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卡扎菲之死,专政已逝,硝烟未灭:利比亚人民后悔吗

    时间:2020-03-12 07:30:3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在这个雄踞北非政坛40年、最具争议的领导人身上,永远有挖掘不完的话题:他率浩荡的车队横跨撒哈拉来证明沙漠公路的可行,他把军用卡车开进政府大楼、拉走所有家具以儆懒散低效的官员,他坐拥黄金美人鱼沙发、140多吨的黄金储备、9头雄狮宠物,他炮轰联合国是“恐怖主义”,他头上重重地扣着“反人类”罪名……
      一些人奉他为真主、革命领袖和中东强人,而在另一些人眼中,他却是一代枭雄和世纪狂人。常言道“身死名沦”,但是错综复杂的局势中,卡扎菲的生前与身后却遥远没有结束。
      西方欢呼:利专政时代终结
      在“过渡委”10月20日证实卡扎菲被打死的报道之后,包括美国、欧盟在内的多个国家和组织的官员就此发表看法,并认为卡扎菲的死标志了“专政时代的终结”。
      欧盟主席范龙佩说:“卡扎菲的死标志了专政时代的终结。”欧盟外交事务高级代表阿什顿也认为“利比亚人民现在可以展望未来了”。
      美国总统奥巴马20日发布讲话称:“在利比亚历史中,今天是重要的一天。卡扎菲之死终结了利比亚人长期的痛苦,利比亚人有机会建立民主、宽容的国家。”另外,奥巴马还警告说,阿拉伯世界的那些“铁拳”政权终将走向尽头。
      法国外长朱佩更称赞道,卡扎菲的逝去“结束了利比亚42年来的暴政统治”。英国首相卡梅伦也表示,这一天是“纪念所有卡扎菲受害者的日子”。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随后也指出,卡扎菲的死对利比亚是“历史性的转折点”。
      不过,相对于西方领导人“一片欢呼”的场面,俄罗斯的声音更为谨慎。俄罗斯国家杜马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康斯坦丁・科萨切夫针对有关卡扎菲被捕或被杀的消息说,这并不意味着利比亚冲突迎来了一个转折点。他认为,没有理由认定利比亚目前局势会随着卡扎菲的“消失”而恢复正常。
      奥地利伊斯兰问题专家阿米尔・巴亚提也警告说,卡扎菲之死并不一定意味着利比亚局势会进入稳定,这个国家可能会爆发新的内战。“卡扎菲时代的既得利益者也可能会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与‘基地’组织或伊斯兰极端分子联手反对新政权。此外,大量散落在民间的武器无疑也成为利比亚安全与稳定的巨大隐患。”
      终结瞬间:很多人向他开枪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李绍先对卡扎菲的评价可能最为精简和全面。“卡扎菲是个悲剧。”他说,“他执掌利比亚政权后的42年,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十年:第一个十年,他是阿拉伯世界最耀眼的新星,第二个十年,他在全球大搞恐怖主义,成为世纪狂人;第三个十年,他受到西方严厉制裁,沦为“笼中之鸟”;最后十年,他洗心革面投靠西方,却在阿拉伯大变局清算的狂风中跌倒,走向狂人末路。”
      今年8月,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被“过渡委”军队攻陷后,前利比亚最高领导人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宣布“迁都”老家苏尔特,这座城市也成了卡扎菲势力的最后据点、利比亚战事的终极角斗场。“过渡委”相信“攻进苏尔特就能找到卡扎菲”。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说,在成为决定利比亚命运最后战场的苏尔特西北部,有个被称为“第二区”(District 2)的战区战事尤为激烈,忠于卡扎菲的军队在此殊死抵抗,似乎在死守着什么重要人物。10月20日这天,这一猜测终于被证实――在苏尔特绝大部分地区落入“过渡委”手中之后,亲信与保镖车队贴身保护的卡扎菲在第二区出现。
      在第二区的秘密庇护所里躲藏了十日之久的卡扎菲的车队原定于20日早上8时许――利比亚人晨起祈祷、防备较弱的时刻――突围出“过渡委”的包围,却被当时于战场上空巡逻的北约战机侦查到。随后美、法等国动用战机向该地区轮番猛烈轰炸。至此。约有四个月没有现身的卡扎菲终于露面――他被目睹与亲信穿过一片小树林并躲进两条巨大的下水管道。
      随后,卡扎菲及其剩余力量被围堵在管道中。“过渡委”官员阿卜杜勒・马吉德描述当时的场景时说:“他的头部被击中。许多人向他开火,他死了。”而新闻部长则称“卡扎菲被逮捕时受了重伤,被救护车拉走,生死不明。”
      “过渡委”一名武装人员回忆说,行踪被发现后的卡扎菲曾高喊“别开枪,别开枪”,结果还是有武装人员开枪了。“过渡委”官员说,卡扎菲被捕后的最后一句话是:“你们是谁?发生什么事了?”
      此后,卡扎菲的遗体被运往米苏拉塔,供世界各国媒体拍照。利比亚西北部的米苏拉塔是2月16日利比亚爆发大规模骚乱及流血事件以来,双方武装争夺最激烈的地区。
      利国存忧:“另一场战争难免”
      《印度教徒报》10月21日报道称,印度、俄罗斯和德国都对卡扎菲身亡的消息比较保守,因为卡扎菲死之后,利比亚的未来仍旧险象环生。
      尽管对卡扎菲之死的欢呼更甚,但俄罗斯等国的谨慎声音来的并非没有道理。
      卡扎菲政权一息尚存的时候,利比亚“民主政体”迟迟难产。那么,卡扎菲的消失是不是意味着该国此后道路一马平川呢?对于这个问题,利比亚“过渡委”所谓的总理贾布里勒似乎非常悲观:“利比亚真正的问题开始了,我们面临着几乎完成不了的任务。”
      我国非洲问题研究院学者陶短房认为,搜寻败阵逃亡的卡扎菲并不是过渡政府一直“难产”的真正原因。“这更多是‘过渡委’内部权力分配不平衡的结果,‘卡扎菲未平’不过是台面上的理由。如今卡扎菲‘平’了,于情于理过渡政府都应该尽快成立。但是目前仍难见踪影。”
      尽管“过渡委”官员日前透露了2013年在利比亚组建新政府的规划,但是,“过渡委”至今还在为定都的黎波里还是班加西这样的问题而头疼,其他重要决策尚未提上日程。而且,利比亚国民又缺乏民主选举的经验。这一切不得不让人担心,继纷乱的内战之后,利比亚一场“政坛上的战争”在所难免。
      “过渡委”是被国际社会唯一承认的利比亚合法政府,但是李绍先说,现在风头更胜的是米苏拉塔派,“这个派别首先拿下了的黎波里,而且打死了卡扎菲”。李绍先分析称,利比亚内部的矛盾远比人们看到的战争要复杂。“利比亚各地区之间本身就有激烈冲突,反对卡扎菲的过程中又形成了四大派,加上利比亚纠缠已久的宗教问题,在建立过渡政府之前,利比亚需要内部消化这些‘分裂’的因素。”
      利比亚战争以来,反对派内部的举动似乎也在证实着这种“分裂”。7月28日,反对派最高军事指挥官尤尼斯被害,令人惊讶的是,这位高管是被反对派的内部人士杀害。卡扎菲死后,“过渡委”的官员、临时政府石油部长阿里・塔尔胡尼也急着公开表态和“拉票”,希望自己能够被提名为总理。
      “利比亚部族主义、分散意识本就存在,卡扎菲生前无法解决,他的死同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陶短房分析到。
      面对前卡扎菲时代遗留的“烂摊子”,“过渡委”的执政之路仍旧艰难。
      纠结的“暧昧”:身在中东,心系西方?
      如今更多的评论开始将利比亚同当年的伊拉克进行对比,讨论利比亚会不会成为“第 二个伊拉克”,即像当年战后的伊拉克那样迅速崩溃并陷入混乱。
      利比亚过渡委宣布全国解放时发表演讲称,利比亚将以宗教教义为法律基础,这立刻引起了西方国家的不安。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马晓霖称,此前被推翻几个中东国家政权都是曾经走西方路线的,新上台的政府是否有可能怀着更强烈的伊斯兰宗教主义,令西方国家甚为担忧。
      “西方国家的担心是必然的。”马晓霖认为,利比亚底层民众的抵制将成为利比亚“亲西”的制衡因素。“虽然中东国家受西方殖民文化影响很深,跟欧洲关系渊源很深,而且因此带来了政治上的西式和开放,但是底层民众仍旧期望回归传统,与西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保持一定距离。西方实际上非常担心宗教极端力量上台,因为这种力量非常强大,没有大趋势是很难扭转的。”
      的确,目前利比亚有80%的阿拉伯民众依然认同卡扎菲对西方的敌视政策,这个重量级的数字无疑将制约反对派政权对西方的态度。但是,马晓霖也表示,亲西方态度可能很难避免,因为利益的制衡比民众期待来的“更猛烈一些”。
      相关资料显示,利比亚的原油大部分都出口到意大利、法国等地中海沿岸的欧洲诸国,因此,其中部分国家在利比亚的参战,被认为是维护自己石油利益的举动。而且利比亚新政府是在上述西方国家的军事和政治支持下成立的,它今后可能难以脱离同西方国家的密切联系。
      当代中非关系研究院贺文萍也认可“利益关系将加重利比亚西方色彩”的观点。“尽管利比亚局势难稳,但可以预测的是,西方国家会重返利比亚,并划分他们认为应该得到石油和油气资源分配。在利比亚战后重建过程中,在经济甚至政治方面,例如宪法制定、选举观察、军队的组成,甚至警察力量的培训等方面,我们都会看到很浓重的西方色彩。”
      另一种“真相”:“卡扎菲屠杀”是谎言西方将得不偿失
      美国前总统里根的特别助理道格・班多撰写的《利比亚得不偿失》一文宣称利比亚战争存在另一种“真相”卡扎菲政权是暴政,但他的军队没有屠杀平民,而且在利比亚战争中,西方宣称的责任和人道主义都是假的,是一种“骗局”和“侵略战术”。
      “尽管奥巴马一再强调‘这不是战争’,但是大多数美国人现在对奥巴马总统的参战决定持批评态度。”班多说,从当下的时局看,即使利比亚战争可以算是美国的胜利,它对美国而言仍旧是得不偿失的,因为“师出无名”。“利比亚战争并不是一次人道主义行动。卡扎菲政权的确是暴政,但在此次西方‘拯救利比亚人民’的行动之前,它的军队并没有屠杀平民。大多数的平民伤亡来自战争本身。”
      在得到联合国通过的“采取军事行动保护平民”的授权之后,北约发动了一场旨在以最小代价实现政权更迭的行动。“利比亚战争可能有数以万计人死亡,但是大多数人是在西方行动所导致的战争被拖长后死亡的。”班多进一步揭开了北约“人道主义”的面纱,“当北约在卡扎菲政权垮台后继续轰炸其残余部队时,人道主义的最后面纱就已经消失了。甚至直到今天(10月25日),北约的空袭还在继续,尽管卡扎菲军队已经基本上被打败,不会对任何平民构成威胁。”
      班多分析称,卡扎菲被北约以“盟国”的“友好假象”而蒙骗。“在与西方达成交易之前,卡扎菲曾支持国家恐怖主义并发展核武器。但他后来成了北约最好的新朋友,成了与西方合作的典范。再后来,在卡扎菲放弃了对西方进行报复的一切手段后,盟国利用他的弱点把他赶下了台。”
      就连韩国外务省也持与班多相似的观点。外务省发言人曾公开称:“美国用诸如‘安全保证、改善关系’之类的甜言蜜语诱骗利比亚解除武装,然后用武力将其侵吞。”在韩国外务省看来,美、利两国结盟协议只是让利比亚解除武装的一种“侵略战术”。“然而,当发现自己处于华盛顿的枪口之下后,哪个国家还肯自愿解除武装?”
      在文章最后,班多像预言一样地写道“没人会对卡扎菲上校的死感到痛心。但打着人道主义救援的幌子进行政权更迭,华盛顿付出的代价很可能会比人们普遍认为的要大得多。”
      编辑 丁华

    推荐访问:专政 硝烟 之死 卡扎菲之死 专政已逝 硝烟未灭 卡扎菲之死 全球关注卡扎菲之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