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思品课小组讨论效率述评:生物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时间:2018-12-29 03:29:3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课堂小组讨论是最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方法。影响小组讨论的效率,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形。      ―、学生的参与不够,参与不平均      学生的参与度低,参与不均衡,是课堂讨论效率低的主要表现,也是课堂讨论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思想品德课小组讨论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学优生往往参与机会更多,扮演了一种帮助人的角色,学困生却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其他学生处获得信息,致使他们在讨论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比班级教学中的收获还少。更多的学生把讨论学习看作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不是学习的方式。他们的合作不够主动,往往处于被动,因此很难内化为能力。讨论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就直接影响了讨论的顺利展开。学生对讨论不感兴趣,讨论的积极性不高,一部分学生成了活动的旁观者和局外人。没有参与,主体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就无法实现。学生参与度低的主要原因是讨论小组的组建不当。组建讨论小组是课堂讨论的前置程序。小组组建是否得当会影响课堂讨论的效果好坏。小组的建立要体现全人发展的要求,即全体学生的发展和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使每位同学在课堂讨论中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都能畅所欲言、参与讨论,而不是仅作为旁观者。
      
      二、论题选择不当
      
      论题选择不当是小组讨论效率低下的内在因素。论题是从情景材料中抽象出来的进行小组讨论的主题,它所要解决的是“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选择什么论题展开小组讨论,决定讨论的方向,关系到课程目标的达成,从广义上说关系着教学效果。论题选择不当,从局部来看,讨论也许非常成功,但从教学内容的全部来看,违背了效益性原则,这种教学也是失败的。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是成功运用课堂讨论模式的保证。好的讨论问题首先必须精确,要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问题的性质:事实性、解释性或评价性;其次不要太宽泛,具体、特定的问题有助于引导讨论的方向;最重要的原则就是问题应该反映真正的疑问。选择切合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的论题,是提高学生讨论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的内在动力。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情景,生成问题,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可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把电、光、形、声等多种媒体巧妙地组合起来,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且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那些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动听的音乐、妙趣横生的益智游戏能把学生带入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提出论题,激发学生浓厚的讨论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课件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由此可见,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了美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课件不仅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更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合作探究提供了雄厚的基础。
      
      三、讨论不够充分
      
      课堂讨论没有时间的保证是课堂讨论效率低下的外部因素。课堂讨论的步骤有创设情境、选择论题、小组讨论、组间交流、教师总结等。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讨论是课堂讨论程序的核心步骤,应使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在讨论过程中得以充分体现。有些教师误认为新课堂就是小组讨论课,一堂课组织多次小组讨论,却没有时间的保证,每次讨论没有充分展开,就匆匆结束。讨论过多过滥,讨论走过场,讨论不充分,影响学生的讨论积极性,也不可能达到课堂讨论的教学目的。教师指导全班进行讨论时,应注意不要充当控制的角色,要鼓励学生倾听彼此的意见,学习运用课文提供的资料证实自己的观点。讨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问题是呈开放性,不存在唯一的答案,因此每个问题都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意见,接受各种合理的解释,对不适当的回答不要否定,而要进一步提问予以引导,重要的是讨论的过程,而不是讨论的结果,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批判性思维。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起协调作用,把握讨论的时间,提出讨论的总体要求。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特别是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站在前面,教师站在后面,情感在前,道德在后,事件在前,概括和抽象在后。
      
      四、总结不足
      
      课堂讨论有一定的程序,每一步都有其具体要求和独特功效。归纳总结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小组交流是互相补充完善的过程,得出的结论仍然可能是零碎和不系统的,如果缺乏教师小结程序,就没有理论的升华。教师的总结归纳,往往会使芜杂变得有序,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总结不是重复学生的观点,教师的总结在整个小组讨论程序中只占很短的时间。需要注意的是,总结也并非小组讨论后的必经程序,如果是探寻问题解决的方法,学生通过小组与小组间的交流,已经比较全面,教师的总结则是多余的。要使课堂小组讨论卓有成效,恰当的小组成员分工、选择好讨论的主题、充分的互动讨论、教师的条理化提升等都是教师应充分注意的。

    推荐访问:述评 小组讨论 效率 思品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