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中国高等教育如何走阶段性创新模式] 少教多学课堂模式研究阶段性总结

    时间:2019-01-04 03:31:4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适应现在社会的需求,成为高等教育研究者、管理者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美国历史上成功的高等教育制度创新模式的阐述,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的创新之路提出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高等教育创新 大型教育阶段 阶段性创新模式
      
      人类正走向知识社会,高等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等教育创新不仅直接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适应现在社会的需求,为建设创新性国家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成为高等教育研究者、管理者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高等教育制度指高等教育机构与相应规范的结合体,其本身具有高度复杂的性质,故高等教育制度创新过程必然具有高度复杂性。高等教育制度是社会的整体制度的组织部分,有着与其他任何制度相同的性质与功能。因此,文中提出的高等教育制度创新模式(阶段性创新模式)不仅受其他学科知识和实践领域的影响,而且能够对其他学科知识和实践领域具有启发。
      “阶段性创新模式”即预先计划制度创新阶段,将整个制度创新过程分为“提出构想―创新实践―制度化延续”三大阶段。“提出构想”是指分析现存高等教育制度的缺陷和不足,描绘符合社会发展的理想前景,探讨创新方案。“创新实践”是指实际的制度创新过程,并且在各个环节和层面具体地展开。“制度化延续”是指制度创新取得成效之后,努力使创新成果融入高等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成为制度内容。“阶段性创新模式”将整个创新过程分成阶段,逐步逼近创新目标。实践表明,这种模式往往能够取得理想的创新效果。贯穿于19世纪中叶,历经多个阶段的哈佛大学教学选修制度创新就是美国高教史上典型的“阶段性创新模式”[1]。
      19世纪40年代,哈佛大学便开始了教学选修制度的探索和创新。在这一时期,哈佛选修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允许二年级学生选修数学、拉丁语、希腊语和英语;将数学课程分为三类广度、难度和深度不同的课程供学生选修。但是,这一时期的美国教学制度创新是在围绕古典课程的前提下推行的,因而未对整个高等教育制度产生明显的冲击,对美国社会的影响不大[2]。19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变化加剧,都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新兴产业涌现,美国社会需要医生、律师、工程师、管理学家、经济学家,需要无数的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人士,这一切呼唤大学能培养出符合社会的优秀人才,高等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先前哈佛大学的课程已经远远落后于社会需求,无法适应新的时代。此时,哈佛大学推行课程的选修制度,运用选修制度冲击古典人文课程,引进新兴的实用科学知识。1872年至1885年,哈佛大学先后取消了四年级、三年级、二年级的全部必修课程,压缩了一年级的必修课程。至此,哈佛大学教学过程的选修制度正式确立。许多年后,这样的选修制度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主要教学制度,并对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教学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选修制度的确立,使大学摆脱了单纯的古典人文知识的约束,能够直接响应社会需求。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鲜活的实用知识走进了课堂。选修制度的重大意义是:改变了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促进了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重建了高等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
      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向美国高等教育发起挑战。哈佛大学的职能从单纯培养有教养的人发展到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三种职能并重。哈佛大学选修制度的确立及其意义,可谓是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典范,其创新过程是阶段性推进并走向成功的。这一实践的成功说明了制度创新既拥有一定的基础,又面临阻力和困难,阶段推进模式是一种合理的、成本低的、效益显著的制度创新选择。
      美国学者马丁特罗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其论文《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量的发展和质的变化》中提出了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经历了精英型、大众型、普及型三个阶段。其中对在校率(适龄人口入学率)给出了具体指标:高等教育适龄人口(18―22岁)入学率在15%以内为精英型高等教育阶段;16%―50%为大众型高等教育阶段;50%以上为普及型高等教育阶段。我国从1999年开始的高等学校扩招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199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0.8%,2002年则为15%,2003年已经达到17%,2006年全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达到25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3]。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型教育阶段转为大众型教育阶段。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型教育阶段,带来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难题,如办学资金、相关制度、就业出路、师资设备等。如果高等教育还延续精英型教育方式,那么很多问题都无从解决。比如用单一的文化成绩标准来选拔大学生,不符合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要求;不改变教育模式,就会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社会脱节,造成新“学习无用论”;用老套的培养方案培养出的毕业生,更不符合社会职业多样化的需求;不改变大学毕业生只在城市就业的思想,只会导致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因此高校需要改变传统的办学理念,创造一条符合我国现有国情的高等教育制度之路。然而,我国高等院校多,在校学生基数大,学校结构复杂多样,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要想彻底被打破,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创新之路艰难可想而知。所以,要彻底改革高等教育制度,必须走阶段性的创新之路,先根据现存的缺陷,从高等教育多元化、层次化及个性化等方面入手,提出新的制度,再在一部分高校展开制度创新试点改革,在展开工作的同时不断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不断对方案进行修改,在效果显著后在全国高等教育中推行该项制度。
      
      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制度创新模式――美国的案例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12).
      [2]许庆豫.国别高等教育制度研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27.
      [3]徐力,徐辉.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制度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1,(04).

    推荐访问:阶段性 中国高等教育 模式 创新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