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青年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及内化机制_大学生主流价值观认同调查

    时间:2019-04-15 03:18:4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作为现代化建设承载者的当代青年,价值认同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认同危机。造成这种危机的主要因素是多重的,国内外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化,使青年思想行为的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自我意识过于凸显,造成个人价值追求恰当性的失控;教育中主流价值观的弱化,造成青年价值追求方向的偏离;网络的消极影响,带来青年价值认同的迷惘。优化教化机制,优化情景机制,优化体验机制,优化固化机制,促使青年对核心价值观内化,是当代青年对主流价值观认同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青年;价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的灵魂。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全民教育,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我国当前思想文化领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我国主流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能否得到最富有创造精神和超越意识的青年群体的认同,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普及和深化,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一、当代青年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现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现代化事业稳步推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这些成就让包括青年在内的所有国人对国家充满了信心,增强了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建国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理论和实践造就的中国模式深刻地教育着我们的青年。绝大多数的青年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有正确的理解、认识和把握,认为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之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信心比较高,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中国发展的指导作用。当代青年作为最活跃的社会群体,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极大地激发了广大青年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举办奥运、抗震救灾等重大活动中,青年群体彰显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对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绝大多数青年也是高度认同,当代青年的荣辱观主流也是积极向上的。资料显示90%的青年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认同“诚信受益”,“做人比做事、做学问更重要”。[1]
      但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面对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影响和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认识方式、心理状态尚未成熟的青年的价值观容易偏离正确轨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易于出现认同危机,表现为一部分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淡化,对共产主义的认识、理解存在一定的盲区。由于就业形势等社会竞争方面客观压力的存在,部分当代青年不自觉地把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视为空洞的、不切实际的说教而消极对待,从而在少数青年中出现了社会主义信仰危机和价值观扭曲。此外,部分青年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上趋于务实,甚至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暴露出一些与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不一致的问题,如社会责任感缺乏,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等。
      二、当代青年价值认同危机的影响因素
      关注青年的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差距是必要的,而深入细致分析产生这种背离现象的客观原因,为提高当代青年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提供可行的依据则更为关键。
      (一)复杂的社会环境对青年的价值选择形成强烈的冲击
      从国内环境看,“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深刻变化的时期,这种状况给当代青年的思想带来了空前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冲击,社会生活、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日趋多样化。”[2](P1
      346)从国际环境来看,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激化了意识形态的竞争。面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上的暂时优势,一些人对社会主义经过长期发展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产生了怀疑,对社会主义前途信心不足,对共产主义的理想发生动摇。同时,我们又处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各种文化相互激荡,一些西方思潮的消极因素,如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在青年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都对当代青年正确价值体系的构建形成了强烈的冲击。
      (二)教育方面的弊端不利于主流价值观的有效形成
      首先,作为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成长的一代,一些青年认为个人价值观的实现与否,主要决定于其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而与个人品格无直接关系,故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倾向。再加上在应试教育中分数至上,过分看重成绩,忽略甚至抑制了创新精神和意识的培养。其次,长期以来,学校的教育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说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使学校教育在引导青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中的作用遭到削弱。最后,中国家长希望孩子受到较好教育的背后,深藏着出人头地、扬名立万的功利追求。这必然给青年的人生经历留下斑驳的阴影。再加上部分家长的价值观就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一定差距,这无形之中也对部分青年正确的价值认同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网络的负面影响降低了青年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感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发达,国际之间的文化交流大大扩展,但同时一些西方国家也利用网络对全球进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全方位的文化渗透,给各国保持政治的独立、文化的独特性带来了新的威胁。美国中情局对中国的《十条诫令》中,有一条就是要利用一切资源破坏我们的传统价值。所有这些,都在网络战中通过网络政治事件反映了出来。另外,相当一部分青年把网络当成了情感失落的避难所,不敢直面现实、缺乏青春激情与社会责任感,他们在虚拟的避难所里选择放纵、选择沉迷,也选择了心灵消匿与精神休克。这些都严重冲击着我们的思想阵地,冲击着我们的主旋律文化,对当代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道德伦理、民族认同感等造成潜移默化的侵蚀和消磨甚至扭曲,诱惑青少年形成西化的倾向,从而极有可能导致其民族观念和爱国主义思想淡薄,导致理想的动摇,危害到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   (四)青年过于强化的自我意识,降低了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度
      当代青年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并没有像他们的父辈一样经历过个人价值被漠视和压抑的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经济成分、分配形式、就业方式等都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个人价值也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肯定,青年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愿望更加迫切。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很容易发生价值选择上的偏离,具体表现为:想象力丰富但辨析力不强,表现欲较强但自我评价能力弱,情感敏锐但易冲动、偏激。加上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的缺乏,很容易陷入“自我”的误区。部分青年往往注重于对现实利益的追求,他们关注个人价值在集体中的认可度,但一旦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眼前只有“自我”小目标,没有集体“大理想”。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和焦点问题,不能辩证地、全面地分析和判断,常常把局部当整体,把现象当本质,把支流当主流,偏离了主流价值观的原则与要求。
      三、构建青年对主流价值观认同的内化机制
      价值认同是认知主体的知、情、信、意、行在更高水平和层次上的协调。因此,在价值认同教育中,要充分调动青年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其内化能力,充分发挥内化机制的作用,使青年通过主体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调适,主动地接受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及核心价值体系。鉴于此,构建一个比较完善的内化机制,就成为促进青年核心价值认同的主要途径。
      (一)优化教化机制,提高青年的内化能力
      构建青年对主流价值观认同的内化机制,离不开对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理论灌输,只有让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感性认知升华为理性认同,才能提升他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效果。学校作为青年接受教育的有效阵地和主要场所,更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制定长远规划,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培养“四有”新人相结合;调整课程安排,加大道德教育的比重,注重对青年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荣辱观教育;应该树立全新的人才质量观,改进教育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学校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发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榜样作用,以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严谨勤勉的治学精神和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影响和感染青年学生,才能更好地增强广大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3]。
      (二)优化情境机制,营造青年的内化环境
      “个体的价值认同总是在一定的社会价值环境中进行和实现,价值环境诸因素的交叉作用形成某种氛围和作用力场,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个体价值认同活动的运行及结果。”[4]要使广大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认同,必须注重环境对价值观念的影响,着力营造良好的价值环境氛围,不断优化情境机制。首先,优化社会大环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融入到全社会方方面面,充分体现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和各种规章制度、社会活动的一致性;将核心价值体系落实到实践中,切实有效地解决广大青年关心的实际问题;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坚持弘扬正气的主流舆论,传播正确的价值导向。其次,优化网络环境。较之于传统媒体,网络因其开放、平等、互动和迅捷等特点,更容易为广大青年所接受。然而,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也会为一些人淡化道德承担和社会责任提供空间。因此,优化网络环境、加强网络伦理建设、强化网络法律监控、净化网络信息空间已成为促使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当务之急。
      (三)优化体验机制,拓展青年的内化途径
      毛泽东曾说:“读过马克思主义‘本本’的许多人,成了革命叛徒,那些不识字的工人常常能够很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工人有着直接身受三座大山压迫的深刻生活体验。”由此可见体验机制的极端重要性。对青年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仅要有科学的理论支撑,正确的理念指引,还要不断拓展有效路径,优化体验机制。要加强对青年的社会实践教育,通过组织参加具有一定价值内涵和价值意义的实践教育活动,如参观革命遗址,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到社会上帮助残疾人、孤寡老人等,让青年们在社会的熔炉中,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体验生活的艰辛、社会的温暖,获得对现实社会的真实感受,培养他们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其在实践中接受价值教育,深化价值认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而强化价值认同,在潜移默化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于心。
      (四)优化固化机制,升华青年的内化结果
      只有当个体的价值观念外显为他的日常行为模式,才能说这是他内在所固有的价值观。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并升华,必须不断优化固化机制,通过反复躬行践履,形成行为习惯。首先,要导之以行,进一步建立社会规范,完善监督机制,设立行之有效的奖惩措施,督促广大青年规范、约束和调节自身行为,引导和鼓励青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逐步固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其次,要炼之以志,抓住各种契机在广大青年中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弘扬爱国主义正气,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增强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引导青年了解社会、认识国情,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责任心。
      当代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需要、稳定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要真正实现这种价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显得尤其重要,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优化内化活动中的各个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的内化机制,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青年自主的行为和追求,从而引领青年乃至整个社会的正确的价值认同,从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当代青年荣辱观现状分析与教育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6(5).
      [2] 兰久富.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 安姝.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作用,引导大学生实现社会价值认同[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2).
      [4] 冯达成.轮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价值认同[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5).
      (责任编辑:彭介忠)

    推荐访问:内化 价值观 认同 机制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