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贫困生在勤工俭学中的人格磨炼】 贫困生勤工俭学

    时间:2019-01-12 03:32:17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      贫困生问题决不是一个贫困的问题,而是一个家庭和社会的问题。家长为了子女的学费忧心忡忡,难以安心工作和生产。家庭经济差的学生,进入大学后,生活中的吃、穿、用与同学都不能比,深感贫困的无奈,坐在教室里,脑子里经常想着下学期学费从哪里来?心理压力很大,自卑感很强,整日烦躁不安,苦闷忧愁。贫困生因缺乏基本的学习生活条件,四处奔波打工,身心严重受损,学习精神不集中,学业受损,影响其长远发展,而对未来迷茫悲观,感到前途无望,对社会持悲观、否定甚至极端的观点,严重地阻碍了贫困生的成长。对我校100名在校从事勤工俭学的贫困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00张,收回100张,具体见表1。
      对所调查的12个问题中,每个问题每人只填其中一项,不记名、不统一收卷,由学生本人投到特定的收票箱,一天之内完成。
      从以上调查问卷可以看出,超过50%以上的贫困生抑郁、焦虑、苦恼,心理上谨小慎微,时有意志消沉的思想萌芽,愿意通过勤工俭学来解除燃眉之急,他们没有怨恨,也不悲观,努力学习没有敌意,绝大多数通过帮助、教育能正确对待贫困,最担心的问题是交不起学费。而刚入学的贫困学生与二三年级的贫困生在心理状态上就有一段距离。新生中的贫困生多自卑,不愿说出贫困,怨恨、消沉。通过一年的学习教育,生活感受,社会磨砺,勤工俭学,到二三年级精神面貌都有一定的提升。往往在一年一期的贫困生双休日打扫校园卫生大都低着头,埋头干活,不敢也不愿正视来往的同学及行人,更没有与别人打招呼的可能。到三年级经过两年的锻炼,都能坦然地面对社会、面对老师和同学。贫困生是校园里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殊群体,他们不能正常的大众化消费,人际交往显得拘谨,思想很复杂,忧虑的问题比一般学生多,承受的压力比一般学生大。
      
      
      帮助贫困生打开心结
      
      从我校贫困学生来源调查显示,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老、少、边、山、穷”地区的学生。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确立,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也逐步扩大,人们经济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加上招生并轨,学费制度改革,这些地区来的学生则难以脱贫。二是城市下岗职工的子女,由于企业脱离了计划经济的轨道,在企业改革的大浪冲击下出现关、停、并、转。在计划经济下,一些老实、肯干,以企业为家而文化素质不高, 没有一技之长的工人下岗,而重新组建的新型企业无法再聘用,家庭收入急剧下降,他们的子女成为城市贫困生。三是一些病残家庭的子女,在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人不少。在城市,由于政府不再承担干部职工的医疗费用,医保所支付的金额很有限,那些长期患病身体状况欠佳的人,既不能获取劳动收入,又要担负长年高额医疗费用,成为贫困户。四是孤儿,他们无依无靠,从小学到中学全是慈善机构、社会人道、政府福利等方面的资助,上大学后顺理成章地进入贫困生行列。由于贫困生处在一种特殊的环境下成长,其精神状况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刺激,大家一谈到大学贫困生就有一种被扭曲的“形象”。感到他们的精神面貌有一种无形的压抑。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总数达到了300多万人,各高校贫困生的平均比例高达25%。如果按目前全国平均经济状况比例,将学生月生活费低于150元的确定为贫困生,低于90元的则为特困生的话,我校贫困生占40%多,特困生5%左右。从当前社会发展和人文精神来看,贫困生问题远不是单纯的金钱和物质救助就能解决的,它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立良性运作的扶助机制和多方面配套工作的跟进,让他们从思想上和精神上真正脱贫。如果把贫困生作为校园品头论足的话题,看到他们穿新衣服就议论“贫困生还买新衣服”,看到他们打扫卫生就不屑一顾“贫困生就是那些打扫楼道、教室、公共活动场所的人”,看到他们吃得多一点就说“这么能吃,难怪给吃穷了”。这是对贫困生道德的不公。只有尊重学生,平等的交流才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要脱贫,除了经济救助外,还要给贫困生一个美丽的心灵。适时给予心理疏通和情绪疏导,减轻贫困生心理负担,关心贫困生的精神救助。建立起贫困生档案,开展咨询,解决疑难问题。把学校的行政扶助命令改为师生单线联系,为贫困生找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使他们在锻炼实践能力的同时有获取劳动报酬的满足感。创造条件让贫困生参加各种活动,打开心灵之窗,观赏风景。要尊重贫困生的劳动,不在贫困生面前炫耀富足,让他们享受平等的对待和民声的关怀。
      
      
      让爱心照亮希望之路
      
      贫困不是谁的错误,它应该作为前进道路上的动力,不应该是阻碍。既然已不可避免,那就坚强地面对,明智地思考。精神救助来自多方面,最重要的是靠自己。在全社会都在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精神生活的同时,贫困生自己也要奋力挽舟,勇对人生。我校是一所高等医学专科学校,每年老一批勤工俭学的学生走了,新一批贫困生到来时,我们都抽一部分时间培训,从医学心理学,从人文精神方面给予引导、鼓励。不可否认,拥有财富是很多人的向往,但真正“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毕竟很少,更多的来自后天的努力,没有后天努力,财富再多也会坐吃山空。财富也不仅仅是金钱积累,它包括了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一个人的价值和地位也不能用金钱衡量,在于他回报社会所做的贡献,把这些道理给贫困生讲清楚。我们在界定贫困生勤工俭学时,先由系部摸底推荐,经本人申请,再个别谈话,通过信函和电话与申请人所在的乡、村或单位联系,情况属实后确定。每年我校先后提供不同类型的岗位近百个,就勤工俭学这一项学校每年付出的资金约15万余元,基本上解决了贫困生因生活而辍学的问题。每次新的勤工俭学的同学第一个星期笔者都亲自带领他们上岗,以便及时协调突发的问题,直到他们解除了心理障碍,能胜任工作为止。定期召开恳谈会,开学有布置,期末有检查,每次发放勤工俭学报酬时有讲评。由于正确引导,领导比较重视,加上学校舆论的正面导向,很少有勤工俭学的贫困生因家庭经济拮据、生活困苦无助而出现心理上的自卑、抑郁、焦虑等,一般都能在勤工俭学的过程中得到纠正,没有给学校造成不安定因素。只有对人和人的本性有了彻底的和充分的认识,从而得出教育人所必须的一切知识,才能使教育开花结果。相反,任何一个没有精通人性科学的理论和技巧的人,很难把人教育成为更好的人。我们问卷调查了前后两年参加过勤工俭学的100名贫困生, 发出问卷100张,收回100张,情况如表2:
      以上调查仅限于二三年级勤工俭学的贫困生,所调查的问题中,每个问题只填一项,不记名,不统一收卷,由持卷人填好投到特定收卷箱,一天内完成。从以上可以看出,50%以上的贫困生向往轻松愉快、自由欢乐的环境,羡慕别人按时上课,节假日得到休息。但是由于迫于生计,经历了同龄人所没有的磨练,所得到的报酬基本用于生活费。为了学习的继续,只好牺牲休息时间,在节假日里打工,因为他们能得到报酬,减轻生活压力,所以仍然选择继续勤工俭学。
      以上可以看出,通过勤工俭学,他们最大的收获是得到回报,减轻了生活压力,平衡了心态。为了为自己解除困境,可以忍辱负重,从另一侧面也可以看出,他们已习惯了勤工俭学,只要自己看得起自己,不在乎别人如何看。勤工俭学在贫困学生中虽然不是 一支最好的歌,但是一支可以唱下去的歌。

    推荐访问:磨炼 勤工俭学 贫困生 人格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