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畅想2020年淮北泉山 [泉子诗歌美学畅想]

    时间:2019-05-11 03:28:2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1、独白和交响的疑似  ——泉子诗歌中的抒情向度  泉子诗歌独特的风貌——意义凝聚和鹅卵石一般的核心力量来自于他那种天生的诗人气质——与世俗保持着刻意的距离,也与他诗歌的体态有关——往往是上不分节、没有采用全副标点(每一行的末尾一般不使用标点,也有的诗整个地不使用标点),有的句子多达三十个字作为一行出现。从修辞手法上看,像《直到有一天》《悲哀》和《我看着》这些诗,多采取排比的方式来增强说服力或语言的浮力。我不知道泉子在写作之初何时真正领悟到了语言之门,并化零为整,把这种语言的材质和肌理运用得如此神奇和多变。“一种叙述的基本语调,已经熟悉它,知道在哪儿需要绵延,在哪里突施急骤,仿佛见证真理的渠道已明,可以不去寻觅额外的通路,写规整的四行一节的诗、写策兰晚年那种字字珠玑的短诗、写每一行齐长的方块诗、写形式感强烈的阶梯诗。”①
      用美学问题切入泉子诗歌,他的诗歌中肯定有去个人化的诗学倾向,他的字如珠玑、似乎惜墨如金的节省、节制的抒情背后,潜伏着一个现代诗人全部的思想原型,也展现着西方文明历史和文学历程中对于世间之物的革新和理解之记忆图谱。事实上,一个后现代的诗人,如果不在诗歌中去浪漫主义化,或者去主观化,那么这样的写作是无法进行的。
      泉子自己对自己的诗歌滋养有着客观的评价:“其实在更早的阶段,我从策兰、阿米亥的写作中获得过更多的滋养,这是一种在形式上更为节制的写作。这种形式上更为节制的写作,作为诗人对事物至深处的幽暗的近乎洁癖的凝神有关。这同样是我早年理解事物的一种方式。策兰与阿米亥们对我的滋养,还应该包括他们给予我足够的信心与勇气,并使我最终理解与确信,任何一种形式的真正意义上的变化,都不会是一种外求的结果,而无一不是对我们最新生命体验的回应。”②
      由于一层特殊的缘分——从泉子开始写作的时代到最近的《诗建设》的创刊,我一直关注着他,在不远也不近的绍兴和上海。我因此试图捕获泉子写作的密码。我打乱了泉子诗歌的写作年份,让这些标题像狂想曲一样的音符在跳跃和奔腾,《悟道者八年》、《一个隐喻》、《永恒》、《杂事诗》、《掷骰子的母亲》、《神示的下午》、《诗之思》、《拾遗》、《南疆》、《不存在的村庄》、《理想的尘世》,我力图找到解读泉子诗歌的钥匙……它们呈现了一个江南诗人看待世界的迥异于他人的图景和理性链条……
      泉子首先是个语言型的诗人(而不是哲学型或者长于吟诵的类型),其诗歌中“留白”与“充实”、“晦涩”和“明亮”、“可说”和“不可说”、“可见”和“不可见”、“有”和“无”,时间性、感觉的通感等等,均控制得十分出色。如在《一座声音的森林》(摘录自《理想的尘世》)“那里有一棵声音的大树,/一座声音的森林/那里不再有你/那里,有着一片树叶从空气的斜坡上滑落时的欢愉/那里,有着一列青山向你从来不曾抵达的远方奔流时的疯狂与残忍”;再细细分辨——或像一只蚂蚁一样踅入泉子密密麻麻的诗歌丛林里,你会像蚱蜢遇见草原一样遇见泉子诗歌那些原创意味的青草状态的生长,遇见他用文字的魔棒一挥而就的那些毛毯一样读起来舒服无比的文和思胶着以后和谐的结晶。他诗歌中抒情的向度也是透明的:往往是冷静、时间和空间的综合伴随着渗透力。类似草原的苔藓和地衣,而不是蘑菇和蕨类植物……它们缄默着,像西方理论家朗西埃在论述福楼拜小说之社会性能时用的一个词汇MutePebbles③沉默的鹅卵石——触摸一个元在的心理结构。这是我有别于其他的评论家读出的泉子诗歌当中的这种向度。泉子的诗歌很多都在使用这个用另外的角度来说一遍的这个特征。
      因此,在简约的文字风格背后,我们看到,泉子更多的是采取独白式的抒情形态,实际上由于这种贴地的文字叙述特点(冷静和缄默)格调,抵达的却是迥异于独白效果的意义和意味的双重和复合。他的诗歌篇幅之“小”,都蕴含着一个“大”。
      现 代 性
      泉子最为精彩之处是他语言魔方上附着的一个缪斯。从一首诗的构成来看,一颗被早先抛出去的骰子,带着“没有什么不是必然”的立场开始了寻觅归宿的旅程,如果这颗骰子不能跟某个必然性——最终可以接受的一种宿命——形成结合,诗的发展似乎就会出问题,骰子因不能消除偶然性而惶惑、失去了在修辞中的作用;只有依托于“多日之后”的一次发现,为骰子找到一种命运的线索或历程,骰子的意义才熠熠生辉,一首关于骰子的诗才站得住脚。实际上,很多诗人都在写这种涉足“迟来的发现”的诗,在一首诗的靠后位置上,通过一个稍晚的时刻或者一个恍然大悟的时机,来挽救诗的前半程的漫无目的,从这个角度看,《掷骰子的母亲》就是一首元诗,它尝试解决一首诗——一个写作日期所代表的单一时间色彩——能够容纳两个契机、能够展示事物被认知到的丰富性的问题,并为短诗如何尽快落实一个可观的叙事模型做出了示范。时隔多年之后,如今要你重写骰子的命运,恐怕也难以超乎其上。不过,从读者的角度看,一件事被“终于理解了”依然是可疑的,好像它仅仅是出于一种修辞的目的(比如利于逻辑的解围或诗的结尾),而事情还将经历太多的时光,还有下一个被理解的场合。
      在我看来,诗人只能去触摸或者模仿那个缪斯之唇语,才算得上是语言的热爱与被热爱者。除此以外一个诗人没有其他的法宝成就为一个诗人。泉子诗歌中隐约可以读到史蒂文森的数字运用。数字和情绪之间的那种对应关系,许多现代诗人都尝试过,泉子也不例外。如九只(野鸭)、五(组)、三个(队列)、十(年)、一个(周末)……数字和诗歌的搀和,一个标杆式的诗人就是这位史蒂文森,在他著名的《观察乌鸦的十三种方式》中,数字起到的与意向的磨合效应做到了浑然天成。一点也没有在常识中会碰到的科学与艺术的冲撞这样的担忧。在《他们》(《2002年诗选》)一诗中,泉子依然任性地使用着这种布莱希特所言的“陌生化场景”和“陌生化效果”:“他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一条长石凳上/一个少女,与她同样年少的男友/并不亲昵,只是坐着/并不亲昵/他们中间的一个,像是十年前的我/而另一半/仍坐在十年前的那条长石凳上”;或者我非常欣赏的那首《坐标之横》中“祖父说六十六吧/祖母说八十三/我苦命的兄长说二十七/他们分别以年作为自身的刻度/村头池塘中的睡莲说出了一个季节/而蜉蝣说出了从日出到日落的十二个小时……”   这些现代性,透露在《杂事诗》中的《反对》、《选择》、《江南》、《雾越来越浓密》的驳杂和相对中,也体现在《神示的下午》,像《坐标之横》、《黑色的草地》、《柚子》等的纯粹和明亮中。关于泉子诗歌的明澈性,我没有将之与古典性和神性结合起来,而是与他对事物原在的体验和超现实的表达激情联系在一起,也试图用他头脑中对万物相对性哲学的反映这样的表述来抵达我个人化的阐述。因为泉子的诗歌,经常让我想到意大利的蒙塔莱、夸西莫多等诗人,隐逸或者意象主义,像又不像,甚至今年诺奖获得者托马斯这样的语言编织方法,泉子似乎也心领神会地吸纳着,并运用自如。
      在一种万物关联的阐述方法中,我甚至还读出了一种空间的并置哲学。我断定正是这种对万物关联的空间并置手法,让泉子的诗歌在过去的近十年中,获得了一种冲击力。而这是,几乎是现代诗歌的一个标志。
      2、更为辽阔的图景
      ——泉子诗歌中的明澈性和悖论性
      且看这首《给父母》的诗歌。
      我是你们的冷静//而非激情//我是你们的悲伤/而非欢愉/但你们一再坚持/一个属于眩晕的瞬间//“在冷静的至深处依然是激情/在悲伤的至深处依然是欢愉”//在多年以后,你们这样提起/这样地不置可否/又这样地肯定。
      这里,意象的沉淀和凝聚——在我看来泉子诗歌全部的明澈性之特点——也是最为难能可贵的。今天的泉子,似乎已然从一种求新求变的焦虑中走出来。他写道:“人心在千年中的变化,正是山水在千年之间的变化。我愿意把我的所有的写作作为与事物本质相遇的一次次的见证。记得五、六年前,在诗人江离对我的访谈中,我曾谈到过去十年的写作使我离真理接近了一厘米。那么,我愿意用剩余的时间去换取另一个一厘米。如果真的能够如愿,那么,我一定是受到祝福的那个人。而这样的一厘米可能重过一个时代,甚至可以说,多少世代的徒劳将在这微小的尺度中得到全部的补偿。这依然构成了我写作的全部的秘密与动力,并时时警醒自己,并将生命的每一个瞬间都加入到这自我的完善中来。”
      在沉淀了时光的密码之后,泉子未来的诗歌会呈现什么样的图景,这是像我一样的写作者和他的忠诚的读者(双重的身份)所关切与期待的。
      泉子写在日本的诗句透出了一股清新之风。如他看到东京的拥挤和小,看到富士山的形态而赋予了其一种去人性化的特征。泉子似乎又走回到了老路中去。但是,我想说明的,对于泉子,这个老路就是最好的那条路。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关于林中路的诗句中呈现的(但没有明指的)路。这条路没有什么不好,像瓦雷里和马拉美,像加西亚·洛尔卡和翁加雷蒂一样,对于他们,哪怕诗歌仅仅成为“作为反抗、工作和游戏的抒情诗”、“或者对于世界不满的现代形式”④那样的存在,那又怎么样呢?那其实在我看来美妙无比,无须想着去变更和与时俱进。
      _______________
      ①见《泉子访谈:诗在语言的失败中得以凯旋》,诗生活诗歌门户网站“诗人专栏”之“泉子”栏目。
      ②同上。
      ③见朗西埃的《文学政治学》,其中谈到福楼拜小说之于那个沉闷时代的“沉默的鹅卵石”效应。
      ④(德国)胡戈·弗里德里希,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10年8月,《现代诗歌的结构》,第100页。

    推荐访问:畅想 美学 诗歌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