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吴佩孚的“四不”】 吴佩孚墓

    时间:2020-08-16 07:17:28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北洋军阀吴佩孚(1874年~1939年),这位戎马倥偬的直系军阀首领,胡适曾把他和孙中山、段祺瑞列入上世纪初中国政治史上有很大势力的人物。从秀才、谋士到将军、大帅的吴佩孚,穷兵黩武,巧取豪夺,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与其他军阀相比,吴佩孚也有值得赞许之处――他能自我约束,严格自律,洁身自好,宣称并实施了“四不”。
      
      
      一
      
      吴佩孚以自我标榜而著称于世。不论是得意之时,还是失意之际,他总是矜持自傲,孤芳自赏,最能体现其性格的就是他的“四不”。
      1932年10月,失魂落魄的吴佩孚离开成都,蛰居于北京的什锦花园,主要靠“世侄”张学良给“补助费”维持生计,但他不为窘困所迫,撰写了一副对联,挂在客厅,以明心迹。其对联内容为:
      得意时清白乃心,不纳妾,不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
      失败后倔犟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园怡性,真个解甲归田。
      在这长联中,吴佩孚明确地表明了“四不”,即:不纳妾,不积金钱,不出洋,不走租界。在此之前,吴曾经宣称奉行“三不”,即“不爱财,不纳妾,不入租界”。因为“四不”提出在后,可以看成是对“三不”的发展,并见诸文字,因此,笔者采用“四不”说。
      对于这“四不”,吴佩孚有些心虚的就是“不纳妾”。原来,吴佩孚与元配李夫人感情甚笃,但李夫人始终未育。依照当时的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在其母吴老太太的安排下,吴佩孚又娶了张氏为侧室,但对这件事,他始终存有愧疚之意。后来,李夫人早逝,张夫人仍然没有生育,但吴再没有动纳妾的念头。所以,“不纳妾”这一“不”, 吴佩孚可以说基本上坚持了。
      “四不”中的“不积金钱”, 吴佩孚终生贯彻。
      是军阀就要敛财,吴佩孚也不例外。要养活庞大的军队,军费开支自然大得惊人。从当时公布的资料来看,直系控制的北京政权军费支出已占到总支出的百分之五十左右,加上全部用于军费的所谓临时支出和特别支出,据估计,北京政府的军费支出实际占财政总支出的百分之七十左右。但是这些由中央征收的军费数字,还是远不能满足直系军阀的需要的。随着直系将领割据称雄的加剧,军费数量越来越大,吴佩孚干脆指示部下:军饷“统由各军随地筹备”,“兵站用不着办,你们只管走到哪里吃哪里”。听任各省军阀巧立名目,增捐加税,随意搜刮。吴佩孚从1920年率师进洛阳,到1922年年底止,仅用自己搜刮的民财而支付的军费(其中不包括北京政府发下的分配数),有账可查的就达六百八十余万两白银。
      直系军阀的穷兵黩武和专制统治,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
      然而,吴佩孚敛财是敛财,却没有中饱私囊。
      吴佩孚身居高位,但生活却很朴素。他常常穿旧灰布军衣,着旧青布鞋,与那些穿金线军装、着乌亮牛皮靴的军官相比,真是相形见绌。吴佩孚所率军队,也以艰苦朴素、军纪严明著称。早在湖南驻防时,他的军队操练勤奋,所宣八项禁令,因对商民“不赊欠挪借”,“不扰及民间一草一木”而受到欢迎。
      1927年,吴佩孚被革命军驱逐下野,僻处白帝城,他没有积蓄,不蓄私产,生计窘迫,只好辞退了好多仆佣。后来,吴佩孚寄居北京,没有经济来源,只好靠部下、旧交接济。
      “四不”中的“不出洋”,吴佩孚也做到了。在当时,军阀混战连绵不断,今天你杀过来,明天我打过去。胜者攻城略地,大发横财;败者下野出洋,暂避锋芒,以期卷土重来。因此,战败出国已是军阀司空见惯的手法。在这种情况下,吴佩孚能坚持“不出洋”,实属不易。
      “四不”中,吴佩孚执行最坚决的当属“不走租界”。
      吴佩孚素以云长、武穆自许,最重民族气节。他痛恨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凌,不管形势多么严峻,不愿依靠外国人,坚持“不进租界”。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系军阀兵败如山倒。吴佩孚被倒戈的冯玉祥逼得穷途末路,只得退往天津,困于新火车站。其部属劝他遁入租界,稍作权宜之计。吴佩孚不肯违背自己的誓言,断然拒绝:“堂堂军官,托庇外人,有伤国体,焉可为之?”
      1939年年底,吴佩孚牙槽感染发炎,危及生命,家里人请来德国医生,经诊断,认为必须住院手术,让家人赶快将其送往东交民巷德国医院。而吴素有“不入租界”的誓言,德国医生只好叹息而去。他周围的人无不为此着急。当吴妻准备劝他去德国医院时,吴佩孚却先开口说:“你我夫妻一场,我的心意你不能说不了解,倘若你乘我昏迷不醒之际,把我送到东交民巷,那我们就不是夫妻了!”
      
      二
      
      1939年12月4日,吴佩孚在北京病逝(也有被日本人害死之说)。
      消息传到重庆,蒋介石摒弃历史恩怨与成见发来唁电。国民党政府和国防委员会决定“追赠一级上将”, 其“生平事迹, 存备宣付史馆”。
      1940 年 1 月 24 日,吴佩孚的葬礼在北平举行。社会各界人士送来很多挽联, 概括描述了吴佩孚的一生, 其中尤以吴佩孚青年时期的同窗挚友李际春的挽联最有代表性,该挽联明确点出了“三不”(缺不出洋),并给予高度的评价。该联是:
      不爱钱, 不蓄妾, 不入租界, 执简以书, 是为真不朽;
      同投军, 同就学, 同拯国难, 扶棺痛哭, 岂独念私情。
      中共元老董必武则比较全面地评价了吴佩孚,特别是肯定了其“四不”所反映出的思想品质。董必武指出:“吴佩孚虽然也是一个军阀, 他有两点却和其他的军阀截然不同。第一, 他生平崇拜我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关、岳, 他在失败时也不出洋、 不居租界……吴的不出洋,不居租界的口号,表现了他不愿意依靠外国人讨生活的性情,他在失势时还能自践前言,这是许多人都称道他的事实。第二, 吴氏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几省的地盘, 带领过几十万大兵, 他没有私蓄, 有清廉名, 比较他同当时的那些军阀腰缠千百万, 总算难能可贵。”
      (责任编辑/吕 静电子邮箱:meizi0312@163.com)

    推荐访问: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