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马尔库塞的主要思想【论马尔库塞的消费社会批判理论】

    时间:2019-01-24 03:23:05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水平的极大提高,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以消费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消费社会在西方世界开始出现并逐渐形成。在这样的社会里,消费不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活动,也成为人们在人生观、价值观中所追求的目标。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以其敏锐触角很快就察觉到这种变化,他意识到,一种不同于马克思时代的崭新的异化方式降临到了人类的身上。为此,他对资本主义消费社会展开了激烈的批判,并试图为人类找到一条恢复主体性的道路。
      关键词:马尔库塞;消费社会;虚假需求
      中图分类号:F0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26(C)-0242-02
      一、消费社会及其生成机制
      针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消费异化现象,马尔库塞深入剖析了消费社会产生的原因。
      1、资本家惟利是图的本性
      资本家惟利是图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他们总是不断的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率,表面看来是为了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减少工人的体力劳动,可实际上是为了使自己对工人的剥削隐蔽化。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要解决这种矛盾,马克思认为,消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产品消售出去,才能保证资本的运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延续。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资本家必须“把国家机构的需要强加给广大人民,即处理过剩能力,为必定有利可图的售出商品能被购买创造需要,为生产和推销这些商品创造工作的热情。”①也就是说,资本家为了自身的利益,为了有效地控制生产过剩,为了扩大再生产,他们必须不断地制造虚假需求,当这些积压品成功的出售之后,资本家就获得了高额利润。
      2、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化
      科学技术是人类实践的结果,它本身具有中立性,强调的是事物发展的客观性,所以并没有好坏之分,它的价值是使用它的人赋予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过上了极为丰裕的生活,所以他们高呼“科技万岁”。正是由于统治阶级看到了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才利用它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在马尔库塞看来,原本“技术是与对能量的压抑性利用相对立的,因为他把生产生活必需品的必要时间降低到了最低限度,从而使人可以用节约下来的时间发展那些不属于必然王国和必要消费的需要。”②但实际上,科学技术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它和政治结为一体,变成了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武器。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社会有足够的能力去生产丰富的消费品,当同样是高科技产品的宣传工具去传播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消费方式时,人们就会失去主体意识,去购买大量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他们已经把消费当成了一种乐趣。最终的结果是:人们对社会的绝对服从。
      3、劳动方式的不合理性
      劳动本身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过程,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中,由于资本家崇尚的是“利益至上”,所以工人成为他们赚钱的工具,被束缚在大机器生产中,从事单调、枯燥的生产。一方面,工人只对自己的工作领域熟悉,劳动知识和技能畸形发展,人与人之间疏于沟通。另一方面,大机器生产的高速度和高强度,造成人的精神紧张,身体困倦。
      人们在生产领域受到的压抑,需要在闲暇时间得到释放。于是,他们把目光延伸到了消费领域,以购买自己“需要”的产品来满足在生产中所失去的自由。“正如本•阿格尔所说:‘劳动中缺乏自我表达的自由和意图,就会使人逐渐变得越来越柔弱并依附于消费行为’。”③更严重的是,生产中的异化不但没有在消费中得到缓解,反而也使消费走向异化。在消费过程中,人们被大众传媒误导,忘记了自己的真实需求。
      4、大众文化的盛行
      “大众文化是以大众为核心、以大众为目标的一种商业化的现代文化。”④以前,高等艺术文化高于现实,为现实的发展提供方向,这就注定了它应该对现实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深刻的批判。但是,现实的文化已经把文化与商业混在一起,它重视的是如何迎合大众的口味,如何满足统治者的最高利益,于是大众文化应运而生,它对社会只有描述和肯定。
      通过科技的发展,一些电子传媒成为宣传大众文化的有力载体。当人们每天所听到的、看到的都是资本主义所传播的各种消费方式时,渐渐地,在耳濡目染的影响下,大众开始慢慢习惯并接受,就像刘风环博士所指出的,社会不断地塑造明星形象,当人们在对明星的狂热追求中,去寻找与消费社会紧密相连的美国之梦之时,也就是在追求统治者所设计的生活方式。文化再也不会成为推动社会的主要动力之一,统治者重视的只是其交换价值和商业利润,它失去了原有的意蕴和批判性,被不断地根据社会的需要进行改造。文化产品成了具有单一性的消费品,人们成了大众文化中盲目的跟风者。
      二、非压抑性文明社会的构建
      马尔库塞向我们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富裕生活背后所隐藏的真正本质。不仅如此,为了摆脱消费异化及其社会生成机制对人的压抑,马尔库塞在继承、修正弗洛伊德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无压抑性社会这一概念并提出了通向这一理想社会的方法和道路。
      弗洛伊德认为社会的发展就是一部压抑史,社会的进步必须以抑制人的本能为条件。但是马尔库塞否认这种观点,他把压抑分为基本压抑和额外压抑,基本压抑与缺乏相联系。在物质缺乏的时期,作为社会,只有对人们的本能冲动加以限制,才能更好的组织劳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是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人们已经不再苦于生存斗争,压抑应该顺理成章的消失。
      1、科学技术高度发展
      虽然马尔库塞认为造成消费异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化,但他并不反对科技的发展。相反,他认为:“技术现实的成就不仅将超越技术现实的先决条件,而且将是超越技术现实的理论基础。”⑤“当劳动全部实现了自动化,劳动时间减少到了最低限度,劳动技能可以相互交换,所有这些便结束了异化状态。”⑥
      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马尔库塞将科技的发展与审美结合到一起。因为只有赋予科技一定的价值,才能使它为社会、为人类服务。在这个过程中,艺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表现着生命本能对攻击性和罪恶的超升,它将在社会的范围内,孕育出充满生命的需要,以消除不公正和苦难;它将构织“生活标准”向更高水平的进化。”⑦可见,艺术的发展为构建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指明了方向,它与技术进步的结合将为创造非压抑社会提供保障。
      2、劳动形式的合理化
      在弗洛伊德看来,社会要发展就必须有压抑,只有对人们进行管理才能有效地抑制他们的本能,从而使他们去劳动。但是马尔库塞认为,压抑并不是作用于人的劳动,而是作用于人的劳动方式,当今社会的劳动之所以造成了对人的压抑是由于劳动方式的不合理性,只要科技的发展能够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合理的劳动就可以实现。马尔库塞借用傅立叶的观点,认为创造一个良好的劳动应该具有以下特点:“造就舒适的环境或使感官愉悦;形成力比多团体(友谊和爱情);建立和谐的秩序,以阻止这些团体按照个体‘激情’的发展从事工作(各种技能的内部和外部的‘消遣’)。”当建立了这种和谐的工作关系之后,人们就会相互交流、协调,从而生产自己需要的东西。所以说,消除压抑并不是要消除劳动,当人们在劳动中获得快乐的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通过消费去缓解在劳动中的压力。
      3、恢复人的主体性
      何谓人的主体性?唯物主义认为,它是通过人的主体地位实现的,是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自觉性、能动性及创造性,包括对客体的选择、支配、改造等。但是,马尔库塞认为在当今社会,人们已经失去主体性,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自由的选择和控制自己的生活。所以当务之急必须唤醒人们的主体意识,使其根据自己的需求购买商品,这样就会造成许多商品的积压,从而瓦解资本家的经济力量。
      4、解放人的爱欲
      马尔库塞的爱欲思想来源于弗洛伊德的性欲理论。在弗洛伊德的早期作品中,他认为性欲是与文明相对立的,要促使文明的发展就必须对性欲进行控制。所以统治者确立了以生育为目的的性行为。一方面,它限制性欲,不让其成为主要的本能活动。另一方面,它肯定性欲,“因为这样,力比多就集中到了身体的某一个部位,而其余的部位可以自由地用作劳动工具。”⑧但是马尔库塞反对这样的性行为,他认为性应该与爱结合在一起。同时他也反对现在的性欲商业化:“当代文学家把性欲俗化,对它的描写更加生动,更加富有挑逗性,更加放荡不羁……所发生的只是狂放和淫秽的、讲究生殖力和趣味性的乱七八糟的事情。”⑨这样的性欲描写既可以使人们在压抑的工作之余得到放松,又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这是统治阶级所希望的。但是马尔库塞认为只有与爱相结合的性才是高尚的,才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升华为爱欲。“在爱欲的实现中,从对一个人肉体的爱到对其他人肉体的爱,再到对美的作品和消遣的爱,最后到美的知识的爱,乃是一个完整的上升路线。”⑩
      结语:马尔库塞已经离我们远去,虽然他的批判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仍有很大的理论价值。首先,资本主义社会并不像他们自己所宣扬的那样美好,他们为人民所做的一切都是以自我利益为出发点的。其次,马尔库塞对科技和生态的重视对当代社会严重的环境破坏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总之,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作为国家,只有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抓好精神文明,为百姓办好事、办实事,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社会才能够更加兴旺发达。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作者简介:苏洁(1987― ),女,河北张家口人,燕山大学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2009级研究生。
      参考文献:
      [1][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2][美]赫伯特•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M].黄勇,薛民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3][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审美之维[M].李小兵译.广西:广西大学出版社,2001.

    推荐访问:批判 马尔 理论 消费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