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2008汶川大地震人性的光辉 [汶川大地震引出的对人性的思考]

    时间:2019-01-20 03:28:3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震后,全国各级党和政府纷纷投入到了抗震救灾之中,勇敢的中华儿女们也团结一心,共同抗击灾难,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体现出了人性最为光辉的一面。但是,这样的美好是否能够一直延续下去呢?
      关键词:地震;以人为本;感人事迹;人性;延续
      中图分类号:U216.41+9.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8)33(c)-0076-02
      
      2008年5月12日,山崩地裂,地动山摇,房倒屋塌,家破人亡……一场较之32年前唐山大地震的震级、烈度更大、破坏性更强、波及范围更广的灾难――汶川大地震,突然降临了。在这场惨绝人寰的自然灾害面前,山体崩裂了,江河堵塞了,房屋倒塌了,亲人遇难了,灾害改变了地貌,改变了山川,改变了环境,但改变不了生命的至尊与美好。天灾无情,但人间有情,我们无法控制大自然的“行动”,但我们可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将自然灾害所带给我们的伤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地震发生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和各个管理部门在第一时间内紧急行动起来, 纷纷投入到了抗震救灾之中。救援不断深入,消息不断传来,无数同胞生命在地震中的消逝让人悲痛不已,当电视上播出温家宝总理面对死亡群众遗体三鞠躬的画面时,相信人们一定再也无法抑制内心巨大的哀伤而潸然泪下的。
      如果说此前的以人为本,或者叫人性化的话,在官方,好像口号成分多一些,工作总结的味道要浓一点,在民间,则显得多少有点不够理直气壮。总体来说,大家都开始这么想,但找不到一个好的突破口,有点遮遮掩掩。地震,汶川八级大地震成了突破口。
      地震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作出决策,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宗旨。温总理冒着余震的威胁,冒着如注的大雨,不惧山体滑坡,不惧危房坍塌,踩着瓦砾,踩着泥泞,或果决,或忧虑,或震怒,或悲伤,这一切的一切,饱含着对遭受苦难的人民的深情和关爱。胡锦涛主席与温家宝总理亲临震区一线指挥,之所以感动世人,感动世界,正是因为他们身体力行,全面而深刻地诠释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他们面对失去亲人的百姓,他们面对失去生命的逝者,他们面对承受着巨大压力、已经做出重大努力的救援人员,反复下达的命令就是“首先救人”、“救人第一”,反复强调的主题就是“救人是重中之重”,“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要百倍努力”,“决不轻言放弃”。胡主席和温总理的指示,一再昭示一个伟大真理,无论存在什么差异、什么区别、什么不同,只有生命至高而美好。这就是我们国家与民族的高度共识。
      我们的军队和武警,这支久处和平时期的武装力量,仍然展示了人民子弟兵的风采。在前所未有的灾情面前,他们一切以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为旨归,为了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他们采用空中投送、铁路运输、摩托开进等多种方式,实施了短时间、多兵种、大规模的部队开进,他们将卓越的机动投送能力、周密的应急处理机制、国防科技的最新成果,应用于抢险救灾,充分体现了军队与人民之间的血肉之情。
      三天的哀悼,让人性的觉醒有了官方的价值支撑。这是对生命真正的尊重,不考虑长幼、尊卑,胜过任何民生报告。基于此,我们在看到中华儿女英勇无畏、战天斗地的同时,也听说了很多温情故事,感人至深。有欢笑有眼泪,这才是真实的世界。重庆梁平县遭遇地震袭击,该县文化镇中心校综合楼倒塌。疏散时,老师们都跑在学生身后。之后,老师们一边招呼学生站在远离楼房的操场上不动,一边全力推倒学校围墙,开辟逃生路线。围墙被推倒后,学生们离开学校。[1]5月12日深夜,许多成都市民不顾余震的危险,踊跃前往林荫街和红星路的两个临时献血点无偿献血,这些宝贵的鲜血将紧急送往重灾区,缓解用血紧张,挽救更多的生命。[2]作为都江堰市向峨乡现场救援的临时指挥者,该乡的爱莲社区支部书记王婉民,眼睁睁看着自己87岁的老妈被压垮在废墟下,她说,“先救学生吧!”成都市第三幼儿园园长,在紧急关头首先守护的是幼儿园的孩子,她说,“我担心女儿,但我不可能丢下学生。”。在成都新光华街,有一批由白衣天使守护的帐篷,里面住着46个产妇和婴儿。一个中年女性医务人员,直到晚上10点还没有回家,记者问:“你有孩子吗?”她的鼻子一下子酸了,说:“有,在学校,地震到现在还不知道孩子的情况怎么样。”她终于忍不住掉下了眼泪,但抹一把眼泪后又投入到工作之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广东、北京、山东等省已向四川灾区发出首批捐助。广东省组织了首批3个车皮、价值250万元的救援物资,包括棉衣、食品、饮用水等,13日一早就启程运往灾区。许多省市组织的医疗服务队随时待命出发,同时许多省市红十字会也已开展紧急募捐活动。[3]
      地震出现的太多太多的感人事迹,一个个感人而又朴实的故事,让人心灵受到震撼,同时也让人看到人性的善良。在危险到来之际,在可以感知到的生命危机面前,有这样一群人没有忘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公民义务――教师,合力为学生创造逃生的机会;市民,踊跃义务献血为灾区同胞尽自己的一点心力。他们的生命危险在增强,但他们的人性却在熠熠闪光。人们常说,在危险的瞬间,往往最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品性。如此在灾难中爆发、在细节中升腾的人性之美,再一次让我们感到了心灵的净化和震撼。
      一边是的生命安全,一边是道德操守,当后者的坚守超越了前者的“本能”,无疑就是道德的作用使然。所谓道德力量,是一种人们自觉维护公德、保持私德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在这种强大力量的支配下,大处讲,可以激励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流血牺牲;小处说,可以使人与人为善遵守诚信等。
      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从来不缺乏滋养道德力量的文化土壤和思想环境。而四川汶川大地震的发生,就给无形的道德力量一个有形的行为入口――让灾难中的人性闪光,赋予我们协力同心战胜灾害的镇定、信心、勇气和力量。
      危难时,国家的领导人和各级干部身体力行,冲在抗灾第一线,带头抢险,此时没有身份的差距,毕竟生命是第一位的。在灾难面前,全国全球人民达到空前的团结,是史无前例的,战士、医生等各行的人们,忘记了利益,忘记了纷争,用自己的实际的行动的投入到抢险和救灾中。一场人类的浩劫,夺去了很多的生命和财产,但更唤起了人类战胜自然的勇气斗志。地震中点点滴滴记录着人类本性的回归,同时也在一点一点的洗涤着人们的心灵。
      人之初,性本善,在大灾面前,当一切都不存在了,还存在什么名利之争?还存在什么恩怨?当平时跟自己有矛盾,平时双方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争得你死我活的人,在这样的灾难面前,当生命是否还能保住时,人们还有心思去想那些无谓的利益吗?不会!在这种时候人性本善是反映得淋漓尽致,所有的人都会放弃前嫌去用 双手刨出同伴,脑子里想的决不是他平时怎么怎么对我,我现在要不要去救他,肯定想的是我要怎么去救他,用最快的速度。我不敢说100%的人都会这么做,但我敢保证95%以上的人都会这么做。刚出生的婴儿是不会去斗争的,在生命边缘的人也不会去斗争。在这一刻所有人的人性都是善良的,所做的事都是出至本能的。这也是我们这个社会应该推崇的。
      当灾难过去后,时间一长,或许若干年后,人们就会忘却,生活又走入正常化,这时人们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别的问题,就会为了能比别人有个好的岗位,为了能比别人高几百元的薪水,为了能更获得领导的欢心,为了减少发展路上的绊脚石,就会想尽办法不惜损害别人的利益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时候利益就会比什么都重要。可怕的嫉妒也会侵蚀我们的心,就算不去争夺利益也会力求自保,有时为了能保住自己的利益也不惜出卖别人,牺牲别人。可面临灾难的时候,大家是不会这样的。灾难面前都是想着要如何帮助别人,为什么大灾过后我们不能将这种美德延续下去呢?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尤其是最近几百年中,经历了无数次的磨难,不管是外敌入侵还是自然灾害,在灾难中,中国人总是能团结起来的,小灾小团结,大灾大团结。因为团结,我们共同抵御,也因为团结,我们从没被外敌或者灾难战胜。团结,就是中华民族历尽磨难而至今屹立于世界的力量。这次大地震所表现出来的团结,更是前所未有的,看到军民一心,老少妇孺齐上阵,在激动的同时,不免有些遗憾:为什么中国人的力量,只能在灾难中才能团结起来呢?有难能同当,有福难共享。灾难时能拧成一条绳,和平时就成一盘散沙,各自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其间往往是不管对共同(国家)利益的负面影响。多年前就隐隐有此感觉,却不很明晰,现在想来,归根结底,还是国民的社会责任心不强的缘故。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商学院
      作者简介:程安寅(1987-),男,汉族,浙江杭州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商学院05级工商管理系本科生
      
      参考文献:
      [1]摘自文章“老师合力推倒围墙让学生逃生”《重庆晚报》5月13日第四版记者:王中亮.实习生:胡夏微
      [2]摘自新闻“成都市民深夜踊跃献血”新华社5月13日记者:肖林
      [3]摘自帖子“灾难中释放的人性光辉最美丽”中彩网论坛闲聊水吧5月14日,作者:a88888jx

    推荐访问:汶川 引出 大地震 人性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