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完善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市场化流转的对策与思路_土地使用权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0-03-07 09:35:4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土地产权制度;规范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市场主体;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机制;培育市场需求和建立健全相关的配套机制,增加土地的有效供给是完善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市场化流转的主要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农村土地 使用权 流转 对策
      
      一、建立现代土地产权制度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能够自由流动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下的农地产权制度,应该按照现代产权制度的特征,。
      1、归属清晰
      土地产权归属清晰就是要界定土地所有权的归属,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代表。现行法律规定农村土地属集体所有,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的代表是乡、村、村民小组。法律没有明确界定三级分享格局中每一级主体的权利边界。所有权主体属于哪一级并不明确,以致所有权主体虚位,使的政府的实际操作与理论界存在较大的冲突。作者认为,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主体代表应确定为村民小组。理由是:乡级集体经济组织占有的农田数量不多,且乡的范围太大,职能众多,监督、管理成本较高,不宜作为所有权主体代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本身就是行政单位,一方面要行使政府的行政职能,另一方面,如果又成为集体所有制土地的产权主体,则不可避免地享有所有权的全部权益。这样,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就会兼具行政权和所有权,陷入两难困境。
      2、权责明确
      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及土地产权适当分离的需要,土地权应在各个主体之间进行合理、有效地分配,使之各得其权,使每项分解后的单项权能内涵明确、界限清楚,构造一个合理的土地产权结构。根据产权是以所有权为核心,同时所有权又可分解为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利束的结构。村民小组拥有的土地所有权也可分解为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利。在确立村民小组为集体土地的产权主体的同时,界定清楚各村民小组的地权,使其明确占有的土地,并赋予法律上充分的权能。
      3、保护严格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法制经济就是要把各种经济活动纳入法律的轨道,按法律程序办事。完善法律制度,规范政府行为尤为重要。依据物权法进一步明晰土地使用权,以法律的形式将土地权利关系明确下来,明确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分别归哪些主体所有。
      (二)规范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市场主体
      土地流转过程中,“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的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这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和底线,政府必须不折不扣地实行。为此要建立调节机制,防止土地使用权过于集中,以调节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垄断和不公平现象;对公共建设用地,要坚持将土地征用补偿金的大部分交给农民,并要为失地农民办理失业和养老保险,以确保农民的利益不受侵犯;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地方各级政府应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负总责,要建立农村土地用途登记管理制度,严格界定农用地与非农用地,防止农村土地在流转中变更用途,影响农民长期利益。
      (三)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价格机制和中介服务组织,可以减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谈判成本和搜寻成本。双方依照市场的价格机制来决定价格,在流转的谈判过程中有客观的依据,同时中介组织可以提供土地流转的相关信息和流转过程中及流转后的服务,这大大减少了流转过程中的搜寻成本和流转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也有利于减少纠纷产生的机率。
      1、建立科学合理的价格机制
      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流转要求价格机制在其中发挥作用,通过土地价格的调节作用实现流转市场的供需平衡,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这就要求全面认识农村土地价格构成因素,合理确定基准地价。应在充分考虑上述地价构成因素的基础上,分等定级,科学评估,确定农村土地基准价格。基准地价是土地出让、转让的价格依据,也是政府加强地价管理的一种手段。它的主要作用是要把地价的总水平和地价的差异反映出来,可作为流转的起点价,再以基准定价确定具体地块的标定地价。
      2、建立流转的市场中介服务体系
      要以县乡土地服务部门为依托,以农村专业协会为主体,构建农地流转中介服务网络――负责普查流转地资源,做好介绍,流转委托、土地托管、土地流转供求登记建档;开展政策咨询,提供合同范本,调解流转纠纷;邀请土地评估机构进行土地等级评估定价,进行大面积流转农地的租赁招标;代办土地流转手续,组织供需双方谈判,为供需双方搭建流转桥梁。
      具体来讲应建立以下几个方面的中介服务环节:一是土地投资经营公司。二是土地评估事务所。三是土地银行或土地融资公司。四是土地保险公司。五是土地租赁公司。六是土地证券公司。
      (四)培育市场需求
      1、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第一,选准区域资源优势,合理规划布局,促进区域间的产业合理分工,避免区域间的产业发展趋同。
      第二,积极推进农村谷物种植业的产销一体化进程,提高粮食的比较效益。目前粮食产品通过多次加工、深度加工增值的潜力是十分巨大的。
      第三,引导城市大型工商企业进入农业,特别是引导城市粮、油、棉、糖以及其他农牧初级产品为加工原料的企业向农村转移,与农业生产者结成利益共同体。
      第四,发挥产业集结和聚集经济的比较效益,将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的发展与小城镇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越高,与其他相关产业活动的依存联系就越密切。外部性经济问题客观上要求彼此相关的产业能够就近集结,以形成聚积经济的比较经济效益。
      2、政府增加投入促进农业技术的创新、推广、应用
      对农业科技进行科学分类,构建多元主体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运行环境。从政策上明确农业企业等其他技术推广主体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地位和作用。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政府必须加大普及和宣传知识产权的基本知识,。从资金投入、科研开发等方面向农业企业提供帮助和支持。政府要加强对一些中、小农业企业的支持力度,制定一系列有关减税、奖励技术研制者、提供人才培养帮助、提供科研帮助等有利于农业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政策。
      增加农业投入。各级政府要保障各种支农资金的及时到位,尤其要保障涉农科研资金的投入,加强对农用工业的扶持力度,使农业科研单位能源源不断地研究开发出各种先进适用的农业生产技术。
      3、建立和完善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增加农业比较效益
      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必须建立在整个农业产业链中,从农业生产前,到农业生产中,再到农业生产后,各个环节之间的风险管理措施需要有效协调。产前环节主要是市场风险和资产风险,管理方式可考虑生产资料补贴、供应链体系、信息服务等。产中环节主要是自然风险和技术风险,同时也受到资产风险等影响。其风险管理方式可考虑农业保险、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风险基金等。生产后环节主要是市场风险和制度风险,同时也受到资产风险等的影响,此外农业企业作为这一环节的重要生产主体,还将面对一般企业的潜在风险。产后环节的风险管理方式可考虑期货市场和基金、订单农业、价格支持等。农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
      4、在农民内部培育大量的土地需求主体
      我国农地流转市场的主体构成单一,而且农户作为市场主体的绝大多数,其“可怕的对称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地使用权的市场化流转。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大力培育、扶植农村专业户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引导农户的生产经营技术与观念,培养其市场主体意识。只有农民的市场意识和市场观念完全地建立起来,我国的经济才能真正称之为市场经济。
      建立农村专业户、重点户帮扶制度。不仅在政策上扶持,还应该在资金和技术上予以扶持,使之不断壮大并真正地起到示范作用,从而带动农户的专业化分工。
      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制度。在登记的基础上授予农村各类经济合作组织法人地位,接受其土地所有权申请,条件成熟时颁发土地所有权证书,以激励各种经济合作组织的快速成长,并使之逐步取代村组之类的“准行政组织”。
      鼓励各类经济组织和个人投资农地。通过类似“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拍卖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加强投资者进行农地投资的信心;政府可以制订相应的诸如减免税、贷款扶持等政策调动各类农地投资者的积极性。
      加速农村基层民主进程,提高农户的市场行为能力。使农村基层干部成为农户利益的真正代表,成为实质意义上的集体经济管理者,弱化其行政职能,进而使农村基层管理者利益集团的利益目标产生根本的变化;应该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重大问题的民主决议制度,允许并鼓励农民参政议政,还农民以国民权,提高农民的谈判地位与博弈能力。
      (五)建立健全相关的配套机制,增加土地的有效供给
      1、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农村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以及发展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等,逐步弱化土地的福利和社会保障功能。对己流入城市有固定收入,有住房的农民工,要让他们融入城市社会,解决他们的户籍、社会保障、医疗、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与城市居民一视同仁,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放弃或转出农村土地承包权,成为真正的城市居民。
      2、改革户籍管理制度
      第一步是彻底放开小城镇户籍管理。对进入城镇落户的农民,可根据本人意愿,保留其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也允许依法有偿转让。在条件成熟时,鼓励进城农民逐步自愿割断与承包土地和宅基地的联系。第二步是彻底放开户籍管理,实行户口登记制。在逐步建立起农村基本生活保障体系的条件下,消除现存的大城市户口与小城镇户口、农村户口与城市户口之间的区别,并通过承包地继承、土地使用权市场化流转等手段解决人口与土地的关系,彻底放开户籍管理。
      3、促进农民向非农化产业转移
      要促进农地流转的市场化,增加土地的有效供给,应该全面的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从而活跃农民市场化流转土地的行为。加强务工农民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技能和文化素质。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自办培训机构主动提高农民工的素质,提供免费的或低成本的职业培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4、深化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加速司法独立的进程
      造成地方政府农地流转利益需求不断膨胀的原因有三:现行农地征用制度赋予了地方政府过大的利益空间;赋予了地方政府农地流转宏观决策的权力;农地流转市场经济主体的市场行为能力不足,无法抑制地方政府对利益的不合理要求。要使政府的职能得到彻底转换,除培育市场主体的行为能力,须加快司法独立的进程并将农地流转的宏观决策权赋予独立的立法机构。
      参考文献:
      [1]孙瑞玲.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创新研究[J].农业经济,2008(2):47-48.
      [2]董学清.土地就是命根子:四大难题制约土地流转进程.经济参考报,2009年02月17日.
      [3]冷淑莲,徐建平,冷崇总.农村土地流转的成效、问题与对策[J].改革探索,2008,(5):3-8.
      [4] 孙政才谈“三农”:土地流转的主体是农民不是干部.经济日报,2009年01月12日.
      [5]郑景骥、葛云伦.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方略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推荐访问:市场化 土地使用权 流转 完善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市场化流转的对策与思路 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态势 农村土地流转合同范本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