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借一双“慧眼”看埃及_能不能借双慧眼把爱

    时间:2020-07-15 07:19:2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人生的早晨,还很弱小,需手脚并用;人生的黄昏又太衰老,需借助拐杖;只有人生的盛午才最有力量,乃直立行走,日方中天……在古希腊神话中,因为有许多人没有回答出人面兽身的斯芬克斯神所要求的答案,于是被残忍地推下了山崖。至今,这尊神像还伫立在阳光直射的金字塔上,对世人保持着至高无上的沉默。这个关于智慧和情感归宿的寓言也还弥漫在后人的文学作品中。
      提起埃及,首先闪现在人们脑海中的是冷峻的金字塔和金字塔下昂首走过的骆驼;打开埃及的历史,扑面而来的有古代“埃及艳后”和关于埃及法老那神秘而古老的传说;提起近代的埃及,则是每年有二十多亿美元收入的苏伊士运河,还有日益兴旺的旅游业。
      埃及的国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所处的位置在亚洲与非洲的交汇点上。然而,在并不安宁的阿拉伯世界里,好像这里遇到的任何麻烦,都需要埃及总统出面斡旋。有人说“如果说,法国是欧洲的中国,那么埃及则是非洲的中国”,也有人称“埃及是阿拉伯世界的盟主”。在非洲阿拉伯世界,埃及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美国是埃及最主要的贷款国。
      就是这样一个国家,2005年7月23日凌晨,一声巨大的爆炸,百余人的伤亡,划破了金字塔上空的寂静。
      那么,这个国家今天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到底是怎样的,她的和平之梦是否会因此惊醒?在灿烂的古文明的辉映下,她是如何创作现代文明的?同属于文明古国的埃及和中国,在历史发展中有着怎样不同的轨迹?今天,中埃两国有哪些经贸以及文化上的往来与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殷罡和北京大学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王锁劳,亲临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接受了本刊的专访。(以下殷罡简称为“殷”,王锁劳简称为“王”)
      
      地点: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会议室
      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殷 罡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专业博士 王锁劳
      访谈者:《对外大传播》宏 磊周 瑾谭 震
      
      
      《对外大传播》:提起埃及,人们脑海中最直观的反映:是静默在沙漠中的金字塔,是一年能给埃及带来二十多亿美元收入的苏伊士运河,美国人拍摄的《埃及艳后》电影也把人们的视线推到二千多年前的埃及。总体来说,人们对现在埃及的文明了解得还不算多。请介绍一下你们所知道的埃及。
      殷:中国老百姓对埃及的了解,应该始于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战争。当时《人民日报》对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和随后发生的战争做了很多报道,北京举行了百万人游行,中国还拿出2000万瑞士法郎的现汇赠与埃及。我不知道2000万瑞士法郎占当时中国外汇储备的比例,但是可以肯定地说,那是一笔很大、很宝贵的外汇。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时期,中国正在闹文化大革命,每天的《人民日报》都会登出版面不小的战报,宣扬埃及的“胜利”。我在那时候就将这些报道做成了一本剪报。1973年埃及军队成功反攻,中国媒体更是大肆渲染。这三个历史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集中对埃及进行报道的时期。现在看来,那时中国对埃及的报道是冷战的需要,后来的报道就比较成熟了。
      《对外大传播》:当您站在金字塔脚下的时候,您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殷: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和世界各国对埃及的了解是一样的。注意埃及是因为他们有着辉煌的遗产,而不是因为他们的经济和政治成就。我们都知道长城和故宫,建筑长城所用的砖头可以用一只手举起来,而建筑金字塔的最基本的石块也相当于一个写字台大小。卢克索神庙的石柱子直径超过3米,高达20多米,“屋顶”是一米厚的石板,看了让人肃然起敬。中国人以长城自豪,但长城的建造是人类可以理解的劳动的积累,而埃及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的,至今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
      王:我去了卢克索卡尔纳克神庙七次,可能没有几个中国人像我这样频繁地去那里。记得我第一次去那里是陪同陕西省科委组织的考古代表团,是应开罗大学考古学院的邀请来访问的。当时他们找不到翻译,我去做了翻译。中国和埃及从建筑方面所使用的材料是不同的,埃及的许多建筑大量地运用了石头雕刻,这一技术在法老时期就已相当发达,在法老的墓室中有许多石头雕刻的人像,比例掌握得很好,后来这种传统被罗马继承下来。中国建筑则以土木建筑为主,我也曾陪埃及朋友到过长城和十三陵,这些埃及朋友对砖石雕刻的感触不大,但对土木建筑却颇有感触,以至于面对兵马俑中那些表情细腻的将军俑、战士俑都感到了震惊。如果要拿国内的一个城市做比的话,卢克索更像中国的西安,我们国家领导人出访埃及时,都会选择去卢克索,甚至有句话说,“没去卢克索就没到过埃及。”
      帝王谷、王后谷发掘的墓室很出名,法老图坦卡蒙墓室的发掘,震惊了世界,对于这一地区的发掘现在还在进行。
      殷:中国常以为自己的历史很了不起,但到了埃及,你就会发现还有超越自己的。埃及的社会形态发展比中国早了2000年。当埃及人修建金字塔时,中国还没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历史。
      《对外大传播》:埃及这样的历史给这个国家今天的发展带来了什么?
      殷:我认为埃及的历史给现代埃及人民带来的是负担。的确,埃及人讲起历史是非常骄傲的,这点和中国人很像。一谈起古代就很骄傲,说起当代就很慎重,当然现在的埃及注重社会发展,发展也是比较快的。
      《对外大传播》:我们今天特地带来了一份世界地图,独特的地理位置对埃及意味着什么,请两位专家做些解读。
      殷:埃及的地理位置非常得特殊,地跨亚非两大洲,主体部分位于非洲的东北部,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角,历来是亚非交流的天然场所。
      这意味着埃及文化的丰富,它在受别人影响的同时也影响着别人,埃及文化对周围国家文化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连犹太人都承认埃及文化对他们的影响。
      王: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特色文明,没有必要崇洋媚外,不同文化也是在碰撞和吸收中形成的。埃及在历史上多次受到外族入侵,这一点和中国很不相同,中国的文化自商时期起,就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脉络,不曾被更替,是按照一个系统完整地发展下来的,语言和文化没有发生大的转变,今天的人民可以拿着古文去阅读过去的历史。而古埃及文明,也就是“法老文明”,这是一个很特别的称谓,因为你找不到其他合适的词,至今令人难以解读。
      从宗教上说,古埃及本是一个多神教,采用的文字是象形文字,人种属含族人,就和其他阿拉伯人不一样,很多阿拉伯人属于闪族,从语系上讲,也不属于闪语系,埃及在历史上曾经历过被希腊、罗马、英国统治的时期。在希腊统治埃及时期,法老文明转换为希腊文明,当时的中心在亚历山大,也就是那个被称为“地中海新娘”的地方。希腊统治埃及之后,便进入罗马时期,我们熟知的著名的埃及艳后就生活在这一历史时期。在罗马的影响下,埃及文明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开始接受基督教,也不怎么使用象形文字了。当阿拉伯人打到开罗时,埃及又经历了伊斯兰化,整个国家讲阿拉伯语,信奉伊斯兰教,逐渐变为阿拉伯世界的文化中心。“埃及”是“科普特”这个词的变音,埃及的语言文化不断更替着。在埃及,充满民族自豪感的民众说,法老是他们的祖先,而现在埃及的文化是活生生的伊斯兰文化,这与法老文明是有断层的,因此伊斯兰极端分子不承认法老是自己的祖先,在《古兰经》中,法老是受到诅咒的。文化的断层带来的后果是,到了后来没有人能读懂古埃及文明。1798年,拿破仑率领法军打到埃及时,曾随军带领了一批科学家和学者,他们在尼罗河入海口发现了一块用象形文字和古希腊文字撰写的石碑。后来有一个名叫商伯良的法国学者经过潜心钻研,他读懂了这些文字,破译了其中的内容,在我们看来,埃及的象形文字也就是一些蛇、鸭子和鸟的图案,但在此之后,人们读懂了古埃及文明,形成了一门专门研究古埃及的学问――埃及学。
      殷:如果你对埃及人说:你们阿拉伯人如何如何,他们会不高兴,会纠正你说:我们是埃及人。
      王:拿破仑率领法军用大炮轰掉了斯芬克斯的鼻子,法国军队在埃及编写了《埃及博物志》,在埃及办科学院,在埃及印刷报纸,将近代西方文明传入了埃及,可以说拿破仑打开了埃及近代史。中国和埃及很早就接触了,解放前中国穆斯林曾到埃及去留学。许多中国驻欧洲的使节也在自己的论著中提到了埃及。“二战”时期,蒋介石作为当时中国的最高行政长官在开罗和罗斯福、邱吉尔一起开会。
      早在1922年,埃及便宣布独立,但当时英国保留了对埃及国防与外交的干涉权,直到1956年,英国军队才撤出苏伊士运河区。如果以有没有外国军队进驻为一个国家是否完全独立的标准的话,至此,埃及才完全独立。1952年,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法鲁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导委员会,掌握国家政权。最初我们也称为自由军官组织政变,但纳赛尔的个人魅力让中国领导人转变了对他的看法,当时纳赛尔和周恩来总理一起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比纳赛尔大20岁,但纳赛尔强烈的民族主义和反帝反封建的立场,给周恩来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埃及是非洲阿拉伯国家中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在此之前,中国侧重的是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发展关系。如果要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中国与埃及之间的关系,在苏伊士运河战争时期,北京有100万人大游行,毛泽东也曾为纳赛尔制定军事计划,为他出主意。
      另一方面,埃及对新中国的了解,离不开周恩来1963年底对埃及的访问,当时埃及人热烈欢迎周恩来的到来,据说开罗万人空巷,直到20世纪90年代,仍有埃及人记得周恩来的这次访问,说周恩来很了不起。中国确立和非洲国家的联系,源自万隆会议,严格意义上说,周恩来和纳赛尔在前往万隆之前,不约而同选在缅甸仰光落脚,在会议之间,两人的友好接触,促使中国暂时放弃与以色列建交的尝试,转而与埃及建交。
      殷:对于中国人民,埃及人应该是有记忆的。除了北京的百万人大游行,以及1956年的经济援助外,驻开罗武官曹彭龄写了一本书。
      《对外大传播》:今日埃及与中国在经济与文化的交往主要有哪些?
      王:第一任埃及驻华大使哈桑・拉加卜后来回到埃及后致力于复活古埃及人用来记录文字的纸莎草纸,20世纪80年代在开罗附近建立了“法老村”。在他的办公室还可以看到他与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合影。中国和埃及的建交,打开了中国同阿拉伯世界国家的交往。50年代,中国与埃及开始互派留学生,中国向埃及派出了十几名学阿拉伯语的学生,其中有后来官至外交部副部长的杨福昌。埃及也派学生来中国留学,有一对被中国人后来称为“黑白夫妇”的埃及青年男女在北京学画画。
      王:如果你要问埃及还记得中国的友情吗?我想是应该记得。对埃及而言,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不一样,埃及是中国第一个建交的阿拉伯国家,埃及现任总统穆巴拉克,是毛泽东晚年接见的外国领导人之一,因此我们称呼穆巴拉克总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穆巴拉克与中国第二代、第三代和第四代领导人都建立了友谊,埃及人民对中国是有感情的。
      《对外大传播》:据我们了解,当年伊拉克攻打科威特,埃及反对;美国人制裁伊拉克,埃及政府也有不同意见;在众多的阿拉伯国家环绕之中,埃及率先与以色列“讲和”。从这些现象看,他们是一个保持中立,并热爱和平的民族。专家们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殷:埃及被公认为阿拉伯国家的领头羊,无论是战还是和。她参加了历次阿以战争,每一次都是主力,但也是第一个和以色列实现和平的。和以色列打仗离不开埃及,如果埃及封锁苏伊士运河,欧洲人要到亚洲就要绕过非洲大陆,全世界都受不了。1967年战争就是纳赛尔宣布封锁苏伊士运河南端出口的蒂朗海峡并赶走联合国部队而触发的。
      不要以为现在的埃及人对纳赛尔多么热爱。一提到纳赛尔,埃及上层人士就认为他将埃及拖入了战争,无论是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战争,还是1967年的第三次阿以战争。1956年,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为国有,紧接着就发生了英法的进攻。须知英法对苏伊士运河是持有股份的,收归国要经过谈判,也可以采用赎买的方式。1967年战争也是这样,自己没有准备好,也没有真想打仗,却作出了要打仗的样子逼着人家首先开战,连周恩来总理都表示不理解。
      王:埃及的面积有100万平方公里,纳赛尔曾对埃及有这样一个定位,埃及属于三个圈子,一个是阿拉伯圈子,一个是伊斯兰圈子,另一个是非洲圈子。埃及在地理位置上处于阿拉伯国家的中心,是中东阿拉伯国家与北非阿拉伯国家的纽带。埃及同时又是世界伊斯兰文化的中心,虽然伊斯兰的圣地在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但埃及有著名的爱资哈尔大学,那是伊斯兰宗教研究与学术文化的中心。说埃及属于非洲,是因为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尼罗河的源头可以向上追寻到非洲中部的大湖地区。穆巴拉克总统曾经在1989―1990年度和1993―1994年度两次代表埃及出任非洲统一组织主席。非洲分为南非和北非,如果要出任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话,埃及是个有实力的候选国家。阿盟也把总部设在开罗,埃及GDP总量在非洲仅次于南非,在阿拉伯国家中仅次于沙特。埃及人口达到7500万,在非洲仅排在尼日利亚之后,在阿拉伯国家中排在第一位。从这两个层面说:埃及既属于非洲大国,也属于中东大国。我们将埃及视为中东地区的战略合作伙伴,美国对埃及的定位是,非北约盟国。
      殷:卡扎非曾说道,利比亚是非洲的一盏明灯,我也曾在电视上看到,在地图上利比亚的位置,有一盏明灯照亮整个非洲,可以说谁都想当非洲的领头羊。穆巴拉克更像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大酋长,在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安全中发挥着自己的力量。埃及经历了太多的战争,影响了发展。因此在1973年,萨达特发动战争就是为了实现同以色列的永久和平,依仗初期的胜利让美国调解。
      萨达特求和的第一步是出乎意料地访问耶路撒冷,并最终成为阿拉伯世界第一个承认以色列的国家。20多年来的美国历届总统都认为埃及是中东地区的和平先锋。2005年7月23日的爆炸案,是因为伊斯兰极端分子认为埃及是阿拉伯世界的叛徒头子,帮助了美国和以色列,出卖了伊斯兰,出卖了阿拉伯。
      《对外大传播》:经您这样一描述,埃及在中东的地位和作用就清楚了,我们再想请教一下王教授,埃及的经济是怎样的?
      王:到了埃及,我感觉他们还在吃大锅饭,那里的大饼很便宜,除了亚力山大外,街道的卫生情况不是很好,有人认为埃及应该夜里去看,的确如此,在夜间,你看不到街上的垃圾。埃及和中国有很多共同点,埃及经历了三代国家领导人,第一代是纳赛尔,第二代是萨达特,第三代是穆巴拉克,这与中国的三代领导人十分相似,虽然时间上不一定吻合。纳赛尔虽然不是共产党,但是他实行的是计划经济,1952年后,他没收了地主的土地,将银行国有化,现在埃及主要是私有化和股份制,除了涉及国计民生的水电方面的基础设施公有外,其他行业都实行了市场化运作,当然这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加快经济发展。埃及在中东属于资源较少的国家。石油存储量只有几千万吨,天然气稍微多一些。
      埃及有四大外汇收入行业,即石油、旅游、苏伊士运河以及劳务输出。拿旅游业来说,2004年埃及旅游业创汇60亿美元。今年前6个月赴埃及的外国游客达到了420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4.7%。正因为旅游业是埃及的支柱产业,这才成为恐怖分子打击的主要目标。1997年在卢克索发生的爆炸,约60多人死亡,其中多数是日本和韩国游客。今年7月23日,旅游胜地沙姆沙伊赫再次遭到袭击。值得一提的是,埃及越来越成为中国游客喜欢光顾的地方。
      《对外大传播》:王教授,您在1992年到1994年间曾在埃及开罗大学进修过,能讲讲您对埃及的认识吗?
      王:前不久,我的同事又从埃及打电话告诉我,埃及变化不大,但地铁已延伸到开罗大学,就像北京地铁四号线,将通往北大。这些年,埃及的失业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大学生毕业就面临失业,2003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失业率达到了9%。埃及的劳动力为2000万,失业人口就接近200万,这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字。因此埃及人选择到国外工作,首选的是海湾国家,如科威特、伊拉克等。埃及的文化在阿拉伯国家是最发达的,埃及电影、电视剧和音乐流行阿拉伯世界,在许多阿拉伯国家,当地人能够听懂埃及方言,便得益于此。
      如果中东地区不和平,到埃及旅游的人数便会减少,劳务输出受到阻碍,侨汇便会减少。因此你看到,穆巴拉克的选择是很英明的,不打仗,要和平,让更多的埃及人有饭吃。他也曾在公开场合讲话说:我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埃及人,首先是为了埃及,最后还是为了埃及。
       殷:中国和埃及同处发展中国家,进行大规模的合作涉及许多操作层面上的问题,有一些项目是成功的,如中国帮助埃及组装K8教练机,除了埃及自用,还卖给其他国家。中国在埃及遇到的问题与在其他第三世界国家遇到的问题一样,当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进入埃及时,挤垮了当地的传统产业,加大了失业,引起了当地人的不满。这在开展贸易关系时期,是非常棘手的问题。
      《对外大传播》:从网上,我们得知辽宁大学和埃及教育集团日前在开罗设立了埃及中国大学。除此之外,埃及和中国在文化艺术、经济方面还有哪些交往呢?
      王:你刚才也提到了中国和埃及在教育方面的协议,每年中埃都互派十几名留学生。在开罗我曾见过中国杂技团演出。开罗的电影节上也有中国的影片参展,中国的曲艺、杂技、武术很受当地人欢迎。在开罗举办的国际图书展,也有中国的图书出版机构参展,我在埃及曾看到过《今日中国》杂志。鉴于埃及在阿拉伯国家的特殊地位,许多国家将象征性的机构建在开罗,像许多国家的通讯社、中东分社一般设立在开罗,还有各国在开罗的大使馆,其外交人员级别也比较高,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杨福昌曾任驻埃及大使。中国曾援助埃及建设了开罗国际会议中心。埃及是少数设有中文专业的中东国家,艾因沙姆斯大学中文系几乎每年都举办中国文化周,我在那里参加过两次。中国向埃及选派了汉语教师、体育教练等。近年来埃及从官方到民间对中国经济的腾飞非常羡慕,对于如何学习中国的发展经验非常感兴趣。
      
      责编:宏 磊向 晴

    推荐访问:埃及 慧眼 借一双“慧眼”看埃及 借我一双慧眼 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