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y=y0的切线方程是 直线方程x-x0=m(y-y0)的应用

    时间:2020-02-23 07:31:2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在解析几何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当遇到与过点(x�0,y�0)的直线有关的问题时,学生们往往会首选点斜式.此时,学生常常犯的错误有:① 忘记讨论斜率不存在的情况;② 代入消元后的化简较为麻烦,导致学生化简错误或者干脆直接放弃.所以我觉得将直线方程x-x�0=m(y-y�0)的应用在高三的复习中教给学生,并进行适当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对该方程中m的理解要到位.若直线的倾斜角为α,则m=�cos�α;若直线不与坐标轴平行,则可以认为m=1k.其次,直线方程x-x�0=m(y-y�0)可以表示过点(x�0,y�0)的直线,但前提必须是直线的倾斜角α不为零(也即不与x轴平行).所以有时候用直线方程x-x�0=m(y-y�0)也是需要讨论的.但是,只要直线方程x-x�0=m(y-y�0)能简化我们的化简过程,我们也应考虑用这个形式来解决问题.�
      以下我们通过对例题的分析来体验一下直线方程x-x�0=m(y-y�0)的应用:�
      例1 (2010年海口市调研试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点A(-3,0)和B(3,0),定直线l�0:x=92,平面内动点M总满足�AM�•�BM�=0.�
      (1) 求动点M的轨迹C的方程;�
      (2) 设过动点D(2,0)的直线l(直线l与x轴不重合)交曲线C于Q,R两点,求证:直线AQ与BQ交点总在直线l�0上.�
      解析:第(1)问由条件很容易判断出动点M的轨迹是一个以AB为直径的圆,所以轨迹C的方程为x�2+y�2=9;在第(2)问中,条件明确指出直线l与x轴不重合,满足直线方程x-x�0=m(y-y�0)的前提,所以可以设直线l方程为x-2=m(y-0),即x=my+2,然后代入求解.过程如下:�
      由x=my+2�x�2+y�2=9�(m�2+1)y�2+4my-5=0,显然�Δ�>0,�
      ∴设Q(x�1,y�1),R(x�1,y�1),则有y�1+y�2=-4mm�2+1�y�1y�2=-5m�2+1……(*)�
      ∵直线AQ的方程可写为:y=y�1x�1+3(x+3)=y�1my�1+5(x+3)……①�
      直线BQ的方程可写为:y=y�2x�2-3(x-3)=y�2my�2-1(x-3)……②�
      ∴联立①②,可解得:x=6my�1y�2-3y�1+15y�25y�2+y�1�
      由(*)可知:y�1+y�2=4m5y�1y�2�
      ∴15(y�1+y�2)=12my�1y�2,9y�1+45y�2=12my�1y�2-6y�1+30y�2�
      ∴9(y�1+5y�2)=2(6my�1y�2-3y�1+15y�2),∴x=92�
      ∴直线AQ与BQ交点总在直线l�0上.�
      评注:在做第(2)题时若选用点斜式,就必须讨论斜率不存在的情况.但是,学生在用点斜式时又常常忽视对斜率存不存在的讨论,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导致解题的不完整.�
      
      例2 (2011年西工大附中第四次适应性训练题)已知椭圆E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椭圆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的最小值为2-1,离心率e=22.�
      (1) 求椭圆E的方程;�
      (2) 过点(1,0)作直线l交E于P,Q两点,试问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定点M,使�MP�•�MQ�为定值?若存在,求出定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 a-c=2-1�e=ca=22�a=2�c=1�b=1,�
      ∴所求椭圆E的方程为:x�22+y�2=1�
      (2) 当直线l不与x轴重合时,可设直线l的方程为:x=ky+1�
      x�2+2y�2=2 (1)�x=ky+1 (2),把(2)代人(1)整理得:�
      (k�2+2)y�2+2ky-1=0�
      ∴y�1+y�2=-2kk�2+2�y�1•y�2=1k�2+2,�
      假设存在定点M(m,0),使得�MP�•�MQ�为定值�
      �MP�•�MQ�=(x�1-m,y�1)•(x�2-m,y�2)=(x�1-m)(x�2-m)+y�1y�2�
      =(ky�1+1-m)(ky�2+1-m)+y�1y�2�
      =(k�2+1)y�1y�2+k(1-m)(y�1+y�2)+(1-m)�2�
      =-(k�2+1)k�2+2-2k�2(1-m)k�2+2+(1-m)�2�
      =(2m-3)k�2-1k�2+2+(1-m)�2=(2m-3)(k�2+2)+(5-4m)k�2+2+(1-m)�2�
      当且仅当5-4m=0,即m=54时,�MP�•�MQ�=-716(为定值).�
      这时M54,0�
      再验证当直线l的倾斜角α=0时的情形,此时取P(-2,0),Q(2,0)�
      �MP�=-2-54,0,�MQ�=2-54,0�
      �MP�•�MQ�=-2-54•2-54=-716�
      ∴存在定点M54,0使得对于经过(1,0)点的任意一条直线l�
      均有�MP�•�MQ�=-716(恒为定值).�
      评注:在第(2)问中,如果用点斜式,讨论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将斜率存在时的直线l方程设为y=k(x-1),代入x�22+y�2=1中后消元得到的一元二次方程为:(1+2k�2)x�2-4k�2x+2k�2-2=0.显然,该方程的系数要比(k�2+2)y�2+2ky-1=0中的系数麻烦的多,这就给后面用韦达定理的化简带来了麻烦!所以,虽然都要讨论,但从化简的角度来讲用直线方程x-x�0=m(y-y�0)要合理的多.

    推荐访问:方程 直线 y0 直线方程x-x0=m(y-y0)的应用 直线方程 直线方程ppt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