实开展心理干预,努力消除犯罪情景,加强大学生自身的心理调适,使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大学生暴力犯罪;犯罪心理;人格;动机;意志
      中图分类号:D9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53(2009)04-0015-08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Violent Crimes Committed by College Students
      HU Jiang
      (Law School,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Chongqing 400031,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violent crimes committed by college students occur from time to time and show a rising trend. In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 those students often have personality defects such as no strong normative consciousness, ignoring the rights of others and self-centered. The criminal motivation includes profit, revenge, sexuality, and so on. They have little capacity to avoid the occurring of crimes, in fact, there are other strong will to the crimes.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 missing of educational function, the complexity and diversity of student’s need, the seriousness situation of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some other reasons caused the criminal psychology. We must carry out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quality of humanities education, so the the prevention of the violent crimes committed by college student maybe effective.
      Key words: violent crimes committed by college students; criminal psychology; personality; motivation; criminal will
      
      一、问题的提出
      
      2008年10月28日晚,中国政法大学北京昌平校区一教室内,大四男生付某突然闯入,将准备讲课的教师程某残忍杀害。这就是被媒体和社会各界所称的“法大弑师案”,而这是当月里全国接连发生的第三起校园血案。在“法大弑师案”中,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系师生关系,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和犯罪后都表现出异常的冷静与沉着
      (注:据媒体报道,犯罪嫌疑人砍伤程春明老师后,并未逃离现场,而是神情镇定,走出教室,自己掏出手机报了警。北京市昌平区松园派出所民警随后赶到现场,并将嫌疑人带至派出所审问。)
      。“法大弑师案”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它再次引发了全社会对大学生犯罪特别是大学生暴力犯罪的关注。
      关于暴力犯罪的内涵,理论上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我国学者对德语国家的犯罪学研究进行考察后认为,“虽然暴力和暴力犯罪是日常生活中的很平常的事件,但对暴力和暴力犯罪的概念明确的为大多数学者所能接受的统一的定义是不存在的,或者说,德语国家的犯罪学界对暴力犯罪的概念问题是存在争议的。”[1]在通常意义上,暴力犯罪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暴力犯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方法为特征的一切犯罪活动;狭义的暴力犯罪,通常是指以暴力或暴力相威胁直接侵犯或危害到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一般包括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抢劫罪等。“犯罪心理学采用的是狭义的暴力犯罪概念。”[2]因此,所谓大学生暴力犯罪,是指由大学生以暴力方式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各种犯罪,大体可以包括我国《刑法》规定的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抢劫罪等。
      而最近几年来,大学生打架斗殴、杀人伤害、强奸之类的暴力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根据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的调研数据,在2005年和2006年两年里,海淀区检察院受理审查批捕的在校大学生犯罪共85件、114人。其中,犯罪嫌疑人以男性为主,有101人,女性为13人;盗窃案件43起,占50.59%,故意伤害案件15起,占17.65%,寻衅滋事案件15起,占17.65%,抢劫案件5起,占5.88%,强奸案件2起,占2.35%,其他案件5起,占5.88%[3]。媒体也曾经公开报道了多起大学生暴力犯罪案件,其中影响最为重大的就是2004年2月发生在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杀人案。
      马加爵杀人案发生后,犯罪心理学界对大学生的犯罪心理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目前已经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近200篇,其中,还有不少论文专门就马加爵杀人的犯罪心理作了具体分析。例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就曾奔赴云南,对该案进行了全面调查,专门为马加爵设计了心理问卷,做了心理测试,之后撰写了上万字的《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的学术论文(注:李玫瑾教授认为,马加爵犯罪属于因仇恨引发的犯罪行为,是为了表达、发泄某种情绪而犯罪,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但压抑的情绪特点、扭曲的人生观及“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参见:李玫瑾.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20(3):110-115.)。所谓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包括认识、情感、意志、性格、兴趣、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价值观及心理状态等主观范畴[4]。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大学生暴力犯罪行为是在行为人的犯罪心理支配下实施的。对大学生暴力犯罪的心理分析,有助于正确认识大学生实施暴力犯罪的心理形成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从而为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干预提供指导,有效预防和控制大学生暴力犯罪的发生。

    推荐访问:心理分析 大学生 暴力犯罪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