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时间:2018-12-23 19:46:44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以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自主学习为目标,探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问题意识 自主学习      呈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学生能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自我解决问题,这不仅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更是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的一个有效举措,因此,培养学生问题意
      识在现代教学改革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营造和谐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
      
      实践证明,民主、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会促使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和谐的氛围是学生敢想、敢问、爱问的重要条件。为什么低龄的儿童对外界事物有极大的兴趣,经常要打破沙锅问到底,而我们的学生却经常是没有问题可问,究其原因,主要是课堂气氛紧张,教师高高在上,使学生想问不敢问,有的怕教师和同学嘲笑:“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懂”,有的有恐惧心理,害怕教师批评;有的自我否定意识强,有提不出问题的自卑心理;有的干脆认为没什么好问的,形成了懒于提问的依赖心理。怎样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消除种种心理障碍,使他们在课堂上敢于提出问题呢?
      1. 蹲下身子,学者至上。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应创设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自己不仅是教育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鼓励者和欣赏者。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不在学生中人为地划分等级。在彼此交往中,不仅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言语表扬,而且还要用微笑、注视、点头、肯定手势等体态语言,以及关怀性的接触等方式进行鼓励。要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感和焦虑感,使他们敢于提出问题。
      2. 引导参与,积极鼓励。
      在实践中我体会到,虽然改善了课堂教学的氛围,但并非所有学生都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问题意识较为淡薄,因而,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自我探究之中,从而发现问题。对在课堂上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他在课外继续提;不敢在大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个别提或在小组内提;口头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让他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做到“两正确,一鼓励”,即正确对待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提出的稀奇古怪的问题;正确处理学生在提问中的错误,鼓励学生敢于提出标新立异的问题,逐步使学生由不敢提问、不懂提问转化为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
      3. 通过竞赛,激励竞争。
      为使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增强,我还经常通过竞赛活动,以积分形式展开激励竞争,如在教学中举行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题竞赛活动,通过比提问题的数量与质量,评定小组或个人的竞赛成绩,学生将会在竞赛的氛围中消除各种心理障碍,从而养成大胆质疑的习惯。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爱于提问。
      
      爱起于思、思源于疑。巧妙设障布疑把学生置身于研究数学问题的氛围之中,能诱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创设情境,依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积极、主动、创新地学数学。
      1. 创设趣味情境,使学生“趣”中“问”
      问题情境趣味化,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情感因素、认知内需,为学生提供新颖有趣的情境,激活探究欲望、唤起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戴着不对称的眼镜,穿着扣错扣眼的上衣和卷着一只裤管的裤子走进教室,引起学生哄堂大笑,从追问笑因中引出轴对称图形,再引导学生观察人体正面,让学生说出哪些是对称的,现实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类似图形。如此以境生趣的目的就达到了。
      2. 创设悬念情境,使学生“奇”中“问”
      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将学生未知的数学规律、法则、关系、事实等前置应用,展示数学知识非凡的魅力,创设新奇的悬念式情境,以诱发学生揭秘的问题意识。
      3. 创设动态情境,使学生“动”中“问”
      问题情境动态化,就是在数学中根据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能力水平,巧妙设境,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表演,使静态的问题动态化,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指导质疑问题,使学生学会提问。
      
      1. 合作探究,发现问题
      在课堂上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多说多议,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学生在相互间思维的碰撞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时,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这节课是研究分配问题。顿时就促使学生产生疑问:什么是分配?怎么样分配?分配的结果怎样?随即教师出示一只纸箱,设问:我请大家分这个纸箱内的东西,你们想怎样分?学生此时产生“发散”思维:纸箱内是什么东西?有多少?分给哪些人?是分光呢?还是剩下一些?再通过讨论,收束到“分配”的实质上:要分配必须知道分的东西与数量的多少以及用何种方式分配。这种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设疑,可以使学生彼此触发,积极推想、讨论,在思维碰撞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大胆求异,发现问题
      有的问题往往按常规思维解决不了,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引导学生大胆求异,突破思维定势,反行其道思考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这样的例子有许多。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时,学生选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平面图形,边操作边讨论:要求各自发表意见。讨论中有学生质疑: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拼一个个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那能不能利用一个梯形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去操作探索,学生通过操作想了许多方法:一个梯形割补成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也可把一个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或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最后殊途同归,学生不仅得出了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而且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概念。
      3. 多向辐射,发现问题
      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复合思维的辩证统一,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与创造力有着直接联系,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和结论,开拓思路,突破单思维的狭隘与保守,培养思维品质的广阔性和灵活性。让学生在发散思维中发现问题,探求答案。比如在复习“两数之间的关系”时,我出示了以下条件:“粮店运来大米15吨,面粉20吨。”这两句话,要求学生自己提问,并叫其他同学来回答。学生会提很多问题,如:大米的重量是面粉的几分之几?大米的重量比面粉少几分之几?面粉的重量比大米多几分之几?大米和面粉重量的比是多少?面粉和大米的重量的比是多少?……这样,提问的学生积极,回答的学生在心理上也容易接受,学生的动力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也逐渐提高。
      总之,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推荐访问: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 促进学生 意识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