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经验与启示

    时间:2021-04-22 04:01:3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专业体系具有显著的职业性,专业结构清晰合理,以社会和企业需求作为专业设置的出发点,有力推动了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在进行专业设置时以职业分析为导向,强化多主体参与,内部结构多样化,申报程序规范化,严格遵循专业设置标准。我国职业教育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可以借鉴德国的先进经验,突出职业导向,建立健全多元化组织机制,制定专业标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构建网络信息发布平台。
      [关键词]德国  “双元制”  职业教育  专业设置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05-0086-07
      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对劳动者综合职业素质的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及德国经济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德国著名教育学家胡博教授对“双元制”做出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德国双元制与其称之为一种教育制度,不如将其视为一种注重实践、技能,为未来工作而进行学习的思想”①。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一直重视专业建设,能够根据职业特点和国情设置专业,遵守严格的标准与规范,确保专业设置的科学合理。对此,需要汲取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中的先进经验,加快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专业体系建设,以实现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概况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德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快速进步的产物。在1948年德国教育委员会制定的《对历史和现今的职业培训和职业学校教育的鉴定》中,首次正式提出了“双元制”教育模式。1969年的《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对这一教育模式进行了规范和细化。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双元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学校和企业联合进行学生培养的教育模式,学生学习的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两方面,企业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至少有两个培训场所,即学校和企业。学生在学校接受理论知识的教育,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在企业进行实习,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为日后进入工作岗位做好准备。第二,有相关法律的保护。联邦职业教育法和职业学校条例分别保障企业和学校在职业教育中的权益,并规定双方在职业教育中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第三,企业的培训条例和学校的职业教育教学大纲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生的教学和实训工作。第四,受到政府和行业协会的监督。州政府主要负责监督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行业协会负责监督企业实训环节并进行最终的考核。学生只有通过行业协会组织的相关专业考试,才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第五,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提供培训费用,学生不用承担学费。企业提供的经费占培训经费的绝大部分,包括提供给学生的工资、培训费用以及相关设施和教师的费用等;政府所提供的主要是确保职业学校正常运转的费用以及教师的工资。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以职业分析为导向,又被称为“教育职业”(Aushildungsberuf)。设置“教育职业”首先要进行职业分析,将一个或者多个相近的“社会职业”归类为一个职业群,再将职业群与“教育职业”一一对应。“‘教育职业’是对‘社会职业’的职业群所需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概括与提炼。”②例如,2007年德国联邦教育委员会对工具机械工培训条例进行修订和更新,将其统一划归为工具金属职业群,该職业群除工具机械工之外还涵盖了设备机械工、工业切削机械工以及结构机械工等职业领域。随着德国社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传统职业逐渐消失,新兴职业不断兴起。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德国政府周期性地进行“教育职业”的重新分类和定义。1950年德国“教育职业”为776个,1971年变为606个,到1994年减少为370个。“根据统计数据,2011年8月底,‘双元制’教育职业一共为344个。”③不少专业进行了交叉和融合,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被淘汰,新兴的职业不断被加入“教育职业”当中。这种动态调整机制保障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先进经验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离不开合理的专业设置。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并遵循严格的程序,最后根据标准进行专业认证与评估,确保专业体系的科学化、合理化。总结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先进经验,有助于我国职业教育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专业体系。
      (一)专业设置以职业分析为导向,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判断职业教育是否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专业设置是否与行业企业的发展变化相一致。德国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据此设立了以下三个原则:一是企业需求原则,即专业设置要满足相关行业领域内大多数企业的普遍性需求;二是相对稳定原则,即专业设置应满足较长时间内职业发展的知识与能力需求;三是广泛适应原则,即专业设置要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确保就业范围广并具有学科的综合性。根据以上三个原则,德国“双元制”专业设置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以职业分析为导向,确定“教育职业”。职业分析是定义“社会职业”所包含任务的分析过程,也是用行为科学方法掌握从业人员现场行为的搜集过程。通过职业分析,可以将社会职业进行归类,分成若干个“职业群”。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根据这些“职业群”进行专业设置。职业分析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每个社会职业的主要活动内容,了解该职业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同时总结出与之类似的职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为“职业群”归类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为“教育职业”的设置提供可靠的依据。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以职业分析为导向,并针对不同的地区设置不同的专业。学校服务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专业设置要综合考虑当地企业的需求。德国联邦政府根据时代的变化和产业经济发展需求,周期性地进行专业设置的调整,剔除不符合时代需求的传统职业,增加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兴职业。“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根据上述原则设置专业,主要集中于企业需求量大、应用性强、学生容易就业的专业领域。”④合理的专业设置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德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方面的支持。

    推荐访问:德国 职业教育 专业设置 启示 经验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