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是道德内化生成的重要外在条件】营造良好道德氛围

    时间:2019-02-08 03:21:3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道德内化的生成是一个涉及诸多层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实现不仅需要完善道德主体的内环境,而且要求优化道德内化形成的外部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是道德内化生成的重要外在条件,应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舆论导向,并营造积极践行道德的社会氛围,促进道德内化的生成。
      关键词: 社会环境氛围 道德内化 外在条件
      
      道德内化生成的社会环境氛围指的是借助社会舆论和各种利益机制,营造一个有利的道德氛围,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让道德主体进行道德实践。积极营造良好的道德内化生成的社会环境氛围,让道德主体在“润物细无声” 的社会环境氛围中实现道德内化。
      一、社会环境氛围:道德内化生成的重要外在条件
      道德主体生活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被其感染并受其影响。如果社会道德环境氛围与道德主体的道德认知相冲突,那么道德主体就会产生心理矛盾,产生心理阻隔。但是如果我们主动创设环境,使现实社会环境氛围与道德主体的道德认知相协调,那么,就可以凭借社会环境的力量对道德主体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道德内化的实现。由此可见,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是道德内化生成的重要条件。
      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可以使道德主体的“义”与“利”统一。[1]我国传统思想主张重义轻利,先义后利,如孔子所言孔子:“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这一思想在我国古代社会几乎使所有人不敢轻易言利。然而,在我国社会深度变革的转型时期,受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社会上出现了重利轻义的倾向,滋生了“一切向钱看” 的思想,逐利弃义的不义之举逐渐增多。这就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义利观,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道德主体自身的合法利益,在全社会营造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辩证统一起来的社会氛围,讲利,保障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讲义,保障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不受损害。这种社会氛围的形成可以使人们在对待“义”与“利”的问题上有一个正确的标准,使道德主体走出自我奋斗的小圈子里, 不跌入个人主义的范围之中。
      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可以使道德主体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统一。正确的道德认知是道德内化的前提,然而如果道德主体所处的社会道德环境氛围与道德主体的道德认知相冲突,那么道德主体就会产生心理矛盾,道德主体的行为可能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积极的、主流的道德价值理念受多元价值理念的冲击,道德主体的道德观念也从一元化变为多元化。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的形成有助于道德主体道德认知的巩固和内化,在道德认知上真正从心底认同当今社会的主流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 并在实践中践行,让道德主体在“润物细无声” 的社会环境氛围中实现道德内化,真正实现道德主体 “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统一。
      二、 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舆论导向
      价值导向属于道德领域,它作为道德信念发挥作用,表达的是“ 应当” 怎样的智慧,实现的是道德底线和高尚价值信念的统一,将引导社会发展走向和谐。舆论导向是社会文的反映,其通过对社会上某些事件或者某些人的思想、行为的评述,造成一种氛围,直接影响到道德主体道德内化的生成。[2]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舆论导向是良好的道德内化生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道德内化生成的重要因素。
      道德主体的价值观决定着其对人生和生活的看法,对道德内化的生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将金钱的聚敛作为人生价值实现的手段,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将享受荣华富贵、追求享乐作为人生的目的,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行为,直接影响着道德内化的生成。在我国现阶段,传统的价值理念正在逐步消退,而新的、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主流价值观尚未想成,金钱至上、享乐主义严重,严重影响了道德内化的生成。我们应当坚持将外在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的价值追求的原则,将道德底线和高尚的价值信念有效结合起来,消除道德主体价值观念上的不和谐因素,塑造健康、文明和完善的价值观,发挥价值导向的作用,为道德内化的生成提供精神动力和信念支持。
      舆论是指社会上人们的意见、议论,其通过宣扬不同阶层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的问题的态度和对社会上某些事件或者某些人的思想、行为的评述,造成一种氛围,进而直接影响道德主体道德内化的生成。[3]在道德内化的过程中,对正确舆论导向的培养要高度重视。积极利用网络、电视、报纸和其他媒体进行宣传和引导,同时保障宣传的统一性和导向性,形成积极的社会舆论环境,让道德主体知道应该践行那些符合社会道德的行为习惯,排斥那些不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行为习惯。
      三、营造积极践行道德的社会氛围
      道德是一种实践理性或实践精神,道德内化的终极目的在于道德主体将自己已经形成的道德认知自主地转化为自己的外在行为,并养成践行道德实践的习惯。积极践行道德的社会氛围能起到同化的作用,有利于道德内化的生成和道德内化终极目的的实现。
      道德主体的道德品质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并通过实践表现出来。道德主体在实践中认识道德规则,实现道德内化,形成道德品质,并在社会实践和履行义务中使自己的道德品质得到检验和进一步的提高。[4]我国的道德具有知行统一、实践性强的特点,社会实践是造就道德主体道德品质的真正熔炉,应营造有利于积极践行道德的社会氛围,促使道德主体践行道德的积极性,实现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的有机统一。
      在我国现阶段,道德主体“知行”还没有得到有机统一,脱节现象比较严重,应积极优化道德践行的软环境,使道德主体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不断调整和强化自己的道德认知,自觉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进而促使道德内化的生成。例如,对在社会实践中积极践行道德的主体进行激励、表彰,树立道德榜样或榜样群,这样不仅被表彰的道德主体会被社会肯定,其他道德主体行动标准也会有所依,事事加以模仿、学习,即使榜样不在身边,也能从积极的方面(希望被肯定或称为英雄)遵循道德规则,参照榜样的标准行事。总之,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给道德主体践行道德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在实践中,培养道德主体的道德判断能力,预测后果、做出并执行道德决策的能力,强化道德主体的道德情感、道德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践行道德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关娜.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J].商业时代,2011,(21).
      [2]郭聪惠. 论耻感文化的道德教育价值[J].前沿,2008,(9).
      [3]刘丁鑫. 新农村道德建设主体特征论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5).
      [4]杨媚. 新农村思想道德教育动力机制优化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17).

    推荐访问:内化 外在 社会环境 氛围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