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生活适应课程标准 适应中学新课程标准 改进《微生物学》教学

    时间:2019-02-12 03:25:3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学新课程标准相关内容与现有大学《微生物学》教材内容的对比分析,提出大学生物教育专业在《微生物学》教学中应做出的相应调整和改进,对今后的教学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微生物学》 教学
      
      为了跟上中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步伐,目前师范类院校教育专业的各专业课的教学都做出了相应调整。枣庄学院(原枣庄师范专科学校)虽属本科非师范类院校,但仍保留了部分教育专业,特别是生物教育专业。新课改的实施需要我们对相应的专业教学提出改革,本文主要对《微生物学》教学提出改革建议,希望对今后的《微生物学》教学有所帮助。
      
      1 教学内容的对比分析
      
      第一单元
      第一章奇妙的生命现象
      本章是中学生物学的开篇,包括“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两节内容。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让学生通过重温“巴斯德试验”,体验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
      第二章严整的生命结构
      本章共包括“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四节内容。本章的教学内容在大学教学中已基本包含。
      在此列举了第一单元部分内容做对比,由于篇幅有限,其它内容在此不一一列举。
      
      2教学过程中的改进方法
      
      2.1 加强知识的系统性,提高学生理论水平。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遗传变异、基因表达的调控、生态分布、分类进化、物种多样性、感染与免疫等;了解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以及微生物学在生物学发展中的作用;为全面学习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打下扎实的基础。如果基础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性,将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适应社会需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因此无论在中学教学过程中还是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连续性和前沿性。
      中学第七册(上)第三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分别探讨了三大微生物类群――病毒、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使学生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一个初步了解,此部分内容在大学课程《微生物学》的“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病毒”等章节中有较为详细的阐述和讲解。此外,中学课标还要求学生能够从微生物与疾病、微生物与医药、微生物与食品等多个方面举例说明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细菌、真菌在生物圈的作用。在大学课程《微生物学》“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病毒”及“微生物生态”等章节均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内容的简述,但重点集中在细菌、病毒与人类及环境的关系上,至于其它微生物并没有详细、深入、系统的介绍相关内容,在讲述过程中往往被教师简略或忽略了。在大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查阅相关资料,主动地去探索“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微生物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了解微生物在人类活动中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中学第七册(下)第六章“免疫与健康”介绍了人类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其中人体的免疫功能、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计划免疫的意义、传染病的病因及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等内容在大学课程《微生物学》“免疫学基础知识”一章中已有系统介绍。有关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安全用药常识等内容在大学课程中应进一步拓展和加强,因为“传染与免疫”和我们的生活很贴近,在《微生物学》中简短的篇幅很难讲清楚,因此建议将《微生物学》“传染与免疫”这一章删除,在掌握微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增开《免疫学》课程。
      另外,生命科学飞速发展,有关微生物学的研究更是日新月异,短时期内教材又无法改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掌握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使微生物的教学具有前沿性,我们的知识才不会陈旧,使学生更容易适应时代的要求。
      2.2 发挥实验教学的特殊作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生命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生命科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中学新教材中广泛地采用了过程模式和情境模式,通过加强实验和创设情景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方法。
      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验科学,要求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实验课程,在高中《生物技术与实践》“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专题中涉及了大肠杆菌、纤维素分解菌等细菌分离纯化技术,此项试验技术在大学实验教学“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已包含。但在以往的大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很难参与完整的实验环节,实验的设计、实验材料的准备与获得、实验试剂的配置等,往往由实验教师完成,学生只是被动地做实验,因此对实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独立动手能力欠缺。因此建议大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适当增加各种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课题,自己设计和进行试验寻找答案。使学生在掌握研究微生物的基本方法与实验技术的基础上,培养严谨的课学态度、创新精神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充分发挥课外活动作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丰富的科技知识。可以开设选修课和举办专题讲座,向学生介绍生命科学的新技术与新进展;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课程上难以接触到的科技知识信息,达到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目的,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课外活动中可以得到充分应用;也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如成立生物兴趣小组进行教具及标本制作、食用菌栽培等,增加“调查水质污染队人体健康的影响”的实践教学,这些生物科技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们在这里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生活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充分认识到实验、观察和科学思维的相辅相成的,使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从而培养出知识更丰富、思维更活跃、能力更全面,能更好适应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型人才。

    推荐访问:微生物学 新课程标准 改进 中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