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南通市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插秧图片 水稻

    时间:2019-05-20 03:26:53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十五以来,南通机插水稻实现跨越式发展,政府支持、部门主动、农民欢迎的良好发展氛围使机插秧从无到有,从零星试验发展至目前的12.2万hm2,使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2011年南通市获得江苏省“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市”称号,成为江苏省苏中地区首个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地级市。但在近几年机插秧技术推广过程中,笔者发现以机插为主的稻作方式与栽培手段不协调,插秧机保有量、调配力度不足与大规模集中插秧季节紧等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当地稻麦两熟周年高产稳产,需要高度重视并及早提出解决措施。
      1存在的问题
      1.1品种选择不合理
      南通粮食种植制度以稻麦两熟为主,水稻生长季节一般偏紧。结合50年(1951—2000年)气象资料,按照抽穗期日均温25~26 ℃,结实期日均温21 ℃左右,昼夜温差10 ℃以上,南通地区8月28日至9月5日抽穗,可以满足上述温度要求,是粳稻的最佳抽穗期。以往采取旱育稀植、抛秧等措施,培育30 d左右秧龄的中、大秧苗,以秧田补大田,基本能确保水稻在最佳抽穗期抽穗。近年机插秧面积大幅增加,由于采用小苗移栽,秧苗期缩短,播种期推迟(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大田生育期也随之推迟,水稻生长季节偏紧的矛盾暴露出来[1-2]。旱育稀植使用的部分偏迟熟品种,受温光资源限制,要在5月上旬播种才能安全齐穗,已不适合作为机插稻的主体品种使用,如继续大面积使用将会承受巨大的安全风险。2011年,全市机插秧收获时期比常年推迟5~10 d,影响到下茬作物适期播栽,排除分蘖期多阴雨、灌浆期低温等因素,镇稻11、南粳46等偏迟熟品种的大面积推广[3]是重要原因。
      1.2育秧技术不规范
      水稻机插秧对秧苗质量要求较高,不少农户对机插秧育秧技术掌握不准,育秧技术不规范,育成的苗素质不高。①播种量偏高。机手和农户一般认为播种密、秧龄短、叶龄小,对机插秧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大,忽视了机插稻塑盘小苗壮秧的培育。根据典型调查数据,部分地区秧盘播量(潮种)在160~200 g/盘。但据多年试验,人工播种一般播量(潮种)控制在150~160 g/盘,机械播种(潮种)控制在130~140 g/盘比较适宜。超出这个范围,就会出现稻谷重叠现象,秧苗素质也开始变差。②超秧龄比较普遍。秧龄期过长,秧苗素质严重下降,特别是机插秧育苗密度大,随时间增长,秧苗生长环境恶化,茎叶细弱,根系盘结不好,起秧时容易散碎[4]。2011年机插秧栽插期适逢梅雨季节,部分迟播秧苗因田间泡水无法栽插,超秧龄现象比较普遍。③水浆管理不当。秧盘内不能保持湿润状态,长时间缺水或大水漫灌,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秧苗生长,蹲苗、窜苗、苗细、苗弱现象普遍[5]。④防虫网覆盖不当。有的出苗后就将防虫网揭掉,有的未盖到头不能密封,起不到防治虫害的效果。
      1.3栽插环节不过关
      ①基本苗不足。目前机插稻基本苗不足的情况比较普遍。究其原因,关键是栽插穴数不足导致基本苗数不足,而栽插穴数不足的原因主要来自2个方面:一方面是育秧问题,秧苗的素质不高、整齐度不好,可能会增加植伤和漏插,出现基本苗偏少现象。另一方面是插秧机手的操作问题,人为地拉大了行距,虽然插秧机的机械设定行距(30 cm)是固定不变的,但在转向换行时的靠行距离拉大,使全田行距平均超过了固定值;人为调大株距,原调定90档,但在操作时为扩大单机作业量和追求机插秧的速度,又被人为地调至80档,甚至调至70档,又进一步拉大了株距。②植伤重。机插秧移栽秧龄3~4叶,此时植株刚刚进入自养阶段,根原基发育数目相对较少,加之播种密度高,根系盘结紧,机插时根系拉伤重,插后秧苗的抗逆性较常规手插秧弱。与常规手插秧相比,机插秧的返青缓苗期相对长2~4 d,在栽插后7~10 d内基本无生长量。③机械调配不足。近年来南通市选择机插秧的农户不断增加,不少地区受机械数量、机手数量等限制无法将机插秧进一步推广开来,更有不少地区由于市场机插面积过大,导致栽插机械协调难度加大,从而较大程度地拉长育秧期,从而出现了7月插秧的现象,同时也出现了超秧龄移栽、超小苗移栽现象,这些对于移栽植株的成活率及返青活棵速度都有一定影响,从而也制约了机插水稻高产潜力的发挥。④田间无水层或水层太深。田间没有水层,既加大插秧机运行时阻力,降低机械作业效率,又不能利用水层清洗秧爪,容易出现分离针和送秧器带泥带秧现象,增加漏插;而田间水位太大,不仅影响移栽深度,又因插秧机运行时水面起浪头,冲击已栽插的秧苗,增加漂秧。
      1.4培管措施不到位
      ①施肥不当。机插秧大田分蘖开始慢,有的农民习惯基肥、分蘖肥偏多而穗肥用量少或不施穗肥,乱施肥现象普遍,违反了水稻的正常生长规律,肥料利用率明显偏低。往往造成无效分蘖多、成穗率低、穗型小、结实率低等现象。有的农户只重视施氮肥,忽视磷、钾肥施用,氮、磷、钾肥配比不理想,磷、钾肥明显偏少,不利于植株抗逆能力的提高,导致前期僵苗、生理性赤枯病发生。另外,不少地方有机肥缺乏的现象也比较普遍。②水浆管理不当。个别地方只灌水不排水,完全忽视晒田这一重要过程。结果导致有效分蘖不足、无效分蘖增加、根系发育不良、抗病力下降、抗倒伏能力差等现象,严重阻碍了水稻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后期断水过早现象也比较普遍,造成减产和稻米品质下降。原因包括:水稻品种不一致,生育期差距大,造成生育期迟的品种往往断水过早;灌溉机制不健全,农村车口改制到个人以后,集体对农业用水的调控能力下降,打水员惜本不愿多打水。如东等沿海稻作地区移栽期内河水位低,无法正常排咸,河水氯根、盐分超标,达不到灌溉水标准,引起水质性缺水。③除草剂施用不当。机插秧属小苗移栽,比人工移栽的秧苗小、秧心矮,容易被水淹没,对除草剂的抵抗力相对较弱,使用除草剂不当很容易产生药害。部分群众用含有乙草胺、丁草胺类除草剂除草,造成药僵苗,甚至死苗。生产上,除草剂只能选用苯噻酰草胺和苄嘧磺隆混合剂。
      2对策
      2.1选择适宜品种,合理搭配品种
      按照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四主推”工作要求,充分利用水稻良种补贴政策引导作用,加强水稻主推品种的展示、示范、宣传与推广工作。积极引导农民选用主推品种,优化品种区域布局,提高良种覆盖率。根据当地温光资源条件及茬口布局特点,结合播栽方式,合理搭配早熟晚粳和迟熟中粳品种。针对机插秧播栽期迟、缺位分蘖多、秧龄要求严等特点,选择生育期相对偏短,穗型相对较大,分蘖发生早而快,对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纹枯病等抗(耐)性较强的品种,尤其对晚播的机插秧,应突出品质较好的迟熟中粳品种的应用。
      2.2坚持适期早播,培育适栽壮秧
      培育壮秧是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的基础。需要针对不同播栽方式的壮秧指标与育秧技术特点,研究应用简化育秧操作环节,提高育秧效率和秧苗素质。根据当地水稻最佳抽穗期,大田让茬、耕整、沉实与插秧时间,选择适宜育秧方式,力争早播早栽。“宁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原则上应做到迟熟品种早播,早熟种迟播。提倡旱育,机械稀播。充分发挥旱育苗床的培肥和控水效果,增强秧苗大田爆发力、抗逆性,并为大田早发奠定基础。积极创造稀播条件,大力推广应用机械播种,确保播种的均匀性和有足够的秧苗密度。建议机插秧常规粳稻人工播种播量(潮种)150~160 g/盘,机械播种播量种为130~140 g/盘、干种为100~110 g/盘,大田栽插壮秧330~375盘/hm2。秧田期提倡二叶一心期前后每25盘秧苗施用2 g 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进行化控,同时确保水控措施到位,提高秧龄弹性。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简易大棚、钢架大棚等设施育秧,既可防治鸟雀危害,又能防止连阴雨造成超秧龄。

    推荐访问:南通市 插秧 水稻 技术推广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