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英语学习 > 正文

    中学数学公式大全 刍议中学数学课堂的新课导入

    时间:2019-01-06 03:36:3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新课导入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际教学的前奏,起着“引子”的作用。新课引入得好,就能吸引住学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亢奋状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新颖的导语、巧妙的导入,像一支“兴奋剂”,一开课就注入学生的心房。它起着安定、酝酿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等作用。“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好的新课导入则是整个课堂教学成功的开始。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教学伊始的新课导入环节。中学数学教学怎样巧妙地导入新课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体会,谈谈新课导入教学的一些常用方法。
      一、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又叫“开门见山”导入法,我们谈话写文章习惯于“开门见山”,这样主体突出,论点鲜明。就是直接点明要学习的内容,即开门见题。当一些课题与学过的知识联系不大或者比较简单时,可采用这种方法,以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投入对新知识的探究、学习中。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作为导语,就能使教学活动有明确的指向,从而发挥教学目标的定向、调节、评价功能。常见的是“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节课我们学习……”“这节课我们学习……”等形式。教师用三言两语直接阐明对学生的要求,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诱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
      二、温故导入法
      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新问题,从而巧妙地引入新课。既复习巩固有关的旧知识,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基铺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当讲解一些与学过的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课题时,应先尽量采用联系旧知识的方法,使与新课题有联系的旧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重现,再就知识的形式或者成立的条件作适当的改变,引出新课题。例如,讲解分式方程时,可先复习分解因式,然后提出解方程的步骤,由此导入新课。
      三、设疑式导入法
      根据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教师通过导入,有意识地将“疑”设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说而不能的情境中,思维就能较快地启动,并活跃起来。再通过巧妙的释疑,让学生学会思维的方法。如在学“有理数乘方”一节时,我首先设计了一个问题:“用一张厚度为0.5毫米的报纸对折50次,其厚度大概是多少?”大多数学生不会猜到其很厚,最多猜到几米厚。这时我又说:“你把对折50次以后的报纸放到地面上,另一头的高度就远远超过月球了。”学生感到很惊讶,并急于探求其所以然。至此,我再点出本堂课的主题,以设置悬念成功地完成导入。
      四、生活实例导入法
      设计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实例导入,体现数学与实际的相互联系,并强调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呈现方式。利用身边的实例导入,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而且可以使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如在“解直角三角形”一课中,教师可提问:“你能不过河而测量出河的宽度吗?”“你能不过河而测量出河对岸工厂的烟囱的高度吗?”既联系实际,又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教师可指出:“这些问题都可以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今天我们就来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这样的导入朴素自然,十分得体。
      五、引趣导入法
      新课开始,巧妙地设置问题,使学生产生悬念,以引发学生的兴趣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头。例如,某位老师在讲圆的概念时,一开头就问:“车轮是什么形状?”同学们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便笑着回答:“圆形!”老师又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比方说,做成正三角形、正方形等?”同学们一下子被逗乐了,纷纷回答:“不能,因为它们无法滚动!”老师再问:“那就做成这样的形状(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椭圆),行吗?”同学们始觉茫然,继而大笑起来:“不行!这样一来,车子前进时就会忽高忽低。”老师再进一步发问:“为什么做成圆形就不忽高忽低呢?”同学们一时议论开来,最后终于找到了答案:“因为圆形车轮边缘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相等。”由此引出圆的定义。
      六、故事导入法
      在讲授新课时,给学生讲授一些与课有关的趣味事例,如历史故事、数学趣题、数学游戏等。这样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一开始就精神饱满,在急需释疑的迫切要求之下学习。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我先讲了一个故事:唐朝一个官员准备提升一名下属到较高的职位,底下的办事人员物色了两名候选人。但这两名候选人在各方面的条件旗鼓相当,难分高低,一时无法定下来。这名官员就把两名候选人叫到大厅上,出了一道数学题,要他们当场计算。题目是这样的:有一个人在林中散步,无意中听到几个盗贼在商量怎样分偷来的布匹。他们说,若每人分6匹,就会剩5匹;若每人分7匹,就会差8匹。问这里共有几个盗贼?布匹总数又是多少?其中一名候选人很快算出了答案:盗贼人数为13人,布匹总数为83匹。于是他得到了提升,另一个候选人心服口服。你想知道他是怎样快速解决的吗?学生被故事吸引,对学习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七、实验导入法
      数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能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促成数学的良性循环。上课时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通过动手动脑去探索新知识,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例如,在讲“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我先让学生准备好3根等长和1根稍长些的细木棒,然后做如下的实验:(1)用2根等长和1根稍长些的木棒能否拼成三角形?(2)用等长的3根木棒能否拼成三角形?(3)用3根等长中的1根对折成2段和另一根能否拼成三角形?通过实验,得出结论:(1)能;(2)能;(3)不能。这是为什么?由此引出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又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从而在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
      八、实战演习导入法
      有句话说得好:听过了会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关操作过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发现数学规律,认识数学特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实战演习导入,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数学的导入法很多,其关键就是要创造最佳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充分调动内在积极因素,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处于精神振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为学生能顺利接受新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推荐访问:刍议 导入 新课 课堂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