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词类标注实证研究]词类

    时间:2020-03-24 07:35:5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词类的准确标注对词典的编纂意义巨大。本文通过探讨词类的本质,以“体贴”一词为例,对其在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该词具有陈述、修饰和指称三种表述功能,词典应该将其动词、形容词、名词用法都收纳其中。
      关键词:“体贴” 词类 语料库 现代汉语词典
      
      一、引言
      词类是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现有词典对词语词类的标注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几本词典之间矛盾的标注情况时有发生。词语词类的不准确或者错误的标注,将会给词典使用者造成一定困惑。而且考虑到汉语词典对汉英词典的参考作用,汉语词典的词类标注不准还可能会影响到汉英词典的编纂。
      要给汉语语文词典加注词性,就必然碰到汉语词类研究中最棘手的兼类词问题。兼类不同于词的活用。活用是临时的、偶然的用法,而兼类是固定的、经常的用法,词的兼类用法应该要纳入词典。然而目前学界在处理兼类问题时把词义是否发生变化作为一条重要标准,这样的处理结果显然与许多语言事实不相符。例如,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侵略”一词被定义为动词。但我们来看看(1)这个所谓独立的国家已经变成美国侵略欧洲的桥头堡了。(2)帝国主义的侵略是破坏乡村的第四种力量。在这两句中,“侵略”一词的词义并没发生太大的变化,但是在(1)句中“企图”是充当谓语,表陈述功能,而在(2)句中则是充当宾语,表指称功能。因此,我们应当考虑是否有把“侵略”处理为名词的可能?
      但是,在实际处理词的词性问题的时候,我们要怎样判断某种用法是活用还是兼类?词类判断的根本依据究竟是什么?本文将以“体贴”一词为例,来探讨这些问题。
      二、词类的判断
      1.“体贴”在词典里的处理情况
      为了了解“体贴”一词在词典中的词类标注情况,我们对《现汉》(2005)、《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等四部词典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现有的汉语词典几乎都将“体贴”处理为动词。但是事实的情况是否如此呢?
      2.词类判断的根本依据
      要做到准确地标注词类,我们首先应该弄清楚词类的本质是什么。
      陆俭明(1994)提出:“汉语的词类的判断应以词的语法功能为依据,这是判断词类最本质的依据。”郭锐(2002:17)认为:“划分此类的标准主要有词义、词的形态和词的语法功能三种。”而王仁强则强调,“词类的本质是表述功能(或语用功能),表述功能相当于词语的语法意义…语法意义标准虽然容易判断个体词项的典型此类归属,但却容易遗漏个体词项的此类转化,而语法功能标准才是最为可靠的标准。”(王仁强, 2006)本文也认为应当采用语法功能标准而不是语义标准来判断词类。
      根据语法功能,我们来看一下以下三个例子中“体贴”的表述功能:(1)谢舜华一直很体贴张大千,订婚之后尤其关心。(2)她有个体贴的丈夫和活泼可爱的儿子。 (3)妈妈的体贴几乎使他甩掉了这个包袱。我们可以发现,“体贴”能做谓语、定语和宾语,也就是说,“体贴”是一个能够表述陈述、修饰和指称三种表述功能的词语。但我们不能就此判断“体贴”一词就是动名形兼类的词,因为以上这些使用情况有可能是该词的多功能现象,即词类活用。
      3.词的去范畴化和再范畴化
      词类是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根据词语的语法功能范畴化的结果。但是语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词语的词类在使用中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如去范畴化和再范畴化过程。去范畴化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某个词语逐渐失去某典型范畴特征的过程。(Beck,2002:5)而词类的再范畴化是去范畴化过程后对词类范畴的重新判断。简单来说,去范畴化即词类活用,再范畴化即兼类。
      活用是临时的偶然的用法,活用后的词性不是词固有的语法属性,不应纳入词典。而而兼类是一个词由于义项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词类。是固定的、经常地,不是临时的、偶然的,必须纳入词典。就像“体贴”一词,其最初或较常规的用法是作动词用,现今的多数词典也只收纳了这一用法。但“体贴”一词现在的实际使用情况究竟是怎样呢?怎样判断以上给出的关于“体贴”的例子是兼类还是活用呢?
      马彪和邹韶华(2002)指出,目前较为客观合适,且能较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建立在对代表性语料的考察基础上的计量分析,也就是以频率统计结果为标准来解决词类标注问题。王仁强提出,“只有通过检索汉语语料库才能发现汉语词的语法功能,从而准确判断汉语个体词的词类归属。
      三、基于语料库的“体贴”一词词类标注实证研究
      通过语料库,我们可以发现语言在实际中的使用规律,反映语言的真实面貌。但现有的绝大多数汉语词典都很难说已系统使用现代汉语语料库来标注词类。这就难免会造成标注上的一些错误。
      我们通过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的现代汉语语料库对“体贴”一词进行了检索。值得注意的是,在对语料库中“体贴”一词的索引进行研究时,应坚持通过表述功能判断其词类的标准。通过研究每条索引中该词的语法功能推断其表述功能,如在判断“孟良是那么友爱,那么乐于助人,他最能体贴人,了解人”这条索引的时候,首先认识到“体贴”在这个句子里是充当谓语,起陈述的表述功能,应为动词。依照这个步骤和方法,我们对检索到的1200条关于“体贴”的索引进行了全样本分析。结果发现,在1171条有效索引中,“体贴”的动词、形容词、名词用法情况如下:语料库中409条“体贴”词类为动词,占总数的34.9%;569条“体贴”词类为形容词,占总数的48.6%;193条“体贴”为名词,占16.5%。
      根据基于使用的语言学理论,语言知识就是语言使用的知识,因为语言结构是在使用中浮现出来的,使用频率对语言结构的认知表征和规约化程度有着重要影响,使用频率对语言演变和语言习得能够作出合理解释(Bybee 2007, 2010; Bybee&Hopper 2001),因此通过分析词项的使用模式将有助于准确判断个体词项在言语层面的词类归属。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体贴”的动词、形容词、名词的用法分别占总数的34.9%、 48.6%、16.5%,说明该词的动、形、名用法都有其不可忽视的份量。几部词典只关注“体贴”动词用法的做法是缺乏事实依据并且不合理的。基于该研究,我们建议编纂者将“体贴”的形容词和名词用法也纳入词典中,以免给用户带来困扰。
      四.结论
      词典对一些词的词类处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认为,词类的本质是表述功能(或语用功能),表述功能相当于词语的语法意义,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对词在言语句法层面的词类进行判断。但单个词在言语层面上的使用有可能是偶然的词类活用,并不能说明该用法已经规约化(再范畴化)。根据基于使用的语言学理论,使用频率对语言演变和语言习得能够作出合理解释。词典是否应纳入该用法可以并且应该参考大型的现代汉语语料库。
      本文通过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的现代汉语语料库对“体贴”一词进行了全样本分析,认为其充当陈述、修饰和指称的三种表述功能的频率和比例都不容忽视,即该词的动词、形容词、名词用法都应在词典里有所反应,这样才能真实地记录该词的实际用法。
      我们认为,词典编纂者应该积极运用大型的语料库,科学地对词语的词类进行标注。
      
      参考文献:
      [1] Beck, D. (2002). The Typology of Parts of Speech Systems: The Markedness of Adjectives [M]. New York: Routledge.
      [2]Bybee, J. (2007). Frequency of Use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Language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Bybee, J. (2010). Language, Usage, and Cogniti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Bybee, J. and Hopper, P. (2001). Frequency and the Emergence of Linguistic Structure [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5]Croft, W. (2002). Typology and Universals (2nd ed.)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郭锐. (2002). 《现代汉语词类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
      [7]李尔钢. (2006). 兼类词的义项设置和词性标注问题[J]. 《辞书研究》(3)8-11.
      [8]陆俭明. (1994). 关于词的兼类问题[J], 《中国语文》(1):34-37.
      [9]马彪, 邹韶华. (2002). 如何解决辞书中词性标注的分歧[J]. 《语言文字与应用》(3): 6-8.
      [10]王仁强. 认知视角的汉英词典词类标注实证研究.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11]王仁强. (2009). 语法隐喻与汉语词典自指义项的设立――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 《外国语文》(1):100-108.
      [12]王仁强. (2010). 现代汉语词类体系效度研究――以《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词类体系为例[J], 《外语教学与研究》(5):380-386.
      [13]赵大明. (1999). 汉语语文词典标注词性的难点[J], 《辞书研究》(1):23-25.
      
      作者简介:张晓筱(1986― ),女,湖北恩施人,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2009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
      

    推荐访问:词类 标注 实证研究 词类标注实证研究 现代汉语词类研究 现代汉语词类研究综述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