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中学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策略

    时间:2019-01-10 03:26:2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指反映物质的性质、存在、制法和用途等多方面内容的知识,为促进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根据化学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规律,教会学生学习化学的策略。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 学习策略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本知识构成,是学生学习其他化学知识的基础,知识点较多,涉及面广,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实用性强。长期以来,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一直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其原因主要是需要记忆的内容太多,许多物质的性质、制备、检验等涉及大量的化学方程式,比较容易混淆,学生感到“好学难记”、“张冠李戴”和“易学难用”。如何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元素化合物知识,将零散庞杂的内容整理为较有序的材料,在遵循一般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我认为应重视以下学习策略的应用。
      1.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
      科学实验表明,人的各种感官受到的刺激都会在大脑中留下痕迹,当多种感官参与,多种刺激叠加后,能增强识记的效果。许多物质的性质、存在、制法和用途等元素化合物知识,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或者听教师讲授,往往很容易看懂或听明白,但却难以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实际情况经常是学生“一听就会,转眼就忘”。因此,应充分调动各种感觉器官(眼、耳、口、鼻、手、脑,等等)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全面的观察和体验。观察时不仅要用眼看,而且要用鼻闻耳听,甚至用手摸。只有多种感官协调配合,才能达到一面准确观察的目的。如观察一瓶氯气时,可指导学生看氯气的颜色、状态,闻氯气的气味,听氯气与氢气混合光照的爆炸声。做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实验时,引导学生注意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手去感知试管外壁的变化。像这样多种感官并用,从而从各个方面明确感知化学事实,增强其记忆的鲜明、准确程度。
      [案例1]以金属钠与水的反应为例,说明如何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学习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将一小块钠投入盛有蒸馏水的小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学生讨论并回答。
      (1)钠熔成一个光亮的小球,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熔点低、密度比水小。
      视觉:熔点低、密度比水小。
      (2)小球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响声――说明有气体放出,推动小球四处游动。
      听觉:反映剧烈,有气体放出。
      (3)小球逐渐变小,最后消失。
      视觉:反应快,金属钠反应完;触觉:接触小烧杯外壁,微热,反应放热。
      (4)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视觉:溶液变红――说明有碱性物质NaOH生成。
      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要求学习者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听明白的层次上,一是要善于观察,将所学内容与身边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以加深记忆;二是要勤于动手,尽量创造条件自己动手做实验,既可以利用实验课进行实验,又可以设计简易装置进行家庭小实验、课外实验等,通过做实验来学化学[1]。更重要的是,在实验中不能仅仅动手操作,在动手的同时还需要用眼、用耳朵去观察,在观察的同时积极动脑思考,将实验、观察与思维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通过对实验的操作和观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又可以通过对实验的思考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使枯燥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变得生动深刻,增进学生的记忆[1]。
      2.精加工策略
      精加工策略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信息之间的附加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与记忆的策略。精加工策略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住元素化合物知识,并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添加、构建或者重组。如常见的类比法、比较法、究因法等。已有的研究表明,能否运用精加工是成功学习者与非成功学习者的重要区别[1]。
      (1)类比法。类比法是依据两个(或两类)不同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将一个对象的特殊属性迁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从而做出可能判断的逻辑推理方法,它是精加工的重要方法。例如,氯水、二氧化硫、过氧化钠、活性炭都具有漂白性,教学时可将它们的漂白原理给学生进行类比分析,通过类比。学生知道氯水、过氧化钠的漂白是由于过氧化氢有强氧化性使有色物质褪色,二氧化硫的漂白是其和品红发生加合反应使品红褪色,活性炭的漂白是因其有很大的表面积有较强的吸附性使有色物质褪色。
      (2)比较法。比较法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易混淆的相关事物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比较也是一种常用的精加工方法。例如,在学习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时,把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水溶性)、化学性质(热稳定性、与酸、与碱、与盐反应的情况)、检验方法采用比较,可以对二者理解得更深透。经过比较后,既掌握了元素化合物知识之间的差异,又可以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也更易于掌握新知识。
      (3)究因法。究因法就是通过分析推理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例如,在卤素复习中,先让学生自行整理卤素知识,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找出知识主线――Cl的化学性质。利用精加工学习策略中的对比、类比法推出其余卤素的知识,通过分析――“为什么卤素元素化学性质相似?”“为什么物理性质有递变规律?”,从而引申到元素周期律的问题,并对其他几族元素知识的学习起了一个示范作用。从已有知识的网络扩展到整个元素知识的大网络。类似这样利用分析、推理解决新问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精加工是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简单的精加工策略学习入手,逐渐加大难度,过渡到能根据元素化合物模块内容的特点较为综合地进行精加工。同时要注意控制教学的节奏,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与时间,为他们创造能够进行精加工的条件。
      3.联系和对比策略
      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最突出的矛盾是如何克服内容繁,头绪多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最好的办法是要找到知识的内在联系,即突出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对比[2]。
      尽管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相对庞杂,但是它们并非是一些孤立知识点的简单堆砌,相反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1]。将外观上看来好像孤立的凌乱的知识,依靠在一定条件下的化学反应和互相转化,突出知识的纵的化学反应,互相转化,以及化合价的变化等。同样在学完其他元素化合物以后也可以作类似的探索和研究。例在研究元素化合物知识纵向联系的基础上,如果再运用横向对比,不仅可以使知识连成线,而且可以结成网。例它们的性质及化合价等方面进行比较,加深对两个体系的认识。此外作为横向比较的内容除了在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进行外,在其他方面进行比较的内容还是很多的。例如,氢气和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盐酸、硫酸和硝酸等物质之间的性质比较,都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学习质量和加强记忆。
      在重视和认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联系和对比时,还应注意反应条件的联系和对比。因为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的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等条件的影响下,生成物可以不同,有时甚至可以影响反应能否发生和进行。要注意纠正学生只记反应结论,忽视反应条件的错误倾向[2]。
      4.组织策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储存而是检索,而检索的关键则在于结构组织。如果知识在头脑中无条理地堆积的话,不但检索提取它存在困难,而且迟早会被遗忘。如果能够把零散的知识组织成结构整体,则将大大增强记忆的牢固性,并提高检索提取的效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多、分布广、材料琐碎,再加上不容易记忆,学生常常感到知识杂乱无章,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注意及时整理、归纳,而是简单、机械地记忆在头脑中,就会导致学习的困难。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学生感觉都记住了,但在解决问题时却束手无策,难以提取所需要的知识。孤立、零散的知识在头脑中堆积越多,越不利于提取,无法提取的知识就变成了僵化的、无价值的知识,无法用它去解决任何问题[1]。
      组织策略指将元素化合物知识按照一定的线索进行整理、归类或编码,使信息由繁到简、由无序到有序贮存在头脑中,它不仅能有效地利用于材料的识记与提取,而且能有效地加强与提高对知识的理解与表达。组织策略是优秀学生的常用策略,优等生比学习困难生更善于使用组织策略[3]。
      (1)记忆的组块化策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记忆的信息容量是有限的,米勒认为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7+2个组块,这个数量是相对恒定的。例如,有一列数字1951199218491948199419851979,以孤立的数字来记,28个组块,超过了短时记忆的容量,难记;但如果将它组块化为1951,1992,1849,1948,1994,1985,1979,则只有7个组块,容易记。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将元素化合物知识组块化,提高学生记忆的速度与效率。
      (2)聚类组织法。聚类法有利于学习者将新学知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形成一种结构,因此是一种有效的是什么物质。学生往往无从下手,教师可引导学生一起归类出A、B物质的可能情况:
      通过前后联系,强化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纲要组织法。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引导学生组织学习材料纲目要点,可减少记忆负担,有利于抓住化学学习材料的精髓,把握其本质要点。纲要是“大容量”的知识组块,能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整体性、跳跃性,有助于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例如,运用标题纲要策略比较晶体熔沸点高低,归纳组块:
      小,熔沸点越高2.离子晶体比较离子键强弱→离子半径、离子电荷: 据晶离子半径越小、电荷越大,熔沸点越高3.分子晶体比较分子间力组成结构相似的分子 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摇
      总之,元素化合物的学习策略,重在学法的指导和典型知识的归纳、总结,有序检索、储存,并关注各类知识间的渗透,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王祖浩,王磊.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王志琪,李希显.中学化学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化学元素 化合物 策略 中学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