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雾霾拷问

    时间:2021-01-09 08:00:2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前所未有的空气污染不断挑战人们的承受底线,谁是罪魁祸首?在人们享受现代化物质文明的当下,又该如何反思过往的经济增长模式?
      2013年伊始,按照“末日说”,人类跨入了新纪元。但对于东部的众多居民来说,“灰色朦胧”是新纪元首月留下的最深刻印象。
      从1月10日起,雾霾席卷了大半个中国,东北三省,新疆,华北平原,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以及河南、安徽、湖北、湖南、陕西等中部省份,均未逃脱雾霾的侵袭。
      在连续发布了多个大雾黄色预警之后,北京市发布了气象史上首个雾霾橙色预警。13日上午9时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北京大多数地区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全部达到极值500,属于六级严重污染中的“最高级”。而古都河南省开封市甚至发布了雾霾红色预警。持续了将近一周的雾霾天气,无疑已成为一场波及全国的严重“自然灾害。”
      然而,此次大范围雾霾的阴影尚未在民众心头散去。23日,雾霾再次袭击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当日,北京气象台发布了大雾及雾霾黄色预警,京城空气质量再次达到了最严重的六级严重污染,局地能见度不足200米。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向记者解释,雾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对人并无危害,但一旦雾气中加入了污染物,就演变成了霾,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如此频繁且严重的污染天气,不禁令人担忧:雾霾,会不会成为今后的常客?
      就在雾霾入京的第四天,北京市环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该局环保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表示,造成本次连续空气严重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有以下几点: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等污染排放量大。此外,10-13日,北京地区地面闭合低压控制,地面风速减少,湿度加大,并且逐渐形成了进风逆温和大雾极端天气扩散,持续积累,是形成本次污染过程的直接原因。
      针对这次气象史上最严重的污染,包括北京在内的各地政府纷纷出台应急措施,但临时抱佛脚能否阻止雾霾的再次“光临”?在经济发展,能源消耗不断增加的当下,政府、企业和个人如何寻求平衡点来实现空气的清洁化?
      致命的PM2.5
      雾霾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是造成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而在可吸入颗粒物中能够入肺的更细微颗粒,则是最可怕的PM2.5。
      根据国内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在此次大范围雾霾天气期间,一些地区的PM2.5指数屡次被刷新,美国大使馆公布的1月12日北京市空气数据,PM2.5指数达到了845,入夜后部分站点最高时甚至超过900。“爆表”一词,引起热议。
      PM是英文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的首字母缩写。可吸入颗粒物一般可分为细颗粒(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和粗颗粒(2.5—10微米之间)。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质则被称为PM2.5。
      “越小的PM,悬浮时间越长:直径大于10微米的,几小时就会因重力降落,直径小于1微米,在空气中逗留时间更长,可达几天乃至数周。”早在2009年就开始研究PM的一学者对《能源》杂志记者说。
      潘小川、李国星等人编制的一份《PM2.5的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评估研究》报告显示,10微米以下的颗粒可进入鼻腔,9微米以下的可进入咽喉,小于2.5微米的则可深入肺泡并沉积,进而进入血液循环。
      PM2.5指数达到500,意味着每立方米的空气中,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浓度高达500微克。一旦吸入体内,则可深入肺泡。
      “雾霾天气导致的,不仅是高速公路封锁、机场关闭、航班延误,最严重的是,它直接危害着民众的身体健康。”绿色和平的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周嵘对记者说。雾霾天气期间,患上呼吸道疾病的病人明显大幅增加,而其潜伏影响,更是不容小觑。
      王跃思对记者表示,他曾在广州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表明,颗粒物污染跟肺癌的致死率在7年后呈现出正相关性,也就意味着,此次雾霾天气造成的恶性结果,很可能七年后显现,与此相关的肺癌死亡人数会增加。
      而早在2003年,美国环保局就做了一个估算:“如果PM2.5达标,全美国每年可以避免数万人早死、数万人上医院就诊、上百万次的误工、上百万儿童得呼吸系统疾病”。
      如此危害严重的PM2.5,目前为止,其强制标准并未在我国实施。而实现对其的检测也只是在几大重点城市中开始试行。
      2011年初公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征求意见稿)仅将PM2.5作为参考标准。之后,北京出现连日大雾天气,美国大使馆发布的空气质量指数与官方的公布数据存在很大不符。北京市居民纷纷质疑政府未将PM2.5这一指标纳入到监测范围内是否符合当前大气环境的现状。一时间,PM2.5受到了极大的关注。随后,11月公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评价体系。
      我国第一次发布《空气质量标准》是在1982年,主要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同时提出了“飘尘”的概念,即PM10,但只作为参考标准。1996年,国家更新了空气质量标准,正式把PM10纳入标准,并在一年后,要求在46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发布空气质量周报。
      2012年2月29日,在众人的呼吁中,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被“原则同意”。新标准增加了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指标,将分期分批予以实施。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要求,2012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与臭氧等项目监测,2013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开展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但仅仅开展监测,并不能降低PM2.5的危害。重要的是,如何减少形成PM2.5的污染源。

    推荐访问:拷问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