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为师之道 为师之道心得体会

    时间:2019-01-13 03:26:2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教师素有“传道、授业、解惑”之重任。人类文化知识的积淀和更新传承,离不开教师的教育;每一位求学者的进步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影响,学生人格品质的塑造离不开教师的言传身教。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对教育和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国际教育界十分重视教师在新时代的能力培养,认为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掌握渊博的科学知识,而且应具备富有成效的教学和指导能力;不仅具备独立的教育科研能力和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而且还要有终生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精神。总结起来,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是知识型、创新型、研究型和魅力型的。
      
      乐为人师:具有热爱教育,关爱学生的宽广心胸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现代的教师要有热爱教育、关爱学生的品质,师爱也是影响和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品质的奠基石。
      1.具有热爱教育关心学生的宽广心胸
      热爱教师职业,关爱学生身心,方能当好教师、教好学生,在教师岗位上大有作为。现代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呵护过多,应对困难的能力缺乏;生活节奏紧张,各方面压力增大,需要来自包括教师在内的各方面的关爱和引导。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与学生坦诚相见,师生之间坦诚、无拘无束的交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当热情,具有同情心,多采用恰当的鼓励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尊心,建立信赖、理解和宽容型的师生关系。同时,能运用“赏识教育”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用“挫折教育”来锻造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对自己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有足够的承受力。让学生时时感到有一双关切的眼睛在注视着他们,伴随他们渡过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难关,伴随他们健康成长。还能将真善美融化到学生的内心,使其经历一个内化的过程,使学生的心灵得到质的升华。
      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仅教会他们知识还不够,还要出于关心爱护每一个心灵的意识出发,在教书的同时“育人”,这是教师的责任,也是一个称职的教师所必备的品质。教师既是学生现在的引路人,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设计师。教师只有怀着对教育的热爱,对每一个学生成长的关心和希望,才能在平等的基础上善待每一位学生,针对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基础好坏因材施教,既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大教育家孔子正是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关心每一位学生、善待每一位学生,发展性地指导每一位学生,才能收获得桃李满天下的丰硕果实,培养出一大批杰出的人才。从而也成就自己大教育家的事业和英名。[1]
      2.从道德义务的角度确立教师的高尚“师格”
      大多对教育义务践行彻底的教育家,都会将师爱转化为道德义务,有较高的对道德义务的认知水平。康德认为,纯粹出于自然爱好而偶然性地履行的义务不具有道德价值。只有出于道德义务心而克服了“自然爱好”(或非道德冲动)的行为才具有真正的道德价值。这是因为只有面临和经历过道德冲突考验的义务和品质才是靠得住的。教师在履行道德义务时往往会遇到考验道德意志的情境。而每一次道德意志的考验都会提升教师的道德水平。[2]教师道德义务确立有益于培养高尚的“师格”。因此,教师道德义务的真正确立反过来有益于教师道德动机的增强、水平的提高,形成高尚的“师格”。
      教师要努力培养自己的道德义务认知水平,认识到教师、教育所肩负的责任和重担,将道德升华为一种荣誉和使命。也才能体会到从职业中获得的满足:在知识结构方面自求自得的充实感,在精神寄托方面“育天下英才”的自豪感,在人际沟通方面有师生相处融洽和谐的亲切感,从而将责任和义务内化,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理想,并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形成良性互动和循环。教师不应仅仅把教师这个职业看成谋生的手段,教师才会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去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
      
      能为人师:深厚的知识素养,富于创新和研究的技能
      
      教师应该是具有深刻知识内涵和文化气质的典范,一个没有广博知识、没有科学视野的老师是不可能有影响力的。
      1.教师应具有渊博的知识和过硬的教育能力
      自古以来,身为一名合格教师,首要一条就是具有深厚而广博的学识。我们都知道,一个理想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三个方面,那就是: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对所教课程有精深的认识,还应有广博的知识。加里宁曾经谈到:“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当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为了要善于自觉地在一定方向上影响学生,这就要教师本身是个文化程度很高的人,并且我老实地说,要甚至是个学识很高的人。”[3]教师具有渊博的学识和素养,才能对学生的学习具备指导能力和影响力。例如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还应该对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科技、文化、法律、逻辑推理等领域都有所了解,对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生活习俗、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思维习惯诸多方面的知识都应略知一二。这样,课堂就成了异国风情之旅、科普知识讲座、鲜活的历史人物介绍和热门话题讨论,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自然能充分调动起来,从而积极参与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
      同时教师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一个大学教师有了较高的学术水平,只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而掌握有关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则有助于解决怎样教和如何教得更好的问题。所以教师应该自觉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熟悉教学组织的步骤和基本的教学原则,才能正确地选择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最佳教学方案的设计和研究,设计颇有新意、效果最佳的教育教学方案,包括确定目标、安排结构、运用方法等一系列环节。教师不仅要胸中有“纲”,而且要目中有“人”,即从所面对的学生的特定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到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接受能力,把大纲的共性要求与学生丰富的个性特点有机结合,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战略高度出发,别具匠心地“肢解”教材、“重组”教学内容,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去,通过引导、点拨、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从内心需求出发参与到教学进程中来,以获得教育实践的新颖性和高效率。
      2.教师应成为教育的研究者
      由教师来研究改进自己的专业工作乃是最直接最适宜的方式,让教师成为研究者也是教育发展最根本、最有效的动力。教师是教育的执行者,是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参与者,当然也就是最容易发现问题的人。但如果教师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永远无法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实践者。[4]因此,教师应当具有这种“行动研究的素质”, 教师不应是教书匠,而应是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
      教师研究对教师意味着确信自己有能力构建知识和改进他们的实践。采取研究的态度能够从一个否认个人尊严和迷信外部权威的制度中,把教师和学生解放出来。因此,需要教师自己行动起来,树立科研的意识与态度,积极参与到教育科学研究中来,才能改变职业形象,使教师职业成为令人尊敬与羡慕的职业。[5]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目前在我国进行得如火如荼。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过去作为教科书和课程编纂者的忠实执行者、实施者的被动角色,积极参与到课程开发研究中,要从过去的教教材转变到现在的用教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社会和学生的需要,不断调整改进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中探索创新,不断地总结教育规律和教育经验,形成教育理论,以创新的研究成果指导教学实践,使教师成为理论的创新者、实践中指导学生长足发展的教育家。
      教育科研能力是根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教育反思和理论创新等能力层级。所谓教育反思,是指教师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实践作出严肃地反观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一己所短或瑜中之瑕,努力探究补救途径,也要擅长总结自己或同行成功的教育经验,从中提炼出某种可供借鉴、蕴含着推广价值的精华,为模式创新、理论突破夯实根基。所谓理论创新是指教师善于从经验形态跃升、从而突破学科教育或教育基本理论中某一既成框格,构建新的模式,直接或间接地产生显著的教育效应。简言之,在现代教育条件下教育科研能力无疑是一种可以直接转化的教育生产力,理当内化为教师自我完善、积极适应新角色规范的内在需求――这也是本质上区别于传统教育,顺应新世纪全球教育发展宏观走势的一种“现代教育文明”。
      
      善为人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
      
      教师性格特征对教学、教育工作具有显著的影响,一个真正具有魅力的教师必须同时具有知识的魅力、人格的魅力来影响学生。情感智慧确定教师的人格,教师的学识、能力、性情、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融铸成其人格魅力,这是一名教师吸引学生力量的主要源泉。学生因敬其师,因信其道。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更多表现出积极的性格特征。
      1.教师健康的人格特征突出地表现在个人有远大的理想,热爱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有理智而稳定的心理特征,良好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
      如果教师经常为不良情绪所困扰,并且不能进行自我调节,在性格方面存在一定缺陷,那么就一定会把很多负面信息诸如烦恼、怨愤、紧张迁移到学生身上,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效应,进而影响到学生良好性格特征的形成。教育家乌申斯基有一句名言:“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因此,教师自身的性格特征,就具有和其他职业不同的、更重要和更广泛的作用。良好的个性品质对于教师工作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教师要提高工作效率,并使工作富有成效,就必须重视培养和陶冶自己的性格,使自己具有自信、坚强、乐观、进取、百折不挠等优良的性格。
      2.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是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是社会进步的价值尺度,是教师自我完善的最高境界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善统一,凡是成功的教师,无论处于哪个级别的学校,无不以其人格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发展。[6]因此,教师不仅要在自己讲授的课程中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通过榜样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师人格力量的重要内涵,这种人格魅力表现为健康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走在时代前列的学识。教师教育学生,不仅要用丰富的学识教人,更要用自己的品格教人,即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行为去影响、启迪和感化学生的心灵。
      
      学为人师:具有不断进取终身学习的精神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发展迅猛无比,知识积累与淘汰的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社会的变化和观念的更新也是日新月异。学习型社会对教师教育事业和教师终身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教师理应成为学习型社会的典范,教师不可能通过一次教育终身受用,通过一个阶段的教育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也难以适应所从事教育工作的新要求。[7]因此,教师需要终身学习获取渊博学识,铸就教师的知识和人格魅力。
      1.教师应具有永不满足、执著追求的精神
      教师肩负着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崇高职责。面对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教师必须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做一个永远受学生尊敬、被学生喜欢的好老师。要做到这些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知识,而且要孜孜不倦地探索新知,求新索异,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文件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公式:教学质量等于(学生加教材加环境加教法)乘以教师。可见教师素质分值越大,乘积就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过去常讲的“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一桶水”也好,“一车水”也罢,终究有用完的时候。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始终保持求知的热情与动力,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应当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潮流,加强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2.具有追求新知和不懈探索的精神
      现在的学生身处这样一个繁杂的飞速变化的时代,各种各样生活和心理的问题困扰着学生,也对教师提出了挑战,而了解他们的特点和面对的问题才是解决的关键。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原有的科学体系发生了改变,许多高科技和新技术等前沿的、综合的、实践的问题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进入到我们的课程内,学生的好奇心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强,作为教师就必须要了解学科前沿的知识和发展。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他教育技术的发展在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的同时,也要求教师能对各种教学媒体进行恰当的、娴熟的组合和运用。需要教师对信息传播基础设施及相关科技知识了解和掌握,熟练地从网络的各种载体中获得信息,并有效地使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去。当今时代重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求教师将对学生这方面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创造力开发者的教师,培养学生的创造习惯和能力,教师只有自己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才能引导学生创新,才能在教育教学中融入创新的元素。面对这一切挑战,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迅猛发展的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1] 郑云花.从孔子的人格魅力谈当今教师的教书育人[J].中等职业教育,2007(17).
      [2] 擅传宝.论教师的义务.
      [3] 陈桂生.师道实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
      [4] 季春阳,廖志刚.在高师教育中实现“教书育人能力”的再生产――如何在高师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教书育人能力.
      [5] 宁虹,刘秀江.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J].教育研究,2000(7).
      [6] 吴丽萍.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中等职业教育),2005(10).
      [7] 王建磐.中国教师教育:现状、问题与趋势[J].教师教育研究,2004(9).

    推荐访问:之道 为师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