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这个时代的焦虑【解读我们这个时代的焦虑】

    时间:2020-02-14 07:29:2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对话刘若英、林奕华、王耀庆      7月7日深夜,刘若英兴奋地在微博中写道,“终于进剧院了,六年没演舞台剧,看见木质的旧地板,好感动啊……看见自己的化妆间贴上了名字,告诉自己,要开始了,要发生了!……”
      这是时隔六年后,刘若英再一次演话剧,有这般魅力把她从喧嚣浮躁的娱乐圈召唤回舞台的,只有一个人:林奕华。
      如果用一个定语介绍林奕华,他应该是两岸三地皆有不俗票房号召力的舞台剧导演。张艾嘉、刘若英、李心洁、吴彦祖、郑元畅等都在他的舞台剧中大放异彩。他的作品,常常帮助都市女性从中更好地读懂自己的感情生活。
      刘若英与林奕华结缘,则是始于2003年的舞台剧《半生缘》,她在舞台上饰演的顾曼桢获得好评如潮。此后,林奕华也曾多次邀约刘若英再出山,但刘由于膝盖伤痛及档期原因,始终未能如愿,直至这次的《在西厢》(全名为《红娘的异想世界之在西厢》)。
      这部本月中旬开始在深圳、北京、上海、杭州等多个城市巡演的舞台剧,是林奕华的“古典名著现代都会版”系列舞台剧首次在内地亮相。之前两部重构古典名著的作品《水浒传》和《西游记》均未能于内地公演,深为众多林奕华剧迷所遗憾。在本剧中,刘若英饰演“红娘”,林奕华御用男主角王耀庆这回出演张生,主题直击当今男女关系中的种种利益纠葛。
      王耀庆作为一名科班出身的演员,在台湾虽也演电视剧,并有一定知名度,但却始终与娱乐圈保持距离,上大学,当兵,结婚生子,他所经历的正是一个最普通的台湾人通常所经历的人生轨迹。
      在本刊记者的引导下,三人在排演间隙进行了一次难得的男人与女人的对话,无论是聊当前最热的“裸婚”,还是谈信息时代人的个性分裂,他们一直试图告诉我们:真正的出路来自自我救赎,坚守内心最初、最真的声音,才能找到归宿。
      
      关于话剧《在西厢》
      从微博和Facebook中得到灵感
      在这部戏里,林奕华提出了一个“分身”的概念:在微博或者Facebook上面,有多少人在虚拟世界中建立不同的自我,每个人都不满足于只有一个“我”,但太多的“我”又把自己切割得很厉害,你自己真正的归属应该在哪里?又是谁会跟你分享?
      《Vista看天下》:据说《在西厢》的风格与之前内地观众熟悉的林奕华舞台剧风格不太一样,刘若英和王耀庆已经排演了20多天,你们感受到了何种变化?
      林奕华:这部戏的空间很多,表面是讲一个问题,其实背后有更深的意义。由于红娘这个角色可以进出不同的时空,所以观众可以有很多角度去看这个人物,并不会觉得一直被她带着走。观众什么时候是主动的被动,什么时候是被动的被动,什么时候是被动的主动――由此,引发更深刻的思考,华人或中国人的未来走向,到底是凭什么可以有所发展。
      刘若英(做鬼脸):我今天醒过来也是突然在想这个戏,就想说,“林奕华,好好的日子你为什么不过呢?”就是明明有很好走的路,不走,他每次做的舞台剧都要走很难的路。
      王耀庆(翻白眼):他讲过啊,太容易的对他来说有什么意义?“一定要提高入行的门槛,信息量太小的戏我不做,太便宜的戏我不做,没有知名度的演员我们尽量不用……”
      刘若英:其实整整六年没有跟林奕华合作舞台剧,我特别期待那一天的到来。他跟我讲了大概不下10个想法,有好几次打来电话时我都在浴缸里泡澡。我跟导演说,什么主题角色我都觉得不重要,你帮我做两件事情,第一,让我重新对表演产生一些热情,因为我觉得自己的热情已经被损耗得差不多了;第二,我希望观众走出剧场的时候,会带走一些东西,在这个难寻感动的年代,我们的作品哪怕能带给观众一分一秒的感动,都是非常珍贵的。
      林奕华:我觉得这部戏的精髓,是提出了“分身”这个概念。我从小就看过冯宝宝演的现代戏《红娘》,里面有一个红娘、又有一个崔莺莺。一直到长大再看,我就问自己,这个主角到底是谁呢?大部分人会认为是崔莺莺,而我觉得很好玩的是,红娘跟崔莺莺的关系才是这部戏很重要的关键。所以我就决定了红娘跟崔莺莺之间,应该是“分身”的关系,也就是说有时候我们希望自己有两个身份,方便自己去做某些本身不能做的事。由这个“分身”,我就想到微博或者Facebook上面,有多少人在虚拟的世界中建立不同的自我。我们每个人都不满足于只有一个“我”,但太多的“我”又把自己切割得很厉害,你自己真正的归属应该在哪里?又是谁会跟我分享?现在人的矛盾在这里,所以我在用“分身”这个概念。
      刘若英:说到“分身”,其实我在这个戏里还好,只是一个人想象出了很多人,这些人都由别的人来演,怎样去处理我跟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目前对我而言最大的挑战。其实就是你遇到什么样的人,就自然而然会变成一种人,这是没办法的。我常常说,如果一个人愿意把你的八个小时录下来,就会发现这八个小时是多么地千变万化:你跟你妈说话不耐烦,跟男朋友说话“嗯嗯啊啊”,跟助理说话,跟老板说话,都是不一样的。
      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在古董店,看我姐姐讲电话,她刚刚才很大声地骂完我,然后接了个电话,声音就变得很女生, “喂,你怎么会找不到我,你是没有心,我有公司电话,家人电话,我还有BB机……你不可能找不到我,你就是没有心”,挂了电话她又继续变了声调说我,这时有客人来了,她又变得很专业地介绍,“这是清朝的……”我就觉得这个女人太可怕了,可是后来我就发现其实人都一样,所以我很想去发现。
      王耀庆:绝大部分时候,我没有在想“分身”这件事。但是那天我们讨论为什么从这几年开始,从写博客到编微博,资讯量变大,接触每条资讯的时间却变短了,又感触于我们现在不能再忍受礼尚往来,也不能忍受三分钟才能开一个网页――我们的追求在变更快更远更大的时候,深度又从哪里来?我们对很多事情的反应都只停留在140个字的框里。如果这是一个潮流,我不喜欢这个东西,所以说到“分身”,我觉得也许是“面相”的概念,当你思考这么多面相,我觉得更应讨论的是,你本身持有的态度到底是什么?要不就很容易变成“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刘若英:基调应该是不会变的。
      
      关于爱情和婚姻
      “裸婚”的概念,就是两个人纯粹地相爱
      《Vista看天下》:在导演看来,封建时代勇敢追求爱情的男女尚能摒弃门当户对的观念,终成眷属,现今部分男婚女嫁反要事先得到舆论认可,公众关注的焦点似乎并不是男女主角的爱情,而是婚姻牵扯出的利益关系。你们怎么看?
      王耀庆:(顿了一下,反问)那你赞同裸婚吗?
      《Vista看天下》:我当然赞同啊。
      刘若英:(伸出手来)握手握手,我也是!我们这个戏里面会讲到爱在围观的时代――就是关起门来两个人其实相处得挺好的,但是一要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就变复杂了。其实在当下社会这种情况很普遍,因为有太多人对你的情绪、价值观(产生影响)……所以不只是单单两个人在一起,而是两大帮人在一起,两个家庭、两个社会,那你怎么能够在这中间看到彼此,这就需要不断地练习,不断地催眠自己。
      《Vista看天下》:你认为在这个年代纯粹地恋爱,两情相悦走到一起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刘若英:我的答案就是我当然接受,我觉得绝对是要两情相悦。
      《Vista看天下》:你写过一篇专栏《细火慢炖》,来描述自己需要的情感,这个要求似乎十多年来没有变过。
      刘若英:我觉得可能跟我的成长背景有关,我们这部戏里有讲,每个人会变成现在这个人,其实都是无数的别人在身体里的投射。我家里每个人都是为爱情不顾一切的,我的祖父母是校长和学生,他们都可以在一起――我的意思是,我就没想那么多,只要很喜欢这个人就会在一起。但是我也越来越知道,“门当户对”不是说你有多少钱,我有多少钱,而是两个人对于未来的生活方式跟展望是不是一致,这其实是比什么都重要。
      王耀庆:学生时代的恋情为什么最深刻?就是因为那时最单纯,什么都不想,只纯粹想着开心、漂亮――对我来说“裸婚”也是这样的概念,我们今天什么都不在乎,就是两个人相爱。而这个戏则说到,爱在围观的时代,就势必很难不受他人的影响:太多社会道德的规范、他人眼光的看法、父母双方的意见,都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这个戏对我而言,就比较像是一个人自我救赎和自我觉醒的过程。就像红娘,从她自己的幻想出发,到最后完全了解自己,并勇敢踏出那一步,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我们每天早晨起床之后,就开始登微博,跟自己的分身、别人的分身做交流,有谁真正询问过自己,“我到底是什么?”“我到底要什么?”这个东西,我觉得反而比较重要,就是勇敢去正视自己,活得纯粹一些。
      林奕华:仔细看其实这些年热议的主题,《蜗居》、《裸婚》、《奋斗》、《潜伏》,说到底,我还是觉得有很多身份危机,就是很多人对自己存在价值的存疑。今天哪怕不讲婚姻了,讲谍战,还是一样,《无间道》不也是这样吗,就是突然发现自己没有价值了,或者贬值了。我觉得戏剧、电影都是消费品,需要各种各样的话题来包装,而最容易接受的话题就是男女关系,但是其实这些包装的背后,还是每个人对自我价值的认同。
      王耀庆:作品也好,男女关系危机也罢,为什么要做?我觉得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有最基础的生理需求,饿了必须要吃,吃饱了必须要跟他人交流,这就要有一个情感上的联系。爱情是从来没有消失的,每个时代都存在,只是换了一个包装去诠释。
      刘若英:我完全是因为这几天在北京的通告,给了我很多启发。有记者问我,“红娘”这个角色有没有投射到我自己,我也要很谢谢现在的传媒,他们把我整理得比我自己还清楚。他们问我,你这个红娘也就是个“助理”的角色,那是不是影射了你是陈升的助理?啊,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我真是没想到,有些东西每个阶段大家都在讲,那我只能说,如果这部戏有部分带入我的情感进去,那我希望,我的结尾会跟这部戏一样,那就是,(到最后)这些人统统都不存在,只有我跟我爱的人就好了。
      
      关于娱乐和文艺
      大陆电视剧比港剧能看,里面都是“人”
      80年代的台湾经济急速发展,碰到的很多社会问题是当下大陆正在经历的。不同的是,80年代的台湾,是它文艺最鼎盛的时期,而现在的大陆却越来越趋向于实用主义。究竟文艺作品应当如何作用于人?
      《Vista看天下》:你的《新结婚时代》播出后很受欢迎,今年还有一部描绘当代人婚恋现状的《隐婚男女》也契合了现实,演了那么多感情戏,你觉得现代人情感危机重重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刘若英:其实无论是《新结婚时代》还是《隐婚男女》,我都没思考那么多,就是感觉蛮好看的,但我确实在这些戏里才了解了这些问题。记得拍《结婚时代》的时候,自己根本不认同顾小西,我觉得怎么可能还跟公公吵架,不肯过年回家,这对于台湾女生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等我再跟内地朋友聊的时候才发现,因为台湾很小,所以城乡的差距感没有那么大,可是因为大陆真的很大,回家真的很远,很多东西就会变成问题。
      《Vista看天下》:你提到了台湾。让我想到这些情感问题之所以成为热门话题,还是跟当今社会经济的急速发展有关系,那么台湾当年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大家有没有碰到过焦虑、不安、精神空虚这样的阶段?
      林奕华:我马上蛮激动地想到,台湾在80年代时,都说股票已经好到让大家觉得发疯,我们得到的文艺作品是什么?是杨德昌、侯孝贤……那时也是文艺最鼎盛的时期。
      刘若英:因为我觉得台湾人很早就知道,文化艺术这件事情是很重要的,他不会因为说赚钱很多,就去拼命买东西,不去看那些戏,他会觉得那些东西同等重要。
      林奕华:所以你看电影《恐怖分子》(杨德昌1986年的电影作品)重新出了蓝光版,那个电影完全是可以放在现在的,因为他们的思想走的比较前,他们知道经济发展其实是可以让人失去自我的。
      我想补充一点,就是刚才讲“裸婚”,让我想到跟这部戏其实也是有关的,我跟编剧聊过一个事情,恰恰是因为在现实当中已经越来越没有伦理了,所以这些电视剧里面出现的伦理矛盾才会那么吸引人,因为我们在现实当中都是非常实用主义的,所以我们的人际关系都是被拿来用的。所以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上演的不论是《金婚》也好、《新结婚时代》也好,编剧其实写的是比较细腻的,是我们在港剧里面都不容易看得到的“人跟人之间的互动”,所以我还是觉得现在大陆电视剧比起港剧能看的下去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那些都是“人”,但是在港剧里面,他们都变成一种“机器人”――他们在扮人,但是他们并没有人跟人之间真正的互动。
      其实我觉得,现代人都是“信息机器人”,但是我们不要做机器人,不要把科技提供给我们的明天,当成是我们的明天。当然这个反抗可能是徒劳的,但是起码这个知觉是重要的。
      刘若英:我觉得林奕华讲得很好,台湾那个时候没有网络、没有《苹果日报》,没有媒体来操控很多事情,很多事也不会被渲染。台湾人真的是让我觉得,他们要很努力去完成他们小小的梦想,结合在一起,才会有一个大的东西出来,所以每个人都很本分地在做自己。
      林奕华:像王耀庆比较喜欢罗马帝国,其实他的情怀就是一个角斗士,古典的战士。科技提供给我们的是一种非常方程式的浪漫,但是我们要从这种方程式的浪漫中去活出自己的浪漫。

    推荐访问:这个时代 焦虑 解读 解读我们这个时代的焦虑 人群时代焦虑 全民焦虑时代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