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由康雍以来书家批评郑簠隶书的立场反观《曹全碑》风格特征 郑簠隶书

    时间:2019-05-20 03:30:1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曹全碑》是我们学书者非常熟悉的一块汉碑,其“秀韵”①的风格迥异于同时期的其它汉代隶书碑刻。故,自明代万历出土以来,备受书家喜爱与追捧。郑簠就是于《曹全碑》用工最勤、得益于《曹全碑》最多的,并以写一手《曹全》式隶书名噪一时的隶书大家。然康雍以来其《曹全》式隶书受到了陈奕禧、王澍、钱泳、翁方纲等人的强烈批评。从批评的立场看,集中批评郑簠隶书的“飘”、不“古劲沉痛”②。这种批评的观点不禁使我们迷惑——我们认为的飘逸、飞动(《曹全碑》的风格特征)的观点有失偏颇?针对此,笔者拟结合《曹全碑》的时代背景,对陈奕禧、王澍等人之于郑簠隶书的批评文字研究分析,以求明确批评的标准与立场,从其批评的标准和立场反观《曹全碑》的风格特征。
      关键词:《曹全碑》;风格特征;时代背景;郑簠隶书;批评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7-0160-02
      现在学书法的人绝大多数都写过《曹全碑》。《曹全碑》似乎被公认为学习隶书者入门的最合适的字帖。持此观点者多认为《曹全碑》简单、易上手,风格飘逸流美,写出来漂亮。对《曹全碑》的风格特征也大体这样评价:《曹全碑》属于清丽流畅一派,宛如一位东方美女,气格高雅,是汉隶中别具风格的作品。《曹全碑》是汉碑隶书中最飘逸俊秀的书法,如美女簪花,雅士衣锦,我们不仅可以在它秀丽的书体中感受到用笔之美和章法布局的完美以及秀美之中的豪气③。
      这样的对《曹全碑》的评价有其可取之处,然而,笔者以为这只是对《曹全碑》表象的描述,要想全面深入认识《曹全碑》风格特征,应该将其置于时代背景中去考察,综合运用归纳演绎的研究方法,结合一般和特殊的辩证关系理解《曹全碑》风格特征。从美学的角度来看,一种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哲学思潮,审美取向以及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都有密切的关系。受汉代文艺审美和教统思想的影响,汉代的碑刻隶书整体风格特征是“尚朴”、“气厚”。如“雄厚奔放”的《石门颂》;“宽博遒古”的西峡颂;“方正古健”的《封龙山颂》;“肃括宏深,沉古遒厚”的《史晨碑》;以及“方劲沉雄,拙朴浑厚”的《张迁碑》等,此处不一一赘举。统观整个汉代隶书碑刻,几乎都在体现“尚朴”、“气厚”的审美趋向,这样反过来看“秀韵”一路的《曹全碑》的隶书也不可能脱离时代背景,《曹全碑》之秀逸,定是建构在质朴、雄浑、高古的汉代书法总体艺术风格基础之上,而不会跳出时代,只是在如此秀逸的特征下,“朴拙的趣味当然是少些了,不象春柳之秀,而华茂象春松,秀而苍古”,在其精神本质上毫无疑问会打上时代的烙印④。
      这样,结合汉代时代背景不难得出了《曹全碑》秀逸之中蕴含朴厚的风格特征。另外,从《曹全碑》在有清一代的接受史来看,康雍以来的书家对郑簠隶书批评的立场恰恰暗合了《曹全碑》秀逸之中蕴含沉着朴厚的风格特征这一观点。具体剖析如下:
      郑簠,字汝器,号谷口,明末清初著名的隶书书家。万历年间出土的《曹全碑》受到了郭宗昌、王铎、傅山、郑簠、朱彝尊等人的青睐,他们对《曹全碑》的实践和鼓吹,导致了这个时期的《曹全》热。陈奕禧跋《临曹全碑》云:“书意故是名迹,从中郎法度变出,别成一家。今人耳目好新,乃竞宗之。白下郑簠早年学之,颇似,晚复颓唐,不得力气,后未见其继。”⑤这段题跋流露出当时很多人争相学习《曹全碑》,郑簠早年和晚年都师法《曹全碑》。事实情况亦如此,郑簠一辈子于该碑用工最勤、受益最大。他自己也说:“《曹全碑》一字一法,一画一法,方长大小,全无定体。非十年功夫不能穷其奥妙”,其隶书蕴含浓郁的《曹全碑》气息,深受时人追捧。周亮工获观《郑簠临曹全礼器合卷》之后,认为郑簠于隶书有摧廓之功,在题跋中还坦承自己“素从谷口学书”。由此不难看出周氏对郑簠隶书的推重。⑥
      然就是这样一位时负盛名、曾以“飞动”著称的本朝第一手,康雍以来的许多书家对郑簠隶书批评颇多。针对郑簠所学《曹全碑》,陈奕禧和王澍的批评最为强烈。值得注意的是时间阶段问题,郑簠、陈奕禧和王澍是同一时期的书家!在郑簠《曹全碑》式隶书风靡一时,书坛争相学习之时,陈奕禧和王澍能不为时风所圄,言辞激烈地指出郑簠隶书的流弊,无异于登高一挥、振臂呐喊。陈奕禧在肯定郑氏早年临摹之功的同时,批判他个人风格成熟后的晚年作品力度有亏:“白下郑簠早年学之(《曹全碑》),颇似,晚复颓唐,不得力气,后未见其继。”⑦王澍直斥其学《曹全》“描头画角”,仅得《曹全碑》皮毛:“郑女器隶书绝有名于时,要只学得《曹全》一碑耳。世人耳食,见女器书竟如伯喈再生,一涉方整,便目以为唐而厌弃之。实则汉、唐隶法体貌虽殊,渊源自一,要当以古劲沉痛为本,笔力沉痛之极,使可透入骨髓。一旦渣滓尽而清虚来,乃能超脱,故学《曹全》者正当以沉痛求之。不能沉痛,但取描头画角,未有能为《曹全》者也。女器作书多以弱豪描其形貌,其于《曹全》亦但得其皮毛耳。”⑧仔细分析这些文字,可以看出陈奕禧主要批评郑簠所学《曹全》软弱无力,郑簠所书《曹全》之所以软弱无力,多半是因为郑簠拘泥于《曹全碑》飞动秀逸的表象。王澍正是看出此点,一针见血地指出郑簠“描头画角”的弊病。王澍认为,隶书的书写贵在“古劲沉痛”,即使是学习《曹全碑》这样偏于秀丽的汉碑也要以沉痛求之。像郑簠这样“以弱豪描其形貌”,必然跳荡惊奇,而缺乏透入骨髓的力度。与王澍说法殊途同辙的是,梁巘认为学隶宜从《乙瑛碑》入手,“若从《曹全碑》入手,则易飘,若从《张迁》亦适中。”他也在暗示郑簠隶书的“飘”与《曹全碑》不无干系。⑨综合以上书家对郑簠取法《曹全》弊病的批评可以从反面折射出他们对《曹全碑》的理解应该是这样的:《曹全碑》风格特征是飞动秀逸的表象背后蕴含着沉着质朴,书写《曹全碑》,用笔要沉痛,不可以描摹秀逸的点画为能事。这样的总结应该是合乎王澍等人对于《曹全碑》的理解的。
      总结:
      我们现在学习《曹全碑》容易将其点画临摹的纤细飘逸,这是对《曹全碑》表象的理解。虽然《曹全碑》相比较同时期的其它隶书碑刻,显得飞动秀韵。但其特殊风格的背后已然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另外,《曹全碑》在有清一代的接受史使我们从历史的纵向更深入的理解《曹全碑》飞动秀逸的表象背后蕴含着沉着质朴的风格特征。清人对于《曹全碑》的认识史不容忽视,它是我们动态地考察《曹全碑》风格特征的重要依据,这也是我从康雍之后的书家对郑簠隶书的批评入手反观《曹全碑》风格特征的缘由。
      注释:
      ①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本汉第七.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10月第1版,795页.
      ②薛龙春.郑簠研究.荣宝斋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177页.
      ③胡慧芳.试析的艺术特色.美术界.2009年12期.
      ④梁勇第.俊秀中的肃穆——风格特征解析.学理论.2010年12期.
      ⑤薛龙春.郑簠研究.荣宝斋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133页.
      ⑥薛龙春.郑簠研究.荣宝斋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61页.
      ⑦薛龙春.郑簠研究.荣宝斋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176页.
      ⑧王澍.朱云题跋.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10月第1版,599页.
      ⑨薛龙春.郑簠研究.荣宝斋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178页.

    推荐访问:书家 隶书 反观 批评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