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模式研究 生产性实训基地

    时间:2019-01-14 03:23:0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培养模式进一步明确,通过推行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不断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对实训基地的功能和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能否发挥实训基地的功能已经成为决定高职教育成败的重要环节。笔者结合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提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只有按一种规范的管理体制和科学的运行机制,调动企业介入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实现校企双方互惠互利,才能使基地进入最佳运行状态,发挥教学、生产、培训、职业资格鉴定、社会服务等功能。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模式
      
      1.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模式是指实训基地的土地房产和主要设备由校方投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即校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学校单独设立具有企业性质的实训基地管理机构,或者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学校作为出资主体享有选择管理者、资产受益和作出重大决策等主要权利,保证投资目的得以实现;学校不再直接干预基地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积极引导其走向社会、服务大众,激励其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参与社会竞争,协助其挖掘潜力、增强活力、提升竞争力。基地作为独立经济实体拥有学校出资所形成的法人财产权,逐步发展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基地内部形成责权分明、管理科学、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激发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研发、生产、销售、经营以及对外合作等活动,同时按照学校要求做好生产与教学科研之间的协调工作,完成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任务。基地管理人员由学校聘任,享有企业法人的所有权利和义务,履行相应的职责,在用工、薪酬等方面与校内教师完全分离。学校采用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形式,以产生经济效益和完成实训任务为依据,用以考核和评价基地管理部门的实绩;根据其所提供准确的财务报表,用以考核和评价管理人员的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
      2.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模式是强调企业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校方提供生产场地,企业通常为基地的投资主体,由于其生产规模不大,加上地方中小企业所处的特定环境,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的管理体制比较多见,凭借其自身在设备、技术、营销、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在保证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发挥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功能。企业把整条生产线或一个车间设在学校,可以节省大量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借助高等职业院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品牌效应;同时利用学校的科技研发能力和特殊的优惠政策,以及优质价廉的劳动力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学校与企业之间必需形成书面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利益分配,相互约束,共创双赢。
      3.校企共管
      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模式是指校企双方本着互惠互利原则,共同出资、协作管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一种形式,实行股份制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管理体制,该模式综合了以上两种模式的优缺点,是目前校企合作管理实训基地的主要途径。校企双方通过契约形式,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可以设立基地管理委员会,由双方选派代表参与对重大经营问题的决策。学校方面积极参与企业职工的技术培训,引导企业进行技术研发、产品更新等工作,协助企业实现科学化管理和运作,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力,在提供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前提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分层次教学,保证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从而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提高基地的生命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借鉴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董事会领导下的基地长官负责制”,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其特点:一是产权独立,可以使基地脱离对学校或企业的依附,进行独立经营;二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经营者专心从事经营,避免发生短期行为;三是管理过程更加民主、科学。
      
      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
      
      (一)学校与企业合一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过程中,学校与企业不是两个并列的机构,而是体现双重功能的同一个实体。通过实训基地这个平台,学校与企业成为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融合体。
      1.以人才培养为基础,形成动力机制
      企业通过与高职院校合作,形成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基地,一方面有利于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另一方面能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保证工人质量,避免出现技工慌、招工难的状况,同时节省人力资源的培训费用,产生经济效益。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引进先进完整的设备、产品生产、实训指导师傅、企业管理模式、职业文化氛围等软硬件设施,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增强办学活力,使学生在产品生产中进行真枪实战,提高职业能力。
      2.以基地为中心,形成共建共管机制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必需充分调动校企双方的积极性,在制定基地建设规划之初,学校要主动邀请企业人员参与讨论,广泛征求企业专家的意见,充分体现企业方面的意愿,明确基地建设目标。对于某一个基地的建设,可以由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方案,共同参与方案论证,共同承担建设费用,共同分担运行成本。在基地运行过程中,成立由校企双方人员组成的独立机构,共同参与管理,例如共同制定规章制度、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流程,共同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共同编写实训教材,共同承担训练任务等等。
      (二)实训与生产同步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突出实训与生产同步进行的特点,在实训的同时进行着生产,在生产的过程中进行着实训,两者不分时空,有效地避免了教学与实习脱节、实训与生产脱节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1.健全规章制度,保证基地顺利运行
      根据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特点和定位,必需建立健全一整套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综合类制度,如《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条例和细则》《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作目标考核办法》《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作常规》等;二是行政工作管理制度,如《会议制度》《行政值班制度》《教职工考勤制度》《采购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三是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如《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教学工作规程》《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学生学分制实施办法》等;四是实训管理制度,如《生产性实训管理制度》《生产性实训安全文明管理制度》《生产性实训考核制度》《生产性实训教学检查制度》《校内生产性实训设备管理制度》《校内生产性实训工、量具使用管理制度》等;五是其他相关制度,如《仓库管理制度》《易耗品领用制度》等等。
      2.建立质量保障体系,保证基地实训教学
      结合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特点与规律,应把开展目标管理与实施ISO9000系列标准有机结合起来,以ISO9000系列标准为框架和基础,全面渗透目标管理的思想,在涉及到生产和实训的每一个环节,尽可能制定出切实可操作的总目标、层级目标以及子目标,把一切影响到生产性实训质量的因素全部处置受控状态。校内生产性基地质量保障体系应由基地内部质量管理、政府质量监控、行业企业质量评价三方面共同组成,其中基地内部质量管理是核心,政府质量监控是导向,行业企业的质量评价是主要依据。
      (三)育人与创利双赢
      企业需转变观念,由关注用人转变为关注育人,从订单培养向全程参与延伸,学校需强化市场意识,挖掘身边资源,采取多途径、多方式积极寻求企业合作,真正实现育人与创利共赢。
      1.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全方位管理
      校内生产性型实训基地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学环境和训练方法的改变,最终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符合时代要求、为企业所欢迎的有用人才。因此基地运行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进而激发学习动机。校企双方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从“以物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从“监督管理”转变为“自主管理”,从“纪律约束”转变为“措施激励”,进而培养出能够适应生产实际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和个性发展要求的人才。
      2.以效益为先导,体现互惠互利原则
      学校与企业长期顺利合作的关键是能否真正体现双方的利益。学校要为企业提供合适的生产环境、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减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输送合格的员工,使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生产设备不断更新,生产工艺日趋先进,从而促使学校采用更加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培养出为企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使学校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一大批具有高素质、强能力、技术娴熟、适应快的优秀毕业生进入企业,改变了企业职工的结构,提高了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使企业增强了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也直接为企业的发展产生了效益,实现双赢。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真正实现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的零距离对接,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职业环境,它所形成的“教室与车间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运行模式,是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
      
      参考文献:
      [1]杨金华.产学紧密结合建设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J].中国高等教育,2007(22).
      [2]方桐清.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突出“四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0).
      [3]叶小明.在工学结合中实现校企深度融合[J].中国高等教育,2007(10).
      [4]程忠国,石丽媛.实现紧密合作校企“双赢”的有效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5]杨凤林.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办学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2).

    推荐访问:校内 运行 模式 高职院校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