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贺兰山 贺兰山里有多少部队

    时间:2020-08-17 07:20:2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见与不见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 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 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 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欢喜
      
      随着电影《非诚勿扰2》的热映,仓央嘉措一夜间热了起来。《见于不见》传为仓央嘉措所出。罗桑仁钦・仓央嘉措生于康熙二十二年,14岁(一说15岁)时被迭斯尔德呼图克图第巴・桑结嘉措主持选认为六世达赖,并迎请到布达拉宫坐床,成为当时西藏政教合一的最高领袖。后来,迭斯尔德同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之曾孙、驻藏蒙军首领拉藏汗发生激烈冲突,企图毒杀拉藏,反被拉藏所杀。拉藏废黜了迭斯尔德认定的仓央嘉措,报清政府说仓央嘉措是假达赖喇嘛,将仓央嘉措押送北京。押解途经青海纳木措湖时,仓央嘉措趁夜色只身遁去,时1706年。押送人员谎报仓央嘉措在途中病逝。清廷顺势批准拉藏所立之达赖坐床,一场公案,乃告结束。据考,只身遁去的仓央嘉措化名为阿旺曲札嘉措,游历印度、西藏、四川、安多、蒙古诸地10年,后于1716年初来到阿拉善,于1716年~1746年期间在阿拉善弘法30年,被当地人尊为上师葛根。位于贺兰山腹地的南寺(当时还没有建成)正是仓央嘉措后期弘法传教的地方,他最终圆寂于此。
      
      “花开了,一个季节已然遁逝/蜂儿呀,不要为此焦虑/缘尽了,一场经历走进记忆/姑娘呀,不要心烦意恼/享受过密意浓情/人生即便短暂瞬逝/我们有什么可遗憾的?/来生来世,我们还能相逢吗?……”这是六世达赖喇嘛离开西藏时写下的著名的《情歌》,这位藏族历史的情帝与诗皇,他给藏族历史上留下的不仅是一个达赖的席位与面对清朝皇帝的无奈,也留下了诸多忧伤且优美的诗歌。《伏藏》里有这样一段话:仓央嘉措的存在,使整个藏传佛教变得温情脉脉,西藏的信仰因此而深广。狞厉的神像背后,严格的戒律之下,不可遏止的,是巨大的爱情温暖。有了仓央嘉措,西藏的每天都是情人节。这个来自民间的歌手和来自天上的诗人,用脍炙人口的诗歌宣布了爱情的发生,并以此教化他的人民,培育着天地间最美好的感情。
      仓央嘉措的心传弟子阿旺多尔济尊师遗愿,做了10年准备后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在阿拉善开工修建广宗寺弘法。次年建成后将仓央嘉措的法体搬至寺内供奉,迎请仓央嘉措的转世灵童坐床,举行了盛大的开光仪式。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廷赐藏满蒙汗4种文字的乾隆御笔金匾。历史上这里的寺庙建筑规模之大、僧侣人数之多、经典制度之完善、宗教级别之高足以和青海塔尔寺相并论。至今,寺里还保存着仓央嘉措坐化后存放真身的佛塔和后来焚化后的骨灰塔。南寺也因仓央嘉措而闻名于世。
      关于仓央嘉措是如何滞留于此的版本有很多,但我更愿意相信,当历尽风尘的他第一眼看到贺兰山时,即被弥漫的雄浑明媚所震撼,勾起内心最柔软的情感,疲惫的身心需要一个安详的住所――只有贺兰山才能留住仓央嘉措。
      
      历 史
      
      贺兰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从北纬37.5度左右处蜿蜒北上,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界山。贺兰山山脉山势雄伟,状若群马奔腾。《辞源》对贺兰山的名称解释是:“遥望如骏马,蒙语称骏马为贺兰,故名。”因为唐代诗人韦蟾曾有“贺兰山下果园成”的诗句,而蒙古人13世纪才崛起,故贺兰山得名应该更早。有的学者认为,贺兰这个词汇来自于古匈奴语,匈奴中的“贺赖”部等19个部落曾经在这里居住过,所以把他们生活过的山区称为“贺赖”,意思是“骏马”;也有学者说突厥人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突厥人将骏马称为曷拉,也就是贺兰山;更有学者说,贺兰山的名称来源于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鲜卑人,这是个鲜卑语。贺兰山到底是蒙古语?突厥语?鲜卑语?还是匈奴语?已无准确的史料可考了,但从历史渊源来推断,似乎因匈奴的“贺赖”部在这里生活而得名的可能性更大一点。但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贺兰山这个名字和这座山是很相配的。很多人是通过岳飞的“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知道贺兰山的,其实,岳飞当时是和从东北草原上来的游牧民族女真人在交战,也许是因为贺兰山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民族的根据地,所以被岳飞拿来代指女真人的大本营。
      贺兰山,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历数中国的古峰名山,没有一座像贺兰山那样几乎一直处于承领战争的状态中。当中原地区进入农耕文明后,贺兰山一带仍然是游牧民族的天堂。公元前272年,秦军击溃了雄霸宁夏大地甚至西北大片土地的义渠戎后,一些战败的部落纷纷北逃,史学家蒙文通认为这些人北上“以后为匈奴,居河套南北”。其中一些人逃到了贺兰山,从此,贺兰山就进入了一个由匈奴人占据的时期,这里一度成为匈奴与秦抗衡的基地。公元前127年,汉朝名将卫青、李息率军北上抗击匈奴,第一次将中原汉族政权的军事力量延伸到贺兰山地区。21年后,汉武帝分全国为13个刺史部,下辖郡县,其中在贺兰山东麓设立了属于北地郡管辖的廉县(今宁夏平罗县暖泉农场一带),这是汉族政权在贺兰山地区设立的第一个县级行政建制,也标志着贺兰山开始走进汉朝政权的统治范围。唐朝时,统治贺兰山一带的少数民族先后是突厥、吐蕃和回纥。公元646年,唐太宗下令军队出击突厥颉利可汗下属的铁勒人薛延陀,占据河西走廊一带的回纥人乘机和唐朝军队联合进攻薛延陀,联军进驻到贺兰山一带,这是继汉朝后,中原政权的武装力量在700多年后再次进入贺兰山。
      11世纪初到13世纪前半叶的200多年时间里,发生在贺兰山的战役基本是在党项人和契丹人之间进行。西夏时期,贺兰山成为西夏王朝的大兵库。由党项人李元昊建立的西夏对外称为大夏国,对内叫“大白高国”。“大”是历代王朝自尊的专称,借以表示国家政权之神圣和至高无上之尊贵;“白高”,是因为党项族最早居住在黄河上游,黄河上游处水色并不黄,自古就有“白河”之称,党项人自古也有尚白的传统,为了表示他们对这个地区的留恋和崇拜,因此用国名来传颂。“大白高国”的意思,就是祖先居住在白河上游地区的民族建立的国家。在大白高国建立前两年的公元1036年,党项人就拥有50多万兵力,驻守在贺兰山一带的有5万人,将全国1/10的兵力布置在这里,足见贺兰山的重要性。
      西夏后期,贺兰山成了大白高国抵御来自北方蒙古族铁骑的一道天然屏障,一支支隐藏在贺兰山深处的西夏骑兵,成为保卫帝国首都的精锐力量。公元1205年3月,成吉思汗第一次带领蒙古军队进攻西夏,攻破了西夏在贺兰山西边的军事防线,后来,成吉思汗先后5次发动对西夏的战争,其中有4次将攻略目标指向贺兰山,直接攻打驻防贺兰山的西夏军队,贺兰山成了蒙古、党项两个民族多次交锋的见证。1227年8月,蒙古军队彻底攻占了中兴府,从此,贺兰山进入了蒙古族的统治范围。
      明朝建立后,国土边防线大大收缩,宁夏是明廷的九边重镇,贺兰山成了明朝政府在西北地区和蒙古残余势力中的瓦剌、鞑靼之间的界山。整个明朝,也是瓦剌、鞑靼常常突破贺兰山和明朝军队征战的时期,尤其是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亲自带兵征讨瓦剌,却被瓦剌人俘虏。1455年,瓦剌首领在贺兰山北边的属地被部下杀死,通过贺兰山骚扰明朝长达87年的瓦剌部落军事实力开始衰退;另一支来自贺兰山西侧、北侧的鞑靼开始了在贺兰山地区和明朝的较量。
      清朝时,蒙古额鲁特、和硕特等部开始在贺兰山西边屯牧,也结束了这里长期以来的军事局面,直到解放。随着清朝疆域面积的扩大,贺兰山东边也不再有大的战事,一个相对宁静的贺兰山出现在了中国近现代史中。
      
      地 理
      
      贺兰山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个南北走向的山脉之一,是中国半干旱气候与干旱气候的分界线,同时也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当中的重要一环,夏季季风到了贺兰山一带,降雨云系已成末势。贺兰山不仅挡住了季风,在古代,她还一度阻挡过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南下的步伐。贺兰山是温带荒漠与温带荒漠草原的分界线,又是西北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水岭。高耸的地形及良好植被对保护富庶的银川平原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如果说南方山水似工笔画之玲珑剔透,贺兰山则如泼墨大写意,有着北方粗犷豪放的气质。
      贺兰山脉海拔2000米~3000米,主峰敖包圪位于银川西北,海拔3556米,是宁夏与内蒙古的最高峰。贺兰山脉南北绵延200多公里,东西宽20公里~40公里,是中国西北的重要地理界线。山体东侧巍峨壮观,峰峦重叠,崖谷险峻。向东俯瞰黄河河套和鄂尔多斯高原,山体西侧地势和缓,没入阿拉善高原。贺兰山处于地震带之上,1739年银川附近发生8级地震,1561年中宁、1709年中卫都分别发生过7.5级地震。
      生物资源
      贺兰山植被垂直带变化明显,有高山灌丛草甸、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青海云杉林、油松林、山地草原等多种类型。其中分布于海拔2400米~3100米阴坡的青海云杉纯林带郁闭度大,更新良好,是贺兰山区最重要的林带。植物有青海云杉、山杨、白桦、油松、蒙古扁桃等665种。动物有马鹿、獐、盘羊、金钱豹、青羊、石貂、蓝马鸡等180余种。1988年,国务院公布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保护区,面积6.1万公顷。
      矿产资源
      贺兰山自然资源丰富。山前冲积平原上草场辽阔,是宁夏滩羊的重要产区,所产滩羊二毛皮古称“千金裘”,毛色细润,卷曲如云。山区富含优质煤炭,有石嘴山等10座大型矿区。另外还有磷灰岩、石英砂岩、灰岩等矿产,其中小滚钟口生产的粘板岩质地细润,色紫有绿彩,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贺兰石,著名的贺兰石砚即是此石所制。
      
      物产
      煤炭
      
      公元1272年,马可・波罗穿越西夏旧地时就发现贺兰山北部有一种黑色的“会燃烧的石头”,这就是贺兰山的煤。
      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勘测到贺兰山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先后探明煤田有9层煤,矿区面积40余平方公里,贮量约15亿吨。汝箕沟的“太西煤”(因位于我国“煤都”太原以西而得名),以其“低灰、低硫、低磷”和“高发热量、高比电阻、高机械强度、高精煤回收率、高块煤回收率、高化学活性”的“三低六高”特性而被誉为世界“煤中之王”。“一五”期间,国家把贺兰山北部列为全国新开发的10个煤炭矿区之一,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宁夏投资兴建的第一个煤炭工业基地。来自陕西、山西、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等10多个省市的2万多名干部职工,离别了家乡,奔赴贺兰山参加煤炭工业基地建设。
      贺兰山的煤炭除了保证国家建设需要外运之外,还为当地的一些大型工业企业提供了动力,这些骨干企业改变了石嘴山乃至宁夏的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千百年来依靠农业成就“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上,一场工业革命的风暴席卷而来,在宁夏工业的发展路径图上,石嘴山“因煤而建、因煤而兴”,成为宁夏工业的先驱和摇篮,曾一度引领宁夏工业的发展方向。
      2007年12月20日,宁夏北部贺兰山区大峰矿羊齿采区传来一声沉闷的巨响,这次爆破使该矿区由井下开采改为露天开采,能多采1440万吨太西煤。贺兰山区煤炭蕴藏量大,内蒙古和宁夏均建有许多大中型煤矿,所产的太西煤以煤质优良、燃烧无烟而远销海外。
      骆驼和滩羊
      贺兰山的林草资源成就了山两侧的“中国骆驼之乡”和“中国滩羊之乡”。分布在贺兰山西边的阿拉善双峰骆驼,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生理机能和抗逆性,驼毛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曾被当年穿越阿拉善沙漠的马可・波罗称赞为世界上最好的驼毛。西方人认识到阿拉善双峰骆驼的商业价值后,特意在黄河边的磴口、临河、石嘴山一带设立了洋行,专门收购驼毛。阿拉善驼毛穿越贺兰山被送到这些洋行,水运到包头,再采取陆路方式运到天津,然后出海运往西方,制成毛线、毛呢后,返销中国。仅1941年前后的定远营在树贵的一个小分点,一年就能收购驼毛5000公斤。2002年,阿拉善骆驼被国家农业部列入国家级78种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目前,阿拉善骆驼总数占全国骆驼总数的2/3,阿拉善仍然保持着“中国驼乡”的美名。长期的生活和劳动实践,使阿拉善牧民在放牧中,经常挑选最强健的骆驼举行赛跑活动,每逢婚宴、敖包盛会、寺庙经会等重要集会,散居大漠的牧民驱驼疾驰,自发的赛驼成为深居大漠牧民群众的一项充满趣味的体育活动。
      贺兰山东麓的宁夏平原上,青草间散布着白色的滩羊。滩羊皮做成的坎肩、马褂、背心等美观实用,广受人们欢迎。古人有“肥马轻裘”之说,宁夏人经过长期的摸索,将1个月左右的滩羊羔皮制成二毛皮,薄如厚纸,柔软的外观中带有坚韧的质地,再采用民间工艺将二毛皮制成男女冬装,一件皮衣只有2斤~3斤重,倒提起来,能看见洁白的毛穗顺次下垂,犹如梨花纷纷飘落。精制的皮衣如果养护得当,10年左右也毛不生絮、束不结毡。二毛皮因此成为著名的宁夏五宝中的“白宝”。尤其是黄河东岸的盐池县滩羊,按当地人的说法是“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拉的是六味地黄丸”,盐池县也因此赢得了“中国滩羊之乡”的美誉。《宁夏风物志》中记载,滩羊是蒙古羊的一个品种,后来迁移到宁夏平原,品种的优异,再加上富含碱性的草料,使得宁夏滩羊肉味鲜美而无膻气,皮毛白亮轻盈,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优良品种。
      盐山
      贺兰山西边的盐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池盐生产区,自汉代开始开发。西夏时,那里的盐成为西夏王朝和宋、辽交换帝国所需的铜铁、丝绸、粮食的重要战略物资。清代时,这里已经成为全国13个大盐场之一,所产的盐曾一度远销到陕、甘、晋、宁等地。大小58个盐湖分布在贺兰山西边的沙漠中,储藏量为11400万吨的吉兰泰盐场是这些盐湖中面积最大的。由于盐湖处于贺兰山北端的乌兰布和沙漠、西边的腾格里沙漠和西北边的巴丹吉林沙漠三面包围中,距离蒙语意为“红色的公牛”的乌兰布和沙漠最近,所以有着“红色公牛背上的白色骑士”之称。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就需要800万吨以上的食盐,加上工业用盐,我国年产盐量必须达到2000万吨以上才能保证整个国家的用盐需求,而这800万吨的1/10和2000万吨的1/25就来自贺兰山西侧的吉兰泰盐场。
      吉兰泰盐场和贺兰山西侧的察汗布鲁克盐池、雅布赖盐池、和屯盐池等8处盐池一起合称为阿拉善盐场。这些分布在贺兰山下的盐场中,吉兰泰盐场、通湖盐池的盐如雪一般洁白,被称为“白盐”;察汗布鲁克盐池颜色微青,所产的盐为“青盐”;和屯盐池和昭化盐池的盐色青微红,叫“红盐”;梧桐海盐池因为所产的盐颜色发黑而被称为“黑盐”。这些色泽不同的盐,构成了中国盐池中独具特色的“色盐博物馆”。
      水运没被禁止前,吉兰泰盐场的盐大多运往包头、陕西北部和山西大部分地区,改成陆路运输后,大多运往宁夏、甘肃陇东地区、山西中部和河南地区;察汗布鲁克盐池的销售区域和吉兰泰盐场改陆路后的方向大致相当,有时将销售区域延伸到湖北省一带;和屯盐池的销售区域则主要集中在宁夏境内,也有不少远销到陕西和河南一带;雅布赖盐池的盐大致销往甘肃的河西走廊一带、兰州、陕西汉中和甘肃陇东地区。这样,在贺兰山西侧就形成了中国盐业中的唯一一条大规模运盐驼道。运输驼队大多是每年的10月开始起场,从阿拉善的不同角落集聚到贺兰山下的各个盐场,组成七八峰到十几峰数量不等的驼队,一个驼工管理一链骆驼,三四个驼工就组成了一个驼运组,每个骆驼都挂着驼铃,叮咚作响的驼铃就这样响在了贺兰山两侧,一直响到第二年2月左右收场时。整个寒冷孤寂的贺兰山就这样丰富了自己的冬天,漫天的雪花飞扬时,白皑皑的贺兰山两侧,黄色的驼群缓缓走过贺兰山的视野,也留下了中国西北地区盐业的记忆。
      1965年3月,中国轻工业部部长和盐务局局长分别收到了来自吉兰泰盐场的扩建报告,内容是将吉兰泰盐场扩建为中国第一个机械化大型湖盐场,很快,这两份报告被汇总上报到国务院,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了这个报告。于是,轻工业部和盐业局遵照国务院的指示,分别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四大海盐区和其他产盐区调集盐工和技术人员,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家机械化盐场建设。贺兰山下开始了10年之久的艰苦创业,这是中国工业在“史无前例”的时代中排除干扰进行现代工业建设的一个特例。1975年11月1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轻工业局、计委、轻工部第一设计院等有关部门联合组成的验收小组一致通过:设计能力年产70万吨成品盐的中国第一家机械化湖盐场竣工。1979年7月1日,吉兰泰盐场由宁夏移交给内蒙古自治区,从此,这个和宁夏有着历史渊源的大型盐场,逐渐淡出了宁夏的视野。
      文化遗存
      贺兰山岩画
      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岩画研究者认为中国没有岩画。1969年春,位于贺兰县金山乡金山村的贺兰口岩画被当时在贺兰县从事文教工作的李祥石发现,此后10年间,李祥石无数次探访贺兰口岩画,积累了大量资料。由此,宁夏岩画的调查与研究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1984年,宁夏开展文物普查工作,调查人员在贺兰山发现了16个岩画分布点、上千幅岩画。1987年~1991年,宁夏贺兰山岩画考察小组走进了贺兰山,一个贺兰山的岩画世界被打开了。截至2009年年底,宁夏共在3个地市5个岩画区42个岩画点已发现岩画4.5万多幅。2010年4月27日,新发现的包括小“太阳神”在内的6幅岩画,充分说明贺兰口分布的岩画远不止5679幅。据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对银川市滚钟口、水吉口、拜寺口及苏峪口至贺兰口段、贺兰口至插旗口段山体及山前洪积扇荒漠草原上的岩画进行初步调查,又发现了大量岩画。因此,宁夏岩画数量到底有多少,至今无法确定。整个贺兰山,俨然是一个岩画的王国。贺兰山告诉世界:中国岩画已不再是空白。
      “……河水又东北经浑怀障西,《地理志》浑怀都尉沿塞外者也。太和初,三齐平,历下民居此,遂有历城之名矣,南去北地三百里。河水又东北历石崖山西,去北地五百里,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粲然成著,类似图焉,故亦谓之画石山也。”(郦道元・《水经注》卷三・河水条)据考,石崖山在今宁夏平罗县陶乐区红崖子乡,现称红崖子山。这应该是现存关于宁夏岩画的最早的文字记载。然而,红崖子山上是否真的有郦道元所说的岩画,时至今日仍无答案。
      贺兰山岩画分布在宁夏贺兰山东麓三市九县(区),共27个地点,其中银川市境内的贺兰山东麓共有12个岩画点,从北到南计有大西峰沟、小西峰沟、白虎沟、插旗口、贺兰口、苏峪口、回回沟、拜寺口、水吉口、滚钟口、红旗沟、柳渠口,一般都分布在沟口内外山体上和沟口外洪积扇荒漠草原上。银川境内贺兰山岩画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地貌特征。在苏峪口以北至大西峰沟,岩画多分布在沟口内外的山体上,山前洪积扇荒漠草原上也有大量岩画分布。而苏峪口以南至柳渠口,山体岩画数量很少,荒漠草原上几乎没有岩画分布。在沟口内外山体上的岩画,多集中在距离沟谷山根以上约10米的范围内,并呈片状分布。最高处的岩画不超过50米,其上则很少有岩画发现;沟口内的岩画,纵深分布在500米的范围内,数量以沟口为多,越深入沟谷,两侧山体上的岩画越稀少。在山前洪积扇荒漠草原上的岩画,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多磨刻在可以移动的独石和出露地表的立石上。从沟口到洪积扇,岩画的空间布局明显地呈现出由密集到疏稀的扇状分布特征。
      贺兰山岩画构图奇特,形象怪诞:既有个体图像,也有组合画面;既有人物像、人面像,又有动物、天体、植物符号和不明含义的符号;此外,还有描绘游牧、狩猎、械斗、舞蹈、杂技等场景的画面。贺兰山在古代是羌戎、月氏、匈奴、鲜卑、铁勒、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游牧狩猎、繁衍生息的地方。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贺兰山岩画在不同地点有着不同的内容:石嘴山一带以森林草原动物为主,如北山羊、岩羊、狼等形象;银川一带多以形形色色的类人面像为题材;青铜峡、中卫、中宁一带的岩画则以放牧及草原动物北山羊为主。在贺兰山白芨沟等地,还发现了成片彩绘岩画,内容以乘骑征战人物形象及北山羊、马等动物形象为主。彩绘岩画的发现,使贺兰山岩画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
      意大利岩画专家圣索尼说:“贺兰山有许多非常漂亮的岩刻,而且有些和我们国家的很相似,比如说鹿和母子鹿。”国际岩画委员会执委、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陈兆复这样评价:“贺兰山岩画最突出的内容是人面像。这种人面像岩画虽然在中国北方南方都有,可是没有像贺兰山那么集中,这一特点在世界岩画界也是很突出的。”
      西夏王陵
      从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将自己的爷爷李继迁埋葬在贺兰山东麓开始,西夏大白高国的历代君王都非常看重贺兰山东麓这片背听松涛、俯瞰黄河的风水祥瑞之地,均选择将自己的陵墓修建在此,经过190多年的持续修建,形成了贺兰山下壮观的帝王陵墓群(现存9座帝王陵墓和200多座王侯勋戚的陪葬墓)。西夏王陵区的规模同北京明代十三陵的规模相当,陵园地面建筑均有角楼,门阙、碑亭、外城、内城、献殿、塔状陵台等建筑单元组成,平面总体布局呈纵向长方形,按照中国传统的以南北中线为轴,力求左右对称的格式排列。西夏王陵构成了我国陵园建筑中别具一格的西夏建筑形式。
      千百年来,世态变迁,那些收留昔日帝王身躯的西夏王陵,如今已成一堆堆荒冢,坐落在贺兰山下,与北京的明十三陵、河南巩县的宋陵并称中国三大帝王古陵。“贺兰山下古冢稠,高下有如浮水沤。道逢古老向我告,云是昔年王与侯。”一首由明代安塞王朱轶灵所作的《古冢谣》,道尽了西夏王陵的辉煌与凄凉。那些看起来很普通的土堆零零星星地散布在一片约50平方公里的开阔地上,置身于宏伟高大的贺兰山大背景前,看起来那么瘦弱和寂然,它们仿佛在静静聆听古老帝国的脉动,也聆听着贺兰山这片曾经的古战场上的鼓角声和震撼人心的悲壮呐喊声。
      长城遗址
      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由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明朝时,来自贺兰山西侧、北侧的鞑靼在贺兰山地区开始了和明朝的较量,导致明朝政府在宁夏北部大规模修筑长城,并在宁夏建立了总镇、卫、千户所、屯堡等一套完整而严密的军事防御系统。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经近两年的调查与测量,于2009年4月18日首次公布明长城数据:其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祁连山东麓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陕西、宁夏、甘肃、青海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6个县域,总长度8851.7公里,其中人工墙体的长度为6259.6公里,壕堑长度为359.7公里,天然险长度为2232.4。
      公元1432年~公元1443年,总兵官吏钊任职期间置斥堠、建关隘,成为宁夏明长城的雏形。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徐廷璋、范瑾仿照延绥巡抚余子俊的做法,督造宁夏河东长城,“自黄沙咀起、至花马池止,长三百八十七里”(《边政考》卷三)。黄沙咀,位于后来的横城堡(今宁夏灵武市横城子村)西北,西临黄河。花马池即今宁夏盐池县城,这条长城东与延绥镇相接,亦沿用隋代灵、绥长城一部分旧基。明人称作“河东墙”。公元1476年,贾俊出任宁夏巡抚督御史,在边8年,不携妻子,精勤刚果,主持构筑贺兰山双山南口(今宁夏青铜峡市西北岔口)至广武营(今青铜峡市广武乡);永安墩(今宁夏中卫市西南)至西沙咀(今中卫市柔远堡村)的宁夏西南边墙。又在今宁夏陶乐县(已于2004年撤县)东岸轫建河东“十八墩边墙”,北起镇远关(今宁夏石嘴山市东北)所对黄河东岸,南接横城堡“河东墙”。嘉靖年间,宁夏镇边墙再被帮筑改建,连缀成一体,东南起自花马池与延绥镇长城相接处,西北经兴武营、横城堡,沿黄河东岸北行至石嘴山越过黄河,经镇远关绕一个大弧形,再依贺兰山东坡南下直至枣园堡转向西行,经宁夏中卫止于黄河北岸。
      贺兰山上的明长城见证了鞑靼和明朝军队持续180多年的军事纷争。■

    推荐访问:贺兰山 贺兰山 贺兰山地图 贺兰山的地理意义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