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浅论克拉斯内赫和库德科夫对文化空间的建构|克拉斯

    时间:2019-01-01 03:28:2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从人类中心论出发,克拉斯内赫和库德科夫等人在心理语言学派的理论基础上提出文化空间概念,用于表现反映在语言中的文化在人的意识中的存在形式。文化空间的本质特征是对现实的、民族性的虚拟。结构上文化空间包含着认知空间,它核心部分的单位为心智事例。作为表象的心智事例分为先例现象、神灵、神造物和定型。克拉斯内赫和库德科夫构建的文化空间研究以一本辞典《俄罗斯文化空间辞典》的形式固定下来。
      关键词: 文化空间认知空间心智事例
      
      1.文化空间的提出
      
      语言、文化与民族的关系问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最为人所知的是德国学者洪堡特的学说。他对此有一段经典的论述:“人同事物生活在一起,他主要按照语言传递事物的方式生活,而因为人的感知和行为受制于他自己的表象,我们甚至可以说,他完全按照语言的引导在生活……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属于某个人类群体的概念和想象方式的完整体系。”(姚小平,1998:135)洪堡特的学说后来得到了发展和引申,新洪堡特主义的代表人物维斯格贝尔进一步把语言看做思维和现实的“中介世界”,从语言与文化的一体性出发,确立了语言在认知世界中的导向作用。克拉斯内赫(В.В.Красных)和库德科夫(Д.Б.Гудков)所作的文化空间(культурное пространство)的研究思想正是建立在上述学说和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的。
      此外,空间概念在俄罗斯语言学界已有研究。在语言文化学框架下,雅科夫列娃(Яковлева,1994)和克拉夫琴科(Кравченко,1996)分别有研究空间概念的重要著作。他们在著作中不约而同地引用了托波罗夫(Топоров,1983)对比两种空间的思想。托波罗夫人认为,存在两种对空间的理解:牛顿理解的空间和莱布尼茨理解的空间。前者属于物理几何空间,是客观的,“原则上脱离人们对其认知因素”(Яковлева,1994:18);后者属于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由于人的阐释和解读而人格化。语言研究中的空间概念通常糅合了两者观点,既体现了几何空间的特性,又具有符号空间的特性。克拉斯内赫和库德科夫从人类中心论出发,将空间概念和文化连接在一起,用以表现反映在语言中的文化在人的意识中的存在形式,赋予文化空间更深刻的思想内涵,具有独创性。他们把“文化空间”作为自己研究的核心,在俄罗斯语言文化学理论框架下独辟蹊径,建立起具有俄罗斯民族心理学倾向的研究领域,逐渐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语言文化学研究的一个独立方向。
      
      2.文化空间的建构
      
      2.1文化空间概念的确定
      克拉斯内赫和库德科夫将文化空间(又称民族文化空间)定义为文化在人的意识中的存在形式,是由意识表现的文化,是文化在其承载者意识中的存在(Красных,Гудков,Захаренко,2004:10-11)。这里的文化空间实质上讨论的是意识,并且首先是大众意识,它包含着某一民族―语言―文化共同体成员的共同意识,是全体成员现有及潜在的有关文化现象的认识总和。民族文化空间可被看做民族情感信息场,它既是虚拟的,又是现实的,是该语言文化共同体成员存在和活动的空间,并且会在和异文化现象的接触中凸显出来。
      如前所述,从人类中心论出发,牛顿空间是人生存与发展所依赖的外部客观世界,表现为现实的物质空间。莱布尼茨空间指人对外部世界的范畴化、概念化和语言化,表现为人对现实的感知、表象、概念等意识的存在,是一种虚拟的、可以在人的心智精神层面表达的内部意识空间。客观现实进入人的意识,经过人脑加工后,就成为带有“人”性的现实。这时形成的空间是一种不能脱离外部客观世界存在,透过人映射出的空间。克拉斯内赫和库德科夫认为,这种对现实的、民族性的虚拟,正是他们所定义的文化空间的本质特征。
      
      2.2文化空间的结构
      文化空间既然是现实性和虚拟性的统一,那么就包含着社会文化领域中个体及群体对客观世界和现实的认识的总和,也就是包含着认知空间。所谓认知空间,是“以特定方式结构化了的,为具体语言个性所具有的知识和表象的总和”(Красных,1997:108)。认知空间是一种内部空间,表现人对世界的主客观认知,本质上是某种虚拟的心智空间。基于对文化空间内外部的综合考察,克拉斯内赫将文化空间的认知结构分成三层(Красных,1998:45):(1)个体认知空间(индивидуальное когнитивное),即社会成员个体意识中存在的知识与观念的总和;(2)群体认知空间(коллективное когнитивное),即某一社会文化领域(以家庭、职业、信仰等尺度划分)全体成员共同拥有的知识与观念的总和;3.作为某一民族―语言―文化共同体成员共同拥有的知识和观念的总和,即认知基础(когнитивная база)。其中,民族认知基础是文化空间的核心。它被定义为结构化的、具有民族标记性和文化决定性的知识与观念的总和,是某一民族―语言―文化共同体的全体成员必须知晓的(Красных,Гудков,Захаренко,2004:11)。可见,认知基础的构成涵盖了个体、社会和语言文化共同体三个层面。
      认知基础作为语言文化共同体在文化空间的投射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对文化对象物接受与认识的恒常量。要成为民族语言文化共同体的一员必须经过社会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质和目的在于文化的传承。维护传承的基本渠道是语言。这样一来,对民族语言文化共同体的研究就可以转化为对一个民族认知基础的考量,对认知基础的考量又可以转化为对传承它的话语单位的界定、分类、描写和解释。
      
      2.3文化空间的系统构成
      克拉斯内赫等几位学者将可以进入认知基础作为文化空间核心部分的单位定义为心智事例(ментефакты)。这个概念的界定建立在现实与意识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心智事例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划分和系统研究。
      按照信息性和形象性特征,我们可以将心智事例分为三类现象:知识、概念和表象。进入文化空间的心智事例是广义的表象群组,包括表象自身、形象,以及对它们的评价和伴随意义。表象可以分为个人表象和社会表象,在个人身上表现为个人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一方面,人具有集体意志,包括借助传统或社会共识形成的信仰、观念,另一方面,个人有个体意识,包括借助经验或理智形成的思想和形象。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相互支撑、互相补充。
      按照统一性与多样性、原型性与原型空缺两大对立标准,我们可将作为表象的心智事例分为先例现象(прецедентный феномен)和定型(стереотип)两大类。先例现象又可以分为先例情境、先例文本、先例名、先例话语。克拉斯内赫和库德科夫的定型作为表征认知基础的基本单位,不同于以往占主流地位的对定型的研究定位。在他们看来,定型是对现实某一片段的某种表征,是在语言个性意识中现实世界典型片段表现的结果,是形成的固定化的心智图景,是世界图景某一片段的某种常量分析。定型作为表象分为两个层次,即作为某一情境下的定型和作为表象本身。前者是某种行为定型,后者作为表象定型,是某种心智图景,是由社会民族文化特性决定的某种稳定的、最小化的、某一事物或情境的恒常观念(Красных,Гудков,Захаренко,2004:18-20)。
      按照克拉斯内赫和库德科夫的观点,在定型和先例现象之间,还存在两类心智事例所属单位:神灵(духи)和神造物(артефакты)。神灵既没有统一的形象,又没有原初形象,形象多元化是它的特征,但民族成员还是会形成某一恒常的形象联想。神造物是第二现实,通常是童话世界的事物,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对应物,也可能完全是虚构的。
      
      3.文化空间的应用
      
      克拉斯内赫和库德科夫构建的文化空间研究最终以一本辞典《俄罗斯文化空间辞典》的形式固定下来。认知基础的四种系统成分――先例现象、定型、神灵和神造物进入辞典后被分门别类纳入四个章节:名称、动物形象、先例文本和先例话语(Красных,Гудков,Захаренко,2004:23-38)。
      
      参考文献:
      [1]Гудков Д.Б.,Прецедентное имя в когнитивной базе современного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A].Язык,сознание,коммуникация[C].М.,Вып.4.Филология,1998.
      [2]Гудков Д.Б.,Красных В.В.,Захаренко И.В.,Багаева Д.В.Некоторые особенности функционирования прецедентных высказываний[J].Вестник Москов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Сер.9.Филология.,1997№4.
      [3]Кравченко А.В.Когнитивные структуры пространства и времени в естественном языке.Серия литературы и языка.,1996,(3).
      [4]Красных В.В.,Гудков Д.Б.,Захаренко И.В.,Теоритические положения.Принципы описания.Русское пространство: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олог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М.,2004.
      [5]Красных В.В.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ый акт и его структура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ые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Сб.Статей по лингвистике.Вып.4.М.1997.
      [6]Красных В.В.Виртуальная реальность или реальная виртуальность?(Человек.Сознание.Коммуникация)М.,1998.
      [7]Топоров В.Н.Пространство и текстСемиотика М.,1983.
      [8]Яковлева Е.С.Фрагменты русской языковой картины(мира модели пространства,времени и восприятия).М.,1994.
      [9]彭文钊,赵亮编著.语言文化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10]姚小平.洪堡特――人文研究和语言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11]赵爱国.语言文化学论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推荐访问:建构 科夫 克拉斯 文化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