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加强语文阅读教学审美观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

    时间:2019-01-02 03:25:42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教育,本文作者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三个方面探讨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观,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审美观有效途径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一种感性教育、趣味教育、人格教育,是通过升华学生的感性认识来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人格完善的一种教育形式。审美教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强化审美意识,并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人生的思考,建立起健康独立的人格,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
      
      1.感知美――抓住审美元素,重视诵读体验
      
      1.1 抓住美的元素去感受美。
      一眼见到就使人愉快的东西才叫美。这说明美应该首先表现为外在的形式。审美教育更倾向于审美的内在倾向性,而审美教育绝对又是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如果形式是内容的表现,那它必然和内容紧密相联系着,要想把它从内容中分出来,那就意味着消灭了内容;反过来也一样,要想把内容从形式中分出来,那就等于消灭了形式。语文课的教育是集知识、思想、情感和艺术于一体的一个总体性教育过程,既深刻、丰富地体现了内容,又有形象、优美的教育表现方式,即文章之美,本身就是内容、形式诸美的和谐统一。
      1.2 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体验美。
      1.2.1 四步朗读,体验情感美。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的作用,能够激发美感、唤起内心视象。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解析,能以声音增强原作的力量。叶圣陶曾提出“美读”的方法,要求在朗读中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折地传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理解。
      1.2.2 朗读欣赏,感知语言美。
      朗读,是通过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并蕴含丰富的感情,来再现作品。它是一种声音的解析,以“声音”这种特殊的形象来再现作品并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当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时,更能激发读者与作者的心灵交汇,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教材的许多作品,长句、短句、排比、对偶等参差错落,抑扬顿挫,形成鲜明的节
      奏感,或富有气势,或回环往复,往往显示出不同的风格,不同的“美”来。
      
      2.鉴赏美――激活审美情感,把握关键要素
      
      2.1 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
      一篇好的课文,必然是作者情动于中、言溢于表的产物,语文教材中所选文章大都或明或暗、或隐或显、或浓或淡、或深或浅地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纸船》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亲爱的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因此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都应注重调动学生自身已有的情感体验,用文本的“情”去触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开课导入时可这样问:“我们每个人都沐浴在母爱之中,可你是否对你的母亲有过深情的倾诉?”导语之后可这样说:“现在请同学们转化自己的角色。你现在是1923年的冰心,你要远离祖国远离母亲孤身一人去陌生的国度求学了。现在班级的教室则是那驶向美国的邮轮。尽管船外是美丽壮观浩瀚的太平洋,但孤独惆怅的你无心欣赏眼前的奇景,而是眼含热泪,在专心执着地叠着一只只纸船。”请学生朗读时可这样问:“谁想对母亲倾诉?”拓展迁移时可以设计这样两个小环节来撞击学生的心灵: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情感,相信你有切身的体验,请你说几句话,表达对母亲的爱;你还能想到其他表现母爱的诗文吗?这样学生就会真正用自己的情感读懂冰心。
      2.2 挥斥想象。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调动学生的联想、想象力,以进入作家创造的优美的艺术情境。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思考、揣摩,体会各类文章中的形象。同时精心设计启发的方式和内容,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新的问题,激发新的想象。以散文为例,学习《济南的冬天》,学生只有通过联想,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文中所描写的秀丽画面,才能感受到作者的心情。而这样的体味,需要教师拨动学生与作者同样心绪这根弦。对于小说的阅读,如《我的叔叔于勒》,教师可在学生阅读时设计一些思考题以训练其联想、想象力:当菲利普一家人去哲尔赛岛时看到船“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时的心情如何?于勒与其兄嫂相遇时,如果于勒此时突然抬起头来,将会出现怎样的场面?教师善于启发、引导,可以调动学生的联想、想象力,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2.3 感悟形象。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优美的艺术形象,增强学生对美的认识和鉴赏能力。《木兰辞》中的木兰这一英雄形象在文学史上具有不平凡的意义。她是一个勤劳的织布姑娘,但当战争到来的时候,勇敢地代父承担了从军的义务。作品通过对恶劣环境的描写,衬托出木兰英勇杀敌的英勇形象,功成不受赏,不贪恋富贵,表现得极其磊落轩昂,而在家里又显示了天真活泼等女儿本色。在讲解这篇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就能认识到木兰这一艺术形象的人格美,并学习她超脱封建观念所表现出的种种可贵品质。
      
      3.创造美――巧借各种方法,培养审美创新能力
      
      3.1 充分抓住契机,发展学生的情感。
      创造美是指人们在感受美、鉴赏美的基础上,运用某种艺术形式或表现手法,创造出美的事物,它是审美能力发展的最高层次。美的创造离不开审美理想。审美理想是追求美、创造美的活动中出现于脑际的一种指向未来的创造性想象。创造性想象是一种将记忆中储存的表象进行创造性的综合,独立创造出新颖、独特、奇异的心理活动。因此,审美理想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语文教材的许多课文声情并茂、文质兼美,学生读后,心潮随人物的命运而起伏,感情同人物的悲喜而共鸣。教师应充分抓住这一契机,因势利导地发展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按自己的审美理想创造新的意境、新的形象或新的结局。
      3.2 提供实践机会,提高审美情趣。
      审美教育不像自然科学那样,用概念和逻辑论证去直接说明某个道理,而是用艺术的形象美和现实生活的美,揭示人生真理。比如,要培养学生感受、想象、鉴赏、审美、表现与创造的能力,我们应给予学生实践活动的机会,如像社会调查、综合实践、社区服务、公益劳动、科技发明、乡土教材、参观访问、废物制作与利用等,都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审美的眼光和创造美的能力。通过这些实践性活动,学生能主动地感受来自自然的诸多印象,然后作出富有有个性的反应,培养审美创造精神。
      3.3 借助多种艺术,活化美的意境。
      艺术是相通的,语文教师经常可以借用其他艺术形式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音乐与绘画在此起了重要作用。音乐是最不可言说的艺术,你能听懂一曲小号,但你不一定能说明白这曲小号;你能听懂一曲二胡,但你不一定能写清楚这首二胡曲。唢呐曲的高亢悲凉,古筝曲的音韵深沉,萨克斯曲的柔肠百转,它所牵动起的百般感慨千种思绪万端情怀,因人而同又因人而异,其滋味、其意味、其况味常常闭眼则有,开眼则无可言传。因此,配乐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手法。比如学习《纸船》时在迁移拓展的环节中可这样设计:“冰心把诗歌折成了一只纸船,你们又可以把你们的爱折成什么呢?仿照《纸船》第三节的格式,将你爱着的人或物作为倾诉对象,写几句诗、并配上乐曲深情地读出来吧。”学生的情感之弦被文本拨动了,才能跳出文本用真情去再创造。所以恰到好处的深情音乐在此时是绝对能触发学生的创造灵感的。
      
      4.结语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是一个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语文教师要自觉运用美学规律,采用多种富于变化的美的教学方法,把审美教育贯穿于阅读教学之中,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感知美、想象美、体验美、理解美,获得审美的愉悦,形成审美感受能力和情感体验,并积累美感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并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美的感受和习惯。
      
      参考文献:
      [1]曹明海.感应与塑造――语文审美教育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
      [2]张相轮,钱振勤.教学美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推荐访问:审美观 有效途径 阅读教学 语文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