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策略初探】

    时间:2019-01-03 03:23:11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 本文针对传统教育模式下,只注重教学效果,忽视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单一教学观念和方法,根据新课程目标要求,从体现教学目标科学性,提升教学活动成效,抓住学生学习主体性,提高学生能力水平,注重数学问题多变性,促进学生思维创新,凸显学习个体差异性,实现学生整体进步等四个方面,对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进行了初步阐述。
      关键词: 新课标 初中数学 教学实效性 学习能力 学习实效
      
      长期以来,由于中考政策和片面追求高升学率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束缚,学校学科教学采用的是教师课堂认真讲解,学生在讲台下仔细听讲的单向性、单一填鸭式的模式教学,学生在强制教学手段的驱使下,学习成绩虽然得到明显的提高,但学习知识的主动性被压抑,学习知识的创新性过程被限制,导致“高分低能”这一特殊现象的出现。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初中各学科教学中的深入实施,如何在新课标要求下,既实现学生学习成绩的明显提升,又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实效性,已经摆在了广大教师的面前,亟待破解。我认为,初中数学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实现教学实效性,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体现教学目标科学性,提升教学活动成效
      目标是人们进行努力的方向、是人们进行工作的内在动力。“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由此可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能够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准备工作中,要将教学目标的制定作为备课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做实。在进行教学备课时,教师要抓住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按照“教学目标三维性原则”,将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整体性、坡度性、层次性等特征进行充分的体现,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需要重点讲解的要点,需要进行巩固练习的难点、需要掌握和领会的解题技能等内容,要在教学目标中进行很好的体现。同时,由于教学过程是一个千变万化的动态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有很多不可预测的变化因素,教师可以针对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适时的调度,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灵活性。
      二、抓住学生学习主体性,提高学生能力水平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知识传授的对象,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其自身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学证明:教学措施是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外因,学生本身自己才是内因,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而外因只起促进作用。由此可见,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创设学生学习知识的教学情境,教会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方法和能力,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和能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如:“某风景区的湖心小岛有一座凉亭A,其正东方向有一棵大树B,小明向测量AB之间的距离。他在湖边C处测得A点北偏西45°方向上,测得B在北偏东32°方向上,且BC之间的距离为100米,根据上述测量的结果,请你帮助小明测量AB之间的距离是多少?”我不急于进行习题的讲解,而是让学生先自主进行问题思考,学生通过条件得知,此题实际上是一个求直角三角形边长的问题,学生进行解答的过程如下:解:在直角三角形ABC中,sin32°=BD/BC,∴BD=BC×sin32°=100×0.5299=52.99。cos32°=CD/BC,∴CD=BC×cos32°=100×0.8480=84.8。在直角三角形ACD中,∠ACD=45°,∴AD=CD,∴AB=138。
      三、注重数学问题多变性,促进学生思维创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逐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概括、推理、想象和探索等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及思维品质的培养,要注意培养思维的条理性、敏捷性,严密性和灵活性,实现学生思维清晰,条理清楚。同时要精选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多题一解等有代表性、巩固性和灵活性的习题进行训练,提升学生思维创新能力。例如在讲解“k是什么数时,方程kx -(2 k+1)x+k=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问题时,由于学生只注意到由△=[-(2 k+1)]-4 k・k=4k +4 k+1-4k=4 k+1>0,推得k>-1/ 4。而把当k=0时,原方程不是二次方程的情况忽略。因此,正确答案应为-1/ 40时,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又如在讲解“求证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这一证明题时,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学生经过思考发现,采用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证明,连AD。用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三角形ABD与三角形ADC的面积和来证明、用三角比等多种方法进行证明。教师采用开放性习题进行教学,从而培养了学生通过知识迁移的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及发散性思维能力。
      四、凸显学习个体差异性,实现学生整体进步
      由于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不同、自身的学习水平高低、形成的学习品质强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人人获得学习知识素养的提高,人人获得学习技能的增长,人人获得学习品质的提升”。因此,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要在进行知识教学过程中,借助集体的力量,采取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成学习小组,发挥集体的力量,进行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通过一带一、小组竞赛、知识答题等形式,实现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不同层次,进行分层教学活动,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让学生都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得到学习水平的提升,实现学生整体学习能力和水平的进步。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采用有效教学手段,开展多种教学形式,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真正落到实处,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双提高。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新课标选读(摘要).
      [2]陈世江.改进初中数学教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张仁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初探 课堂教学 新课标 实效性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