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当前大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大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

    时间:2018-12-23 19:43:2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从体育在大、中、小学不同阶段所起的重要性谈起,分析当前大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及所持的态度,并指出如何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在上好体育课的同时,充分发展业余体育。
      关键词:大学生 体育 体育课
      
      1 引言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体育思想家及体育实践家毛泽东早在1917年的《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以他宏大的眼光和气魄道出了体育的重要性。他说:“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也。”他还说:“……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也很强调体魄之重要。如“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乐为道德品志之训练,射、御与当今体育相似,书、数为智力的训练,与当今智育略同。因而说明,上古时代人们就把体育列入教育的范畴,构成德、体、智之序列。我国的教育方针历来强调,“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方面都得到发展。”而且,这个方针永远不会改变。
      
      2 体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高等学校担负着国家培养技术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也是高层次的学历教育阶段。高校学生是中华民族中最富朝气蓬勃精神的青年群体,他们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高等学校是人才荟萃、知识密集的地方,具有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许多优势。对国家实现“以青少年为重点的全民健身战略和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战略的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科技和人才优势,培养优秀体育人才,而且可为全民体育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条件。搞好高校体育对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阶段是每位学生的黄金时代,既长知识,又长身体,但首要的是长身体。从生理角度来看,大学时期是身体各器官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易新陈代谢,这个时期如积极进行体育投资――体育锻炼,能收到最佳的效果,并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于上述,国家规定: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的普通体育课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规定了上课时数,保证了必要的场地设施,配备了专门的教师,并按一定的组织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系统教学活动,学生体育课不及格者,不发给毕业证书。因此,体育课具有明显的法定性和强制性。
      
      3 中、小学阶段的体育课
      
      毛泽东还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了具体锻炼意见:“儿童及年入小学,小学之时,宜专注重于身体之发育,而知识之增进道德之养成次之。宜以养护为主,而以教授训练为辅。”“中学及中学以上,宜三育并重。”然而,在中国大部分中、小学都分布在农村,相当一部分学校仅仅只有一个不像样的篮球场,有的甚至一无所有,在这方面是一片空白。而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动”却是他们的天性,从某种程度上讲这就极大限制了他们的身体发育和个性发展。再由于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长期以来受“重文轻武”的思想影响很深,学校里“多偏于智”或“详德智而略于体”。更重要的是目前还有学校只强调升学率,学生文化成绩好,升学时即使体育不及格,学校领导也会出来为他们担保,迫使在学生中形成一种上不上体育课无所谓的态度,对学生实在是“蹂躏其身而残贱其生”。近几年来,国家三令五申地一再强调中、小学阶段开设体育课的重要性,有的省市和地区把体育成绩纳入升学总分,或是衡量一个学生能否升学的重要标准之一。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未来发展之趋势,是中国改革的具体形式和成绩所在。但也还存在很多问题,希望得到同仁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同时,希望体育行政主管部门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促进中、小学体育课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4 大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及所持的态度
      
      4.1 认识不清,锻炼无目的。有同学认为:“我读大学主要是学知识的,不是来强身健体的”;有的人说:“我到操场活动的时间不如多看一点课外书”;还有受过去那种“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把体育与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相提并论。学生对体育锻炼没有目的,当然,积极性也不高。
      4.2 中、小学阶段所授体育课的程度不一,使部分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产生自卑感。高等学校是人才荟萃,知识密集的地方。走进高等学府的学子都是来自四面八方,有来自城市的,也有来自农村的。目前,由于城乡差别还有一段距离,城市里面的学校普遍要比农村条件好。来自城市和重点中学的学生,在中学阶段上过系统的体育课,而来自农村的学生有一部分在中、小学阶段,没上过系统的体育课。他们的体育课一般都是自由活动或是形式单一的跑跑步,打打篮球,对于其他的球类、武术、体操等都没有接触。寻其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也有它的客观性:第一,农村底子薄,学校体育基础设施跟不上,体育器材和场地都有限。第二,农村的体育师资力量薄弱,很多山区中、小学体育教师,都由其它任课老师兼任,还有些是聘请的,都没有经过专门的体育院校培训。第三,一味地追求升学率,忽视了体育。
      能上大学的学生,都是经过黑色的六月,高考这座独木桥挺过来。他们在中、小学大都是成绩优秀,出类拔萃,深受老师宠爱和同学们的青睐。上了大学,同学萍水相逢,以前的那种感受顿时消失。所以,学生本身来讲,心里无形中就有一种不平衡和自卑感。更主要的是大学体育课是一门必修课,有具体的教学大纲,而且体育课又最能反映学生的个性,施展才华。由于在大学以前,部分学生对有些体育项目没有接触,所以,在上这些项目的体育课时,就感到吃力,心灵上的那种自卑感尤为严重。
      4.3 个体差异本身的特点,使体育课出现两极分化。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之所以用姓名这个符号代替,而且都能对号入座,是因个体存在差异,个体之间有着不同的特征。在学生中间也同样存在这种差异,在一个班级中,有男女之别,有个子相对高的,有相对较矮的,有身体肥胖的,有相对瘦弱的,有身体素质好的,也有相对较差的。在这种参差不齐的班级,教师用同一个标准给他们上体育课,对有的学生来说是适度的,对有的则是过量或运动量不足,当然学生对体育课就会产生不同的兴趣。体育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往往会以他熟练的技术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压倒群芳。而那些基础差的学生,会对成绩好的学生那种“高超”技艺望而生畏,从而否定自己。于是,出现了两极分化,成绩好的学生更加喜欢体育活动,成绩较差的学生更是逃避活动。
      4.4 个人兴趣及爱好不同,使部分学生对体育课持消极态度。人的心理活动总是随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当然,兴趣和爱好也会随之变化,有时兴趣好,有时兴趣差。那么,在短短的一堂体育课里,就会有各种不同的心态。有的喜欢打篮球,有的喜欢武术,有的喜欢体操。而老师只能按照教学大纲,一堂课安排一堂课的内容,而且必须整体要求一致。不可能每堂课都凭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寻找自己喜欢的项目,这种“放羊式”的体育课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一堂体育课只能使部分学生情投意合,但还是有部分学生,对此不感兴趣,持消极态度。
      4.5 仅有形式而无内容的单调体育课使大部分学生毫无兴趣。由于在高校每上一堂体育课的时间为80―90min,远远超过了中学的40-45min。80-90min的体育课对运动主体学生来说,有一种疲劳感。在这方面,笔者在湖南的几所高校作过调查,发现还有少数学校的部分老师,在上体育课时,一堂课基本上只安排一个项目的内容,而且贯穿全堂,在这些班级中作问卷调查结果是89�的学生对这种单调的体育课反感。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普通大学生不同于体育专业的学生,体育专业的体育课,主要是强调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不断地在实践中寻找问题,或者是通过反复地练习来提高运动成绩。这种单一的体育课对他们或许适应。但普通大学生上体育课是以培养人才为宗旨,其目的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从而提高身体素质,获得身心健康发展。配合德育与智育,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是高校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高校体育工作的落脚点和归宿。所以,这种单一的体育会给学生适得其反的效果。这种学生强应、身顺而心违的体育课既不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又不能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实在是“非徒无益,又有害焉”。在学生问卷中发现,有91�的学生喜欢一堂课上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内容,也就是喜欢上综合课,最好是田径、球类、武术和体操相互结合,交错进行,教师把重点放在新教材上,这样,不同的项目使学生既有兴趣,又容易接受。同时,对提高身体素质也会得到良好的效果。
      4.6 大学生体育趋向于业余体育。众所周知:“业余”对学生来讲是指学习以外时间。世界许多名人对“业余”作了精辟的论述,社会学家帕尔主认为业余就是“与报酬无关,而直接满足于追求自由的活动”。世界首先对业余正式研究的杜姆斯泰认为,业余是反映时代要求“超越”工作之上的休息,其含义是,人的生命和生活有相当重要的一个构成部分是“业余时间”或称“自主的时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认为“幸福存在于余暇之中。”
      那么,究竟什么是“业余体育”,简单地说,是学习、休息、睡眠之外时间从事的体育活动,它不是专业体育,但存在一个水平的竞争问题。
      在大学阶段,由于学生自己主宰的时间比较多,相对地业余时间也就多,这个时间进行的体育活动,效果是最佳的。同时,业余形式的锻炼也是一种自我全身心的投入,它可根据自己的水平高低,技术好坏,充分发挥其特点,不受任何限制和制约,对学生来说,起到了全面锻炼的效果,对整个学校来说,使校园呈现出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新面貌,增强了师生们的组织观念,加强了组织纪律性,大大促进了校园文明建设和校风建设。
      
      5 大学体育课的作用及如何提高同学们上体育课的积极性
      
      大学体育课,从教材上来看,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始终强调以学科体系思想统领全书,采用许多于身心发展有益的炼身手段作为实践的教学内容。而且,在学校所有课程中,只有体育是直接用来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的。
      在同一教学集体中,学生的兴趣及爱好,个体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必须在整体要求一致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优势能充分发挥,而缺陷得以补救,从而提高他们上体育课的积极性。
      
      6 大学生应当正确认识体育课,在上好体育课的同时,充分发展其业余体育
      
      总之,大学体育课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它以现代教学理论思想为基础,遵循科学的认识规律,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并把这些规律融合起来形成一定的原则来指导教学实践,来保证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
      高校体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体育课和增强体质上,而且还要运用课余形式,把课余形式的锻炼看成一种自我的需要,使身体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了情操,增进了健康,而且是丰富校园文化的一种最直接的手段。

    推荐访问:体育课 大学生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