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论理工类院校素质教育实施的特色_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

    时间:2018-12-24 03:25:2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全球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不同科类的高等院校由于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固有的文化氛围,即一种具有自身历史特点的文化格调和文化品味,凝聚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目标、学术氛围、管理水平,渗透到学校由内而外的方方面面,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体现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也是各有特色。本文就理工科院校的特点,从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路、模式、方法和途径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理工类高等院校 素质教育 实施特色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升人的基本品质或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开发人的智慧和潜能,弘扬人的真、善、美本性为基本内容,以促进人的积极主动发展,形成人的健全个性,实现人的潜在价值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不仅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而且是全球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而,无论是美、日、欧等发达国家,还是印度、巴西、埃及等发展中国家,以及许多不发达国家,都把提高本国教育质量,培养拔尖人才和公民综合素质作为迈向21世纪,跻身未来社会的入场券。当然,由于社会制度不同,国情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外国与我国之间,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不尽相同。即使在我国国内,不同科类的高等院校由于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固有的文化氛围,即一种具有自身历史特点的文化格调和文化品味,凝聚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目标、学术氛围、管理水平,渗透到学校由内而外的方方面面,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体现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也是各有特色。
      中国高等教育从1952年院系调整和全面学习前苏联模式以后,由于试图急于摆脱落后面貌进行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工程技术专业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位置被抬高,素质教育受到忽视,而且由于十年浩劫所带来的与世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巨大差异,使得全社会的舆论导向几乎都集中在加速发展科学技术、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上,表现在教育上则集中体现在重理轻文的学科偏见上,在专业课教学中表现尤为突出。解决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基础课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问题成为理工科院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专业课教学不应该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这已经是教师们的共识,但是专业本身蕴藏着的丰富的人文精神需要教师用人文的思维去激活它,比如数学语言的抽象本身就是人类精神的奇葩,数学教育能很好地启发人的悟性,挖掘人的潜能;物理使人明了自然造化之美,领会自然的奥秘;工程专业从开发设计到施工都贯穿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及美的规律,而这就是人文精神的体现。能从这些方面去认识、理解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努力实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那么这些课程教学就可以达到一个相当的高度。目前理工类高等院校的素质教育正是从这一角度探索着途径,具体可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本专业、本学科的发展史,提炼成素质教育的素材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力学系的一位教师在材料力学的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具体做法是:通过材料力学发展史的研究从两个方面在课堂上进行“报效祖国、强我中华”的爱国主义教育:一方面,通过学习材料力学发展史,使学生明确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在材料力学、在人类文明进步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因为缺乏忧患意识,生产力得不到发展,使我们民族在世界进步的潮流中落伍。另一方面,结合典型工程中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讲清理论的重要性,忽视理论就会受到惩罚,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通过学习,使学生们强壮自己的脊梁,担负起“富民强国,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
      高等数学授课的学时在大学本科中比重很大,在高等数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文化品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一位教授在教学工作中,结合教学内容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发展史,从“高尚的情操、刻苦勤奋的精神、正确的伦理价值观、判断能力”四个方面,广泛收集了最著名的国内外杰出的数学家材料(如牛顿、欧拉、莱布尼茨、笛卡儿和国内著名数学家吴文俊院士等),在教学中进行穿插讲授,受到广大学生的好评,深感这种教学拓展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完善了人格,促进了思想素质的健康发展。
      
      二、通过典型工程案例的教学,渗透人文精神
      
      建筑工程学院水电系一位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我国2200年前的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历史的挖掘,教育学生,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了解了中国水利历史文明和对社会的推进作用,知道兴修水利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让水利专业的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水利事业,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投身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另外,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渊源、文化遗产、建筑美学、民俗风情及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及经济效益等多角度,讲授人文精神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水利工作者应该懂得人文精神是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最高表现,是以对生命意义和对人生价值的理解为前提,以追求真善美为核心,以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这种改革的效果是显著的,在专业课程中与人文精神相结合,促进了专业课教学的效果,也以专业课教学拉动了人文精神的渗透。
      
      三、通过对本学科、专业著名科学家的高尚的人文素养分析,进行素质教育
      
      大学物理也是理工科院校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课。在这门课程中搞好人文素质教育也有着广泛而且重要的意义。物理系一位教师用科学家的敬业精神、道德风范渗透物理学的教学中,不仅使物理课更加丰富,显得更富有生机和人性,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她在教学中注意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1)培养科学的献身精神:从意大利的布鲁诺为捍卫真理献身到居里夫人母女从事放射性研究而死于白血病,说明了从事科学事业需要高尚的人生观。(2)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科学需要一种一往无前的精神,“人要有毅力,否则一事无成”(居里夫人)。(3)科学研究上的好奇心和严肃认真的态度、好奇心和求知欲是科学发现的主观前提,无论是伦琴还是贝克勒尔、第谷都是如此。(4)在成功的时候,虚怀若谷,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无论是牛顿还是爱因斯坦都具有这种美德。(5)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居里夫人把她发现的一种放射性元素定名为“钋”,是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国波兰。波尔放弃英国剑桥的优越条件,回到贫穷的祖国丹麦,经多年奋斗,终于建成世界一流的原子研究中心。(6)通力合作的精神。(7)敢于想象,善于想象。(8)物理学中的美学等方面。真正使学生感受到了人文修养对成长的影响。
      
      四、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剖析专业课程中的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从教学内容中挖掘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哲学的方法论去指导教学,也能够取得积极的效果。例如在课前准备阶段,针对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备课;在查阅文献时,注意学习哲学方法论、逻辑学、科学技术方法论等内容;掌握每一门学科发展史,上升到哲学理性思维高度,从现象到本质,从个性发现普遍性必然性等,在课堂教学中,把备课阶段的发现贯彻到教学中。如:(1)从日常的生活现象入手,从直接经验上升到间接经验,从感性上升到理性。(2)从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历史入手,用哲学的内、外因及质量互变规律去解释材料的“环境→结构→过程→性能”的发展变化。(3)从逻辑分析入手。因为每一门课程都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逻辑是论证思想和表达思想的必要工具,是改造和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从这一角度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周密和严谨治学的良好风气,树立正确的思维方法。(4)从系统分析入手,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单元组成,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总体,系统具有目的性、结构性、环境适应性和整体性的特点。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学生形成整体观念、全局思想、团队精神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5)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入手。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学生去做试验,在试验中去感受和验证这一理论,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培养实践第一的观点,培养他们将来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6)从创新方法入手。科技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原动力,科技创新离不开一定的思维和方法。根据自然科学和专业课程的发展,笔者归纳了十几种创新方法,如移植创新法、复合创新法、交叉创新和边缘创新法、对比创新法、矛盾创新法、逻辑分析创新法、仿生创新法等。结合教学内容,讲授创新方法对于开发学生智力,使其独立工作,进行创造性劳动有重要指导意义。
      素质教育必须蕴涵在学科教育之中,才具有说服力和生命力,它应当具有科学精神,容许探讨与争论;它不能全靠课堂灌输,而要靠生活经验的积累和自我精神养料的补充。其次,素质教育并非无根之萍,必须与科学精神教育相结合,依靠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共同构造出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纵观国内高校素质教育的经验,我们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变换一些教育内容,或者更新一种教育途径,它代表着整个教育理念、课程理念的创新。面对新世纪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把我们的人才真正培养成具有开放的头脑、宽广的视野、博大的胸怀,能适应现代化国际社会挑战的新型人才,是一件势在必行的大事。我们必须根据我国理工类高等教育的现状和特点,充分认识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借鉴国内外素质教育的经验和教训,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理工科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肖兴民,惠泱河,王刚.对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中国高教研究,1998,(2).
      [2]胡小林,张宗海.加强实验课程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中国高教研究,1998,(4).
      [3]瞿葆奎.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吴振勇,张俊红,丁晓玲,汪菲.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天津大学学报,2001,9(3).
      [5]钱源伟.社会素质教育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6]夏瑞武,郜世杰,张颖.试论工科院校素质教育.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11(3).
      [7]黄建如.适时调整高等教育结构以应社会发展之需――东南亚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经验.外国教育研究,2002,7(29).
      [8]张振助,吴晓郁,董业军,肖秀平.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2003,4(30).
      [9]徐凤英,区颖刚,马瑞峻,陈震.高校农业机械化专业学生素质教育改革的探索.农机化研究,2003,1.
      [10]丁晔,姚正军.理工科大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12.

    推荐访问:论理 素质教育 院校 特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