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违建执法中“对物行政行为”理论的适用性

    时间:2021-04-01 12:05:1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现有违建查处的执法模式中,对违建的搭建人、所有人、占有人分离时,如何确认行政相对人缺乏明确的指导与界定,而囿于行政执法手段的欠缺、办案时限等,无法查明违建案件部分事实的情况时有出现。引入“对物行政行为”、“行为责任”和“状态责任”等法律理念,并加以创造性、选择性的适用,有助于推动完善违建查处行政执法程序,解决执法难题。
      关键词:违建查处;行政相对人;对物行政行为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各地执法机关查处违法建筑的力度进一步加大,违建清理工作逐渐向纵深推进,难度进一步加大。其中,在违建查处过程中,因行政相对人的认定存在较大难度与分歧,因而产生的诉讼不断,据此被搁置的执法案件也较多。因此,解决违建查处中行政相对人的身份认定问题迫在眉睫。
      一、困境:违建查处中认定行政相对人的难点
      目前,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未对违建查处中涉及的确认行政相对人身份问题作出明确的指导与界定。以南京市为例,梳理现有法律规定发现,《城乡规划法》第66条,《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第63条和第64条均以“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来指代违建查处的行政相对人。《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第60条,《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第24条、第25条则采用“当事人”或者“违法建设当事人”来指代违建查处的行政相对人。
      那么,在具体的案件查处中,执法机关是如何确定行政相对人的呢?以南京市鼓楼区违建查处行政执法程序中确认行政相对人的方式为例:首先,找违建的搭建人作为执法的行政相对人;其次,如果找不到违建的搭建人,则找违建的所有人;再次,既找不到违建的搭建人又找不到违建的所有人,则可以考虑把违建的实际受益人作为执法的行政相对人;最后,既找不到违建的搭建人又找不到违建的所有人,也找不到违建的实际受益人,那么也可考虑以违建的实际占有人、土地的所有权人作为执法的行政相对人。
      然而,在违建查处的现实状况中,行政相对人的可能身份较多,并可能附有各种法律关系。从法律概念上看,包括违建的搭建人、所有权人和占有人等;在具体的个案中,可能涉及到违建的房主、所有人、建筑公司、包工头、承租户、涉及多次交易中的原房主,甚至于违建的非法占有人等。
      以下几个案例,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一)甲公司案例
      甲公司规模大效益好、管理错杂,近期盘查资产时发现公司自有土地上出现不明房屋5间,经调查该房屋非公司所建,无规划审批手续,系违建,现为商家乙开店所用。经了解,商家乙从丙处租赁该5间房屋。甲公司遂向屬地城管部门举报,请求拆除违建。城管部门调查确认上述事实,并多方走访周边群众查明该违建系约20年前所建,具体搭建人因年代久远无法查明。丙并非该处违建搭建人,无法查明丙如何取得该处房屋,丙亦无证据证明如何取得该处房屋。在城管部门办案过程中,丁和戊主动前往城管部门,丁称该5间房屋系本人所有,戊称该5间房屋其中有2间系本人所有,2人均为一面之词,所述故事娓娓动听,但无任何证据。
      (二)张三案例
      张三去年开始从李四处租赁违建房屋2间开设商店,生意红火。城管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对该处违建进行查处。查明该处违建系存有15年以上,搭建人为王五,李四在10年前从王五处协议购得该房屋后,一直对外出租该房屋。城管部门以李四为行政相对人,完成一系列执法程序后下发《限期拆除决定书》,同时将执法文书抄送张三、王五。李四风闻群众举报后,十分畏惧,遂将违建房屋以50万的价格协议出售给赵六。双方交割完毕,李四收到了城管部门下发的《限期拆除决定书》。赵六取得两间违建后,与张三解除了租赁协议,并将该处房屋出租给钱七开设商店,钱七已开始店面装修。张三、李四因种种原因,现已被法院判刑入狱,现城管部门面临进一步推进执法的困难。
      由于违建不具备合法的不动产物权,并不像合法的产权房屋在建设及交易的过程中均可找到相应的登记备案人,因此查明违建的建设及交易过程,找到相应的责任人极为困难。在个案中,出现部分事实情况无法查明的情况较为普遍,可能会出现因年代久远无法查明违建的搭建人,也可能会出现因涉及交易难以查明违建的部分原所有人,也可能会出现难以查明违建的占有人、承租户,甚至出现行政相对人完全不配合调查的情况。在涉及多个当事人之间交易、租赁以及法律责任分担、竞合时,如何查明并确认违建的行政相对人成为当前违建查处过程中的重要难题。
      二、思考:对物行政行为适用于违建查处的可行性探析
      对物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运用行政职权,对非属行政主体自有、而且可以作为物法上财产进行支配的物的各项权能进行规制,以产生、变更或消灭行政法律关系为目的的行政行为。对物行政行为旨在通过确定物的公法性质,达到产生、变更或消灭行政法律关系的目的,调整的不是个人的权利义务,而是物的法律状态,以物为受领对象,至于其所有权人是谁,则在所不问。[1]
      对物行政行为在德国法学界的研究已有数十年,德国法学界已经批判性地将这一理论吸收纳入其法律体系中。德国《联邦行政程序法》第35条规定: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为规范公法领域的个别情况采取的具有直接对外效力的处分、决定或其他官方措施。一般处分是一类行政行为,它针对依一般特征确定或可确定范围的人,或涉及物的公法性质,或公众对该物的使用。[2]在德国行政法中,一般行政命令是指行政机关针对特定事件采用的对外产生法律效果的主权措施,是行政行为的一种形态。它针对的不是特定的一个人,而是一个特定的或者可以确定的人群,即行为作出时,收件人的范围是客观确定的和可以个别化的,因此不同于针对不能确定的人群的法律规范。[3]一般命令包含针对人的一般命令、针对物的一般命令和公产使用规则三种形式。可见,德国法将对物行政行为作为一般命令的一种。

    推荐访问:适用性 执法 理论 违建 行政行为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