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作文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时间:2019-01-07 03:34:2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特级教师余映潮说:“课堂上的朗读,小而言之,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极为重要的正确途径;大而言之,是教学改革和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培养文明的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可见,有效性朗读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把学生引入最优的朗读境界,真正落实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有效参与呢?
      一、读出层次――循序渐进
      朗读的层次性,宋朝朱熹早就注意到了,即:“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的过程,是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的过程。
      的确,在了解学生认知起点的基础上,应注重朗读的层次性、渐进性和规律性。有位教育专家指出,新授课文要把握好四个朗读阶梯:
      (1)认读读正确,扫清朗读的基本障碍。
      (2)连读读流利,感知语言的基本意思。
      (3)精读有情感,培养有感情朗读的能力。
      (4)熟读记于心,丰富学生语言积累。
      这与朱熹所说有异曲同工之处,使我们了解了正确的读书方法和清晰的的读书层次。
      不仅一篇课文如此,语文每一册教材也都体现了不同的侧重点和明显的朗读层次。
      二、读出乐趣――乐此不疲
      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
      1.范读引领。
      范读是最常用,也是很有效的朗读方式。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可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范读,使学生视其人、闻其声、悟其情。同时,教师声情并茂地示范朗读也会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如于漪老师在讲读《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时,让范读成了叩开学生心灵的敲门砖,使学生从范读中体会到了人民对周总理深沉的思念和无限的热爱之情,从而投入到课文特有的情境中。
      2.植入想象。
      想象阅读的最佳途径是猜读。萨特曾经这样描述:“阅读时,你在预测,也在等待。你预测句子的末尾,预测下一个句子,预测下一页书。你等待它们来证明你的预测是否正确。”在这种阅读状态中,“创作”与欣赏合为一体。
      例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可引导学生根据菲利普夫妇的性格进行合理想象。如果他们遇到富于勒会怎样,而遇到穷于勒又会怎样?学生交流完自己想象的情节后,就会产生一种通过朗读来验证猜想的迫切感。
      3.评价激励。
      通过评价提供反馈信息,可以不断调节朗读训练的动态过程,有利于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与方法,使其向预定的教学目标靠近。
      有情有趣的朗读评价不仅能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而且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如在朗读高尔基的《海燕》最后三小节时,有位同学语气平淡,缺乏激情与气势。我开了个玩笑:“看来这只海燕为迎接暴风雨的到来劳累过度,现在已筋疲力尽了。我们很理解你,你先休整一下。同学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战斗就要打响了,后继者在哪里……”通过评价,再加上赛读、挑战读,学生的好胜心理被充分调动起来,也感受到了朗读有趣。
      4.角色扮演。
      分角色朗读,可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感受作者之情,从而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又启迪思维,发展表演能力和表达能力。
      如教《皇帝的新装》,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从描写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句子中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并引导他们用不同的语速、不同的语调来朗读。
      5.配乐激情。
      乐曲有着优美的旋律、美好的意境。配乐朗读,可以创设情境,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心情,提高注意力,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在进行配乐朗读时,应注意乐曲的意境、格调和旋律,以及是否与课文内容相协调。
      如教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可选择二胡曲《江河水》为课文前三个自然段的朗读配乐,既渲染气氛,又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从而准确领会特定环境下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读出个性――百花齐放
      有感情的朗读是感悟语言的有效方法,真正意义上的朗读应该是情感体验的表达、心灵碰撞的勃发。不同的学生因为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等因素的千差万别,对文章的情感和意境的体会是不同的,朗读的处理方式也各有特色,所以“有感情朗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因此,老师要做的是带着学生进入文本,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感悟。那么该如何激发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呢?
      1.把握文本的基调,铺设恰当的感情场。
      可以说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情感基调。如果教师能用心设计课文的导语和过渡语,创设美好的语境,把握好课文的基调,就能把文章的情感通过朗读较好地表现出来。
      如《不朽的失眠》可在低缓、略有感伤的音乐烘托下,动情地给学生朗读精彩的片断,让整个课堂沉浸在一种充满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忧伤的内心颇不宁静的情感氛围中,这样学生就能很贴切地体会分析相关词语、句子。
      2.结合文本的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触及人的精神世界。”没有情境的教学如一杯清淡的白开水,学生是品不出味儿来的。在阅读教学中,应运用情境创设法,将学生引入情境,借助朗读,去想象,去体会,去理解,去表达,使朗读达到语言与语境的融合、情感与情理的结合、体会与表达的结合、情思与情趣的一体。
      如在教《“诺曼底”号遇难记》时,教师可借助《泰坦尼克号》的录像资料来营造氛围,再现情景,把学生带入课文悲怆情境中。
      3.提供文本的背景,尊重个性的解读。
      有的课文如果离开写作背景,就会使人觉得简单,缺乏厚重感。有些课文则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难以理解,更难以读出感情。这类课文就需要师生课前查找相关的资料,为上课时理解课文内容,进而有感情地朗读做准备。
      《呼兰河传》无疑是属于前者,为此我投影相关背景,从“失家”、“失爱”、“失功”三个角度介绍萧红短暂的一生。我边用缓慢、沉痛的语气朗读背景资料,边播放背景音乐《假如爱有天意》,以创设哀伤气氛,调动学生情绪。我又安排学生进行朗读:“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感悟萧红的内心世界,自由读28小节。关于这小节,有人认为应当用舒缓的语调读,有人认为应当语气急促,一口气读下去,有人认为应该‘喊’出来,你认为该怎么读?为什么?选择自己认可的朗读方法,沉浸其中读。”虽然是短短的一段话,每个人的感受不同,同样是有感情朗读,每个人的语气也是各不相同,但都是那样的有滋有味。
      总之,朗读是语文课的灵魂,教师要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效率,让有效的朗读成为语文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学生的语言和精神在“读你千遍也不厌倦”中得到同构共生,让课堂教学真正达到最优化。

    推荐访问:也不 厌倦 读你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