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文【描绘阅读教学的亮丽风景线】

    时间:2019-05-16 03:13:3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中应不断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同时还要发展思维。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感悟是一条较好途径,在探索和实践中笔者总结归纳了五种方法。
      【关键词】阅读教学 自主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3-0124-02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阅读本领,是语文教学的教学任务。学生只有学会读书,才能掌握日后全面发展的基础工具。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重视感悟和情感的熏陶,小学阶段的重点是朗读,在朗读过程中感知和感悟……”因此,近年来笔者从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入手,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探索培养小学生读书能力、促其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基本认识和方法。
      一 巧用“培植土壤法”
      记得有句话是这样讲的“要产生伟大的科学家,需要产生伟大科学家的土壤”。而我要说“要促进读、悟,需要促进读、悟的土壤。”如何培植读、悟的土壤呢?需要老师的努力。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为目标。其二要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为关键。其三要以尊重学生的读、悟,来体现差异性为保证。只有在这样的土壤里,让教师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和学生的合作伙伴,才会使自己的教学活动围绕读、悟展开;学生才会有时间、有机会,有胆识去读、去悟。同时,教师一方面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出浓郁有语感的情境,使学生不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主动参与读、悟;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去营造一种情境。
      二 巧用“鼠标点击法”
      让学生通过读来整体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我们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一直都在做,效果却不好。我在尝试了“鼠标点击法”后感觉不错。下面就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和大家探讨一下。《挑山工》《小音乐家扬科》都是长课文,这样的长文如何促使学生自主去读,去悟课文的主要内容呢?我在《小音乐家扬科》一文中是这样做的:在学生通读全文后,我便开始点击。一击:读准生字,写出文中的新词。这有两大好处:一是学习生字,二是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二击:用文中的内容借该新词和“扬科”说一句话。这有三大好处:一是由于说出了语境,词义便自有所悟;二是促使刚才没认真读书的学生为了能说而主动再读书;三是促使能说者为了与别人不同而主动去探索更好或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三击:选择黑板上的新词连起来说一段连贯、完整的话。到这时,课文的主要内容便水到渠成浮现在每个学生的脑中流溢于每个学生的口中,不仅使写扬科的几件事自然流露,而且扬科的人物形象也有轮廓,为实现“长文短教”迈开了一大步。
      三 巧用“选择激励法”
      选择,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和适合的方式,是学生的兴趣爱好,实际需要的产物。由于选择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其学习活动再也不是在“指令”下进行,再加上是自己感兴趣的,自然有决心想方设法去弄懂它。下面就选择“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途径”来谈谈选择对促进读、悟的作用。
      1.选择学习的内容
      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都是不一样的。对于学习的内容,教师若挥着同样一根指挥棒,必然会导致有人撑死而有人饿死。如《花潮》的第四小节,在理解了写花如潮的典型句子后,可以这样设计:文中写“花如潮”的句子还有很多,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运用刚才的方法去读,读懂后讲析并读给大家听。这种让学生择其所需,择其所好“求读去悟、读中见悟”的自我探索发现模式不正是我们要追求的吗?
      2.选择学习的途径
      由于语文知识具有多角度性,学生的思维方式具有个性化,因此,在读、悟的过程中不能一刀切。如通过读《草船借箭》的第2节来“悟”诸葛亮和周瑜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这样做:选择一种完成。(1)给每句对话加上提示语。(2)在每句对话前加上“(谁)心想—”。结果很明显,不管学生是加了提示语还是加了心里话,都是围绕诸葛亮和周瑜的人物特点展开。这正符合今天的“注重学习过程”论,巧设途径,让学生达到“殊途同归”的理想境界。
      四 巧用“对比反差法”
      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就明了”,把原句加一加、减一减、调一调,从而达到减缓坡度,易于体会的效果。下面就选择两点来谈谈我的拙见。
      1.换一换表达方式
      语文语言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传出的情,表达的意会有变化。我们可以利用这点来帮助学生切实地读、有效地悟。如《开国大典》中的“这庄严的宣告……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对于理解这句话和读好这句话,有一定的难度,而换成这样——这庄严的宣告和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遍了全国,使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将它和原句放在一起读一读,那么这句所表达的全国人民的心情就会自然流露,声韵美、节奏感和磅礴的语势就会溢于唇齿。
      2.调一调叙述顺序
      有的句子按原句理解很难让学生真正读、悟,而调一调叙述顺序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的“为了整个班——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改成“为了整
      个部队,为了整个班,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一读,便觉得别扭。正是这“愤”“悱”的关键时刻,教师启发学生悟懂“调”后缺乏从小到大的语势。
      五 巧用“点拨催化法”
      在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时,我认为教师的点拨也是少不了的,只能是孰多孰少而不能是舍此取彼。因为读悟的培养不是学生在黑暗中盲目摸索,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发展。同时,教师的巧妙点拨有助于读悟能力的培养。下面笔者就本人的两种尝试来举一反三。
      1.导之以填空式
      有的内容,由于受学生各方面的影响仅凭读很难达到悟。这时我们不妨设计一个填空为其“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如《花潮》中“心如潮”和“春光似海,盛世如花”的理解就很难,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填空题:人们之所以能在_____的春光是________的赏花,是因为人们生活在________的社会里。因此,在回来的路上,大家纷纷议论,他们在议论着________,议论着________议论着________……大家心潮澎湃,概括地说也就是(心)如(潮)。接着来个“趁热打铁”。引出“春光似海,盛世如花”,然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句话表达的情意,这样便水到渠成了。
      2.导之以“学路式”
      虽说读悟是现在阅读教学中说得最多的词,但一味地放任学生去读去悟,往往是事倍功半,尤其对于一些读悟层次高的课文,学路的指导很有必要。如《花潮》一文,是一篇文辞优美、蕴意深刻的散文,据此特点我创设了以下“四部曲”——分辨见闻和联想——理解词语——根据( )读懂( )——读出体会。然后让学生选择句子去读悟。这样,学生就会有路可循,达到“同路殊获”。
      鉴此,即使自主感悟是新时期阅读教学的主旋律,但还是能从平常的设计中得以实现,有时“老歌新唱韵尤长”。在刚刚倡导读、悟的今天,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为学生“铺路搭桥”,让学生在保证源头有活水来的氛围里通过揣摩、体验,达到自读自悟,最终学会思考、学会读书。当然,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协助员”。
      参考文献
      [1]周一贯.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经典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曾祥芹.阅读学新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3]韦志成主编.现代阅读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陈晨〕

    推荐访问:风景线 亮丽 描绘 阅读教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