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立足文本,讲求实效 讲求实效

    时间:2020-03-14 07:32:3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法虽具有灵活性,但教学内容不能随意化,它应体现语文这一学科的本色:教学中要体现语文的本色本香,要关注文本的基本价值取向,要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在这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创生,才是教无定法,但有章可循。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教学内容的规定性
      
      《课程标准》“目标”部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想象、联想、记忆、分析、归纳、比较、质疑等思维训练。”但语文课文所要阐述的内涵,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和主观色彩。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各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样的作品,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这是完全正常的。虽然,语文教学特别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可我们有的时候往往打着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旗号过度发挥或曲解,导致了语文教学内容的随意性,任意驰骋阐述空间,且看一些令人困惑的现状:
      有位老师教《明天不封阳台》,先让学生理出该篇文章的线索:是否明天封阳台?老师接着问:是什么让作者的决定犹豫不决的?稍看过课文的学生不假思索回答:是一只受伤的鸽子。老师由此总结出:鸽子的受伤缘于人类的自私,所以文章的主旨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然后让学生着重讨论:现在如何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堂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热闹了,似乎也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殊不知这些讨论没有紧扣文本的内涵,导致对文本的内容的理解主次、轻重不分。为何会出现这种窘境?考试制度不完善,课程标准的模糊性……人们总是心安理得地推卸着责任,殊不知正是语文教师对教学缺少理性认识,忽视了语文教学内容的规定性,导致语文教学内容的泛化、随意。
      那么,什么是语文教学内容的规定性?我认为,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教材编排、文本特点、教师个性和学生实际等诸多方面规范、制约着语文教学内容,构成了语文教学内容的规定性。语文教学内容的规定性是语文教学科学性和规律性的反映,遵循教学内容的规定性是语文教师在把握教学内容时所应具有的自觉意识。因为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一种有控制的信息传递活动,要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遵循教学内容的规定性。
      制约语文教学内容生成的因素很多,把握教学内容规定性的关键在什么呢?就阅读教学而言,我们认为应着力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否体现语文的本色本香
      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教学,抓住了语言,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没有阅读、写作技能的提高,人文教育、审美教育等也就没有了依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语文课上联系生活也好,拓展延伸也罢,它的底线必须是语文。教学内容要体现语文的本色本香,就要着眼于对语言文字的积累、理解、揣摩、品味和运用。唯其如此,才能帮助学生将语言、知识和情感等转化为语文能力,积淀为语文素养,内化为自我生命的一部分,即语文教学要钻到课文里,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让学生习得语言,积累语言,在语言品味和语言训练上多下工夫。《散步》这篇散文通过“散步”这一生活视角,开掘出颂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体现出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这一主题,而这一主题的表现是通过课文字里行间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展现的。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把品味课文中独具特色的语言作为教学重点,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文章的主旨。如“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这一优美整齐的句子强化了亲情,富有音韵美的语言表现了作为中年的“我”和“妻子”尽心尽力地承担家庭的重任。再如“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中“慢慢地”、“稳稳地”、“很仔细”三个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就形象地写出了中年人所肩负的重任,即中年人具有高度的使命感。另外课文中还有许多举轻若重的词语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主旨,如“信服”、“分歧”、“责任”等。所以作者要表达的主旨是在对文本独特语言的感受中就能自然形成,无须特别预设相关的教学环节。
      二、是否关注文本的基本价值取向
      文本作为一种静态而带有生命的个体选入教材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关注文本的价值取向,必须尊重文本原初的价值取向。阅读理解是一种创造行为,但这种行为是以尊重文本原初意义为前提的,即关注文本创作时作者的内心世界,寻找文本的原初价值观,这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文本传达的信息寄予了作者独特的情思和指向,这种特定的指向是文本的价值所在,是解读的重中之重。
      一位老师上《飞红滴翠记黄山》时以优美的语言和细致的观察来表现黄山的神奇瑰丽作为教学重点,那么应如何确定它的教学内容呢?《飞红滴翠记黄山》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指出:要学会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自然的雄奇瑰丽以及人在美化自然中的作用。所以同类型的文章在不同单元或在不同册的课本上它的教学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故在教学时不能仅局限于单篇文章的特点,还要关注这一单元的编写意图或这册书与《课程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符合《课程标准》提出的规定和要求,这样也就真真地把握好了文本作为选文的价值取向。
      三、是否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语文素养是一个人语文方面诸多素质的综合,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态度、语文习惯、语文方式,以及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等各方面的融合。教学内容是培养、丰富学生语文素养的物质基础。教学内容是在师生之间相互作用下呈现并生成的,它的评判标准是课堂有没有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我在上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时,学生表演三次送子换子这段剧情时非常出色,赢得在座同学的阵阵喝彩。在接近尾声时,扮演三个孩子的同学同时唱起了改编的《世上只有爸妈好》。我从学生的掌声和高兴地歌唱中敏锐地觉察到,虽然学生在努力演绎文本,却没有真正走进文本,没有演绎出父母对子女的至爱亲情中渗透着的淡淡的哀愁。于是我让学生思考:“团聚等不等于幸福?”学生通过思考与争论很快感悟到文本的内涵:一家六口终于团聚了,似乎是一个喜剧,但一家六口能否度过这艰难的岁月?是否过得幸福快乐?不得不令人担心。所以作者虽设计“团聚”的喜剧结局,但“团聚”却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哀愁,从而让学生发现自己改编和演唱评价的不足。
      这样的教学内容的创生是因为我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体表现为感悟文本内涵能力的提升,使学生的思考从热闹虚浮的表面走出,“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总之,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规定性不是试图给人设樊篱、戴枷锁,而是不能让语文信号由缰。教学内容虽具有灵活性,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创生,但必须有道理,必须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

    推荐访问:讲求 实效 立足 立足文本 讲求实效 立足文本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