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后发优势与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 后发优势

    时间:2020-03-29 07:21:4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经济落后国家或地区总体上都潜在后发优势,但这种潜在后发优势能否发挥,不仅取决于资源禀赋,还取决于由不同社会制度、经济环境下技术进步、人才培养、资金流向等情况。本文对山东省茌平县通过充分利用自身资源、营造良好经济环境、加大技术引进和资金投放等手段,一跃成为山东西部第一个全国百强县的案例描述,揭示和分析其后发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必须具备的基础和条件,为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县域经济;后发优势;产业发展
      Abstract: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normally have late-development advantages,but whether these advantages could be taken fully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resources but also social institutions,technology development,human resources and capital flow. As a less developed county that does not have enough resource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bout 10 years,Chiping now has become the first“top-100 counties”in the western area of Shandong province. Consider Chiping as an empirical research object,by 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alization way of Late-development advantage,to attempt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other counties that in less developed areas.
      Key Words:county economic,late-development advantage,industrial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83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1)11-0042-05
      
      一、引言
      县域经济是我国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两大结合部,是社会经济功能比较完整的综合性经济单元,也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一个关键性层次。近年来,国家对县域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已经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因此,研究如何促进县域经济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省茌平县在辖内电力生产过剩、电解铝市场竞争不充分的情况下,通过引进技术和设备、营造良好的资金和制度环境等手段,将电解铝行业打造成为辖内主导行业,掘取了第一桶金,并随之延展产业链条,后发优势得以充分发挥。1993年至2010年,茌平县由山东省典型的欠发达落后县发展成“全国产业发展百强县”、“县域竞争力百强县”。本案例通过分析茌平县域经济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超越式发展的过程,得出了欠发达县域如何发挥后发优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经验,以期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启示。
      二、后发优势理论研究综述
      关于后发优势理论,国内外学者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亚历山大・格申克龙在对欧洲较为落后国家工业化过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后发优势假说。即: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由于有先发国家成功经验的“示范作用”和先发国家积累的科学技术、较为成熟的计划、生产设备、组织结构、管理经验及各类人才等现代化文明成果可供借鉴,所以,后发国家在实现现代化上比先发国家具有优势,发展速度会大大加快。阿伯拉莫维茨也肯定落后国家具有后发优势,但他认为这种后发优势一般情况下处于潜在状态,后发优势能否发挥取决于一定的条件:一是技术差距,即后发区域与先发区域之间存在着技术水平的差距,这是经济追赶重要的外在因素,正是因为存在技术差距才使经济追赶成为可能。二是社会能力,即通过技术引进、人才培养、模仿和创新制度、营造优良发展环境等手段提高发展速度的能力。不同国家和地区正是由于上述条件差异,才出现了有些后发国家能够成功地赶上先发国家,而大部分后发国家与先发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
      近几年,我国学术界对后发优势学说的研究也迅速升温。这些研究主要是从四个角度进行的:一是从发展经济学角度。郭熙保等从发展经济学出发,对涉及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的各种流派和观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二是从政治经济学角度。陆德明等提出了后发国家的发展动力转换假说,认为通过学习型追赶,后发国家与先发国家的发展差距逐步缩小。三是从现代化理论角度。罗荣渠等归纳了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的表现形式,进而揭示后发优势实质上是由“时间差”而形成的一种“优势”。四是从技术经济学角度。傅家骥等探讨了作为后发优势重要表现的技术模仿创新问题,从资源积累的角度对模仿创新造就后发优势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探讨。
      上述关于后发优势理论的研究虽然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归纳后发现:欠发达地区均具有一定形式的后发优势,并且经济相对落后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由此产生的后发优势也是多方位的。其主要类型是:(1)资本的后发优势。后发区域的资本收益率要高于先发区域。因此,在经济发展的适当时机,构建先发区域与后发区域间顺畅资本的流通渠道至关重要。(2)技术的后发优势。后发区域不需要投入巨大的资源来重新研究和开发这些已经存在的科学技术,只要花费很小的成本和时间就可以把这些科学技术学会并运用于生产之中,极快地缩短了与先发区域的技术差距,使后发区域能够比先发区域发展更快。(3)人力资源的后发优势。人力资源的后发优势有两个体现:一是后发区域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二是先发区域对后发区域知识的溢出效应。通过对先发区域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学习和吸收,后发区域能够直接进入知识的较高层次和较新阶段,从而极大地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创造人力资本。(4)制度的后发优势。制度方面的后发优势是指后发区域学习、效仿和借鉴先发区域的先进制度和管理经验,并经本土化改造所产生的效率和益处,通过制度的移植、模仿和创新,节约经济发展的创新成本和时间成本,以相对较小的社会成本和代价取得相对较大的发展收益。(5)产业结构的后发优势。后发区域产业结构具有以农业为主的特征,其经济发展过程就是从农业经济转为现代工业经济,最终实现工业化。这些后发优势的实现不仅要取决于众多条件的支持,而且还取决于各种要素在不同条件下的有效组合。
      我们通过对茌平县经济发展的研究,证明了欠发达县域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的后发优势是一个动态的、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茌平县的后发优势发挥
      (一)茌平电解铝的上下行延伸
      茌平县位于山东省西部的聊城市,辖区既没有丰富资源,周边也没有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倚重。1993年茌平县人均GDP为1792元,为全省人均GDP的55.6%,在全省91个县(包括县级市)中综合经济实力排名第76位。
      当时茌平县的工业结构极不合理,突出表现为电力产能过剩,远远超过当地的生产需要。1993年,全县电力生产为2606万千瓦时,而全县仅需要1590万千瓦时,近一半的产能空闲。加之地方电厂上网售电规模受国家电网的限制,电厂发的电也不能全部卖出去。尤其是到了1997年,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相关规定,对规模较小的地方小火电进行关停并转,茌平热电厂也在关停并转的范围之中,面临着“不转型就灭亡”的生存选择。
      为避免被关停的命运,该企业对电力生产及相关的行业进行了考察。当时我国的电解铝市场还属于竞争不充分的市场,行业的毛利率一般在20%以上。同时,电解铝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不属于专利性技术,不存在技术壁垒限制,比较容易进入。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上马高耗电的电解铝,可以达到“三赢”的目的:一是将电厂转为电解铝的自备电厂,避免被关停的命运;二是电解铝能够消耗电厂过多的产能,提高电厂的效益;三是在自备发电厂的前提下,电价没有上网成本,生产电解铝具有成本优势。但是电解铝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建设一万吨生产能力的电解铝需要投资5000万元,而当时茌平热电厂的资产规模还不到2亿元,每年的利税在300万元左右,积累相对较少,根本无力进行投资建设。
      (二)信贷介入与私募融资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该企业首先想到的是向商业银行借贷,但是多数金融机构不愿意提供贷款,一是因为没有接触过电解铝行业,对其生产前景有顾虑;二是因为热电厂的资产较少,自身实力一般,即使上报也难以通过审批。
      此时,农村信用社主动提出支持热电厂新上电解铝项目,原因是农村信用社对电解铝行业和热电厂都有一定了解,决定给予4000万元贷款的支持。1998年,热电厂建成了茌平县第一个产能为1万吨的电解铝生产车间。
      1万吨电解铝生产项目投产运行后,第2年就产生了600万元的效益,这是原来电厂年收益的2倍多。1999年,茌平热电厂正式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成立了信发铝电集团。同年5月,信发集团又新上了7万吨电解铝生产线。在资金的筹集上,由于电解铝较高的收益,采取了贷款加私募股权融资的形式,从公司内部人员开始,很快完成了3亿多元的融资。2000年9月建成投产后,1年后的利税达到了2亿元,这对茌平县的产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1998年茌平县的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4.7:3.5:1.8,而3年后的2001年,一、二、三产业比例调整为4.0:4.1:1.9,第二产业占比已超过第一产业。
      良好的市场前景以及灵活的企业制度加快了电解铝产业的膨胀速度。在当时良好的市场前景下,为了解决资金、技术、原料等对企业发展的约束,信发集团采取了多种方式的合作、合资方式,建立了多个规模巨大的子公司。随着这些企业的投产,集团的热电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电解铝生产能力达到40万吨,集团的综合生产能力跃居全国第一位。其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逐渐由2000年32.7%上升到2005年的67.9%。同时合资、合作使集团的生产工艺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地位,吨耗电为全行业最低,2005年进入了电解铝行业的全国十五强。在电解铝产业的带动下,茌平县经济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01年至2005年GDP年均增速接近20%,2005年在全省排名进入了四十强。
      私募融资、加快投产促进县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从2001年开始,电解铝行业20%的高毛利率吸引了大量民营企业介入,电解铝投资出现过热现象,过多的电解铝产能导致氧化铝紧缺。为平衡集团的产业链,避免被市场淘汰出局,2004年2月份,集团决定上马氧化铝粉工程,组建信发华宇氧化铝分公司。在融资路径的选择上,由于氧化铝项目属于国家限制产业中的项目,不仅受国家节能、降耗、减排的方面的限制,而且经营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无法与银行贷款融资达成一致,更难以达到层次更高的证券融资要求。于是,信发借鉴第一次私募融资成功的经验,进行第二轮融资。这次融资将范围扩大到全部内部职工,很快集齐了一期工程所需的款项共计16亿元,迅速投入项目建设中,保证了项目资金需求。
      在项目的建设中,信发集团采取了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边扩建的“四边”办法,在行业限制政策出台前完成了氧化铝项目的建设。2004年8月,在经过一系列资金和手续准备后,信发华宇的“四百”工程开始建设,即投资100亿元,建设100万千瓦热电项目、100万吨氧化铝项目、100万吨粉煤灰综合利用水泥项目,短短的7个月后就投产达效。
      (三)产业升级与循环经济
      不断延伸的产业链形成县域经济的大循环。随着主导产业的发展,茌平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围绕电解铝行业的发展,实施循环经济战略,延伸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了以“热、电、铝”为核心,开发上下游产品,形成了电解铝、密度板、味精等三大产业链条。各产业之间相辅相成,优势互补,实现了自我消耗、高效发展的良性循环,不仅促进了集团的跨越发展,而且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形成县域经济的大循环,实现了全县范围内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大循环。在2005年至2010年完成了工业投入400多亿元,形成了规模以上企业342家,主营业务收入、利税达到670亿元和77亿元,实现产值252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2.13亿元,人均GDP达到42322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1.7倍,进入了山东省县域经济的先进行列。
      (四)市场前景与风险因素
      节能降耗、环境治理、产业转移等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从政策环境看,信发铝电集团之所以走上铝电联营的道路,发展电解铝和氧化铝,是当时国家关闭地方电厂等种种宏观调控政策的结果,而且确实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但是,信发集团确实又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它的发展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正是国家治理的重点。因此曾经创造财富神话的信发氧化铝项目,未来将面临严峻的可持续发展考验。
      从市场环境看,氧化铝产业出现明显的下行趋势。2007年以来,由于氧化铝的产能过大,已经出现过剩,氧化铝价格总体趋势是降低。2006年下半年,国内氧化铝价格出现了重大转折,价格从过去的6000元/吨一路下降到了2007年下半年的2400元/吨。较低的氧化铝利润,有可能给信发集团带来经营风险。另外信发集团还面临两大瓶颈:一个是铝矿资源的缺乏;二是资金的约束。实际上,信发集团资金一直不充裕,尽管2005年信发华宇投产收益颇丰,但其中很大一部分被用于再投资。信发集团氧化铝产能有300万吨,电解铝产能有56万吨,这意味着每年将有100万吨左右的氧化铝在集团内部消化。剩余的200万吨氧化铝中,有一部分是其他氧化铝企业买断产能和长单销售,价格相对较低。而随着广西、贵州和新疆等地的新厂投资,信发集团的资金压力将会增大。过去依靠职工入股和集体贷款的资金每年都要分红,如果发生严重的产业衰退,将加大地方金融运行的压力。
      对此,信发集团采取了多管齐下的方式试图扭转困境:一方面,为改善环境做出了努力和补偿。2006―2010年,信发集团每年拿出上亿元资金对赤泥以及茌平境内的茌中河进行治理;另一方面,在生产技术等方面,也在采用新技术降低能耗,并且探索综合利用赤泥降低污染的有效途径。同时,信发集团已经确定不再扩大茌平的氧化铝规模,而是筹备在广西、贵州、新疆等地建厂,进行产业转移。
      四、对茌平模式的分析及评价
      (一)对茌平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分析
      1. 后发优势转化的阶段性。在经济发展的初期:资本和制度创新使后发优势的转化较为明显。从资本因素看,在电解铝行业建立之初,金融业(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支持是关键因素。茌平县属于资本稀缺地区,在当时的情况下,农村信用社发放了4000万元的贷款,支持信发第一个电解铝机组上马,促进了人们对这一高利润行业的了解,为其随后发展过程中的私募融资、合资等融资做了外部宣传,为企业后来滚动发展奠定了资本基础。从制度创新因素看,茌平县经济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诺斯认为,制度变迁才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这一点在茌平的发展非常明显。第一,企业制度的创新。通过学习、效仿和借鉴先发区域的先进制度和管理经验,并经本土化改造建立了茌平县较为先进的企业产权制度,从而使企业拥有了充分的决策权和自主权。第二,融资制度的创新。信发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得益于融资制度的创新,就是采用了私募股权的融资形式筹集了大量的生产经营资金。通过制度的移植、模仿和创新,形成一种适合自身发展的有效制度,节约了经济发展的创新成本和时间成本。
      在经济发展的上升期,技术和人力资本后发优势的转化非常突出。从技术因素看,茌平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技术引进、技术学习与吸收,开展模仿性技术创新。在2000―2010年,茌平县县域共入驻内外资企业30多家,而且主要集中于有色金属加工业、机械制造业和电器设备制造业三个相关的上下游产业,相关行业内、外资企业入驻的强劲势头,扩大了本县企业进行技术模仿学习的有效集合,便利了县域本土企业的技术后发优势的发挥。从人力资源因素看,茌平县第一产业待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相对较多,并且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比较突出的优势。这两种因素为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不仅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而且为县域企业的扩张提供了技术和人力资源。
      在经济发展的成熟期,产业结构后发优势的转化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引入电解铝这一行业,充分发挥了区域内电力资源丰富的优势,从而对产业结构的演进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在主导产业的选择上,茌平县的产业选择符合发展经济学家提出的产业“关联基准”,即具有持续高涨的部门增长率、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生产规模和良好的发展潜力。在产业结构内涵和规模的扩张中,注重产业的相互联系,形成了以主导产业为中心,向上、向下不断延续的产业链条,不仅增大了产品的附加值,而且有效对冲市场风险,促进了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2. 实现后发优势转化的替代战略选择。条件缺失与政府替代是理论上关于潜在后发优势得以实现的条件。该理论假设认为,后发优势的发挥一般要具备一些先决条件或初始条件,但是,后发区域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缺乏,导致本土企业对外来先进技术、制度学习、吸收、消化能力的弱化,更为重要的是,落后区域缺乏形成这些初始条件的市场机制。这些都是落后区域的后发优势发挥和经济启动的障碍。面对这种障碍,落后区域只有积极实施政府替代。为此,茌平县实施了积极的政府替代战略:(1)首先立足于县域内在的区位、交通、土地和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等优势,不断改善县域投资环境,包括便利的交通、完善的基础设施等,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硬件。(2)支持辖内企业与辖外企业沟通,为辖内外企业实现下游产业的关联合作提供咨询服务,简化合资企业合作经营项目的行政审批手续,逐步拓展本土企业模仿学习的平台。(3)政府为本士企业的员工培训、技术模仿等创新行为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改善本土企业学习的外部制度环境,提高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
      (二)对茌平模式的评价
      通过对茌平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发现,县域经济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后发优势的转化,可以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但茌平县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1. 特殊的经济发展时期和特定的市场环境。茌平县经济快速发展的2001―2010年10年间正是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上升时期,GDP的增长率基本维持在8%左右。这一时期市场竞争不充分,部分行业和产业存在较大的利润空间。茌平正是利用了经济上升时期铝及铝制品供需缺口加大,电解铝行业有20%以上的高毛利率的机遇迅速发展壮大的,从而带动了整个县域经济规模的膨胀发展。
      2. 特殊的产业政策环境和特定的发展方式。2000―2010年期间正是国家逐步调控和治理的重要时期,许多的产业政策都是在这一时期出台。而茌平电解铝产业正是在这一时期发展形成的,它一直“游走”在产业政策限制的边缘,多次赶在政策出台前完成限制性行业的投资,这种发展模式不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3. 特殊的资本积累形成。信发能通过私募筹集大量的资金,在于其高红利,这也增加了企业职工的财富。近几年,随着氧化铝价格的一路下滑,信发的分红比例也不断下降。这种以高红利融资的方式在市场竞争相对充分、利润率相对较低的市场环境中是难以持续的。
      但是,是否由以上原因就完全否定茌平模式呢?
      从茌平模式的起源看,是以市场力量和区域内生力量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这也是缺乏资源优势的欠发达区域适合的发展路径。这可以从部分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得到印证:意大利东北的Trention-Alto到中部的Lazio、Marche一带的传统农业地区凭借众多植根于地方文化和社会资本网络的产业集群,以灵活专精和交互合作的方式有效启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了发展的飞跃,一举从农业耕作地区跃升为先进制造业基地。浙江也是在传统的农业基础上,在缺乏资源优势、缺乏国家政策倾斜和外部资本注入时,通过在改革开放之初就顺应当地经商的传统,采取许多的鼓励商业发展的政策,形成了遍及全区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同样,茌平模式也是选取了电解铝这一特殊产业与当地具备优势的热电行业相结合,在当地政府提供了特殊的制度供给后,形成了根植于区域经济内部的、遍及全区域的以电解铝产业为主导的循环经济体而发展起来的。因此,茌平模式不仅是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模式,还是一种转型经济中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模式。
      五、启示
      从茌平县的实践看,要实现后发优势转化为经济的增长动能,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后发优势的发挥主要依赖于本地企业。本地企业更容易获得地方政府非正式制度的支持。
      第二,欠发达县域在发挥后发优势作用时,应该注重模仿和创新相结合。从后发优势的内涵和实现机制来看,使欠发达县域后发优势充分发挥作用的模式应是先模仿、后创新。
      第三,政府的替代战略是欠发达区域的后发优势发挥和经济启动的保障。欠发达区域只有积极实施政府替代,即在条件不具备或不成熟时,由政府引导市场,做出关键性努力,才能促成后发优势转化条件的形成。
      第四,欠发达县域应该强化人力资本的培养。后发优势能否转换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取决于欠发达县域是否具有向发达地区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人力资本,只有具备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本,才能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迅速模仿、吸收和本土化,使引进的技术和制度在经济发展中有效地发挥作用,扬长避短,构建出适合自身需要的制度和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必达.后发优势与区域经济发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4页.
      [2]李雅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最新研究述评[J].金融发展研究,2010,(6).
      (特约编辑 陈明仿)

    推荐访问:欠发达地区 优势 县域经济发展 后发优势与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