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小学学习 > 正文

    试论多元文化背景下道德教育的困境及应对|走出道德教育的困境

    时间:2019-01-21 03:42:0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当今社会,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都在一定范围内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们产生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思想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青少年分析判断文化思想的能力较低,所以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存在很大困难。分析了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道德教育困境的表现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应对见解。
      关键词:多元文化;道德教育;困境;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9(C)-0106-02
      
      一、多元文化的概念
      多元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逐步发展,社会结构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由于科技的力量,信息能够被迅速传递,从而使得每个置身社会中的个体面对的不再是某种单一文化形式,而是多种文化糅合的一个过程。多元文化的出现有着社会发展的必然,因为,在现代复杂的社会结构下,人们必然需求各种不同的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因此,就造就了文化的多元化,也就是复杂社会背景下的多元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多,各种国外文化所宣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意识形态都随着国门的打开涌入国内,这些“舶来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并存,共同形成了我国现有的文化多元色彩。但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传统的道德观念却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过去的传统道德思想和生活模式、价值观念被强烈的冲击着,尤其是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工业污染、环境恶化以及现代通信技术革命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不信任和西方文化中强烈的自我认同意识等,使许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更易在这种文化多元化的进程中迷失自己,他们感到困惑、迷茫、孤独、无所适从,甚至行事离经叛道,崇尚暴力,为社会带来了大量的安全隐患。多元文化背景下,传统的道德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二、传统道德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社会很难为学生营造健康向上的道德教育氛围
      社会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实践场所。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形成具有强烈的导向性,甚至远远高于学校教师对学生的传统说教,但社会文化意识良莠不齐,其道德教育作用表现出以下两点:
      1、社会现象的表象特征使其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由于新的思潮不断涌现,外界良莠不齐的文化意识大量涌入,从很多方面影响了社会行为。很多思想观点与以前大相径庭,甚至“黑”“白”颠倒,一些现象让我们感到困惑、不解和迷茫,很难区分其中的对与错、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无法用统一的道德标准进行简单的评判,更不用说对于还处于懵懵懂懂中的学生了。�
      2、正义的道德力量在社会中并不占有压倒性的优势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思潮却并没有表现出与之协同一致的进步,相反,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大量存在,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合理导致的愈演愈烈的贫富差距更是极大地刺激了人们对传统道德的认知,使人们开始以审视的态度重新评价过去所受的传统道德教育。因此,“知识无用论”、“权力至上论”,“唯钱是图论”等与传统道德教育相悖的思想和理论大行其道,并借助一些运用这些思想和理论大获成功的实例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极大地侵蚀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加之,青少年在这一特殊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具有非理性和不稳定性的特征:喜欢追求刺激、新鲜事物;逆反心理严重,不听劝告,行事偏激、不加思考,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这些心理特征和表现都和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不相融合,因此,也导致错误的思想和理论趁虚而入,占据他们的心灵。�
      (二)家庭进行传统道德教育的方式没有得到强化
      面对激烈竞争的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现状,以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愿望,家长们在对学生的教育上表现了太多的功利性色彩,既过分追求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传统道德教育,主观上淡化了家庭的育人作用,客观上对子女的成长形成了不良的引导。同时,子女还背负着父母未能实现的人生愿望,他们无暇思考有关道德方面的是是非非,只能简单的接受。�
      此外,社会变革所带来的对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的巨大冲击,使得单亲家庭子女,非婚生子女数量呈现上涨态势。再者,传统家庭面对的较大的生存压力等,都使得家庭在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时表现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影响了家庭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学校德育教学的主阵地作用没有得到切实发挥
      由于旧的对学校的评估体制尚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所有的学校都把教学质量视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也是无论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生家长,评价一个学校好坏的首要标准。而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仅仅局限于在政治课上的一点时间,学生其余的时间更多的是被升学压力的科目所挤占,思想道德教育成为了教学质量的附属,日渐失去了应有的位置。
      1、整个教育体系,忽视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国家教育部要求在每节课的讲授中都要设立思想道德教育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广大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做法的必要性,甚至认为这只是语文教师和政治教师的工作,还有的认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会影响到知识目标的正常完成,因此,并没有在每节课中有效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对于大学教学来说,由于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分辨的能力,因此,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较少在课堂上涉及,因此,形成了自下至上的整个教育体系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
      2、学生管理机构没有发挥出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无论大中小学校均设有政教处或类似学生管理机构,统一负责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另外还有团委、学生会、少先队等群众组织。但这些组织往往并没有在平常发挥出其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一般都是在学生出现违规违纪行为时,进行一定的处罚了事,而缺乏日常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教育。
      3、教育内容陈旧,方式简单。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极其丰富,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其教育方式更是多种多样,没有一个完全的模式可供套搬。但很多教育者并没有紧跟时代发展脉搏,仍旧利用老套的教育思想和模式对学生进行道德说教,因此,难以引起受教育者的认同,甚至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思想道德教育效果不佳也就在情理之中。
      4、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主体,在思想道德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不是纯粹的接受体,而是一个道德的参与者和实践者。离开了学生这一主体的主观能动,任何道德教育都显得空洞、苍白、无力,也只能做到“口服”而不能使其“心服”。学校教育常常忽视了学生这一主体。
      三、多元文化下道德教育困境的应对策略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对思想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了《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纲领性文件。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加之某些地方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以及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也没有深入贯彻并且有效实施,所以,中央政府应加大对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社区等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形成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体系。
      (二)应建立一套有效的思想道德宣传教育的永续机制
      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应努力建立起一套永续不断的宣传教育机制,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出现。道德教育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那些运动式的刷标语,喊口号对人的思想的形成毫无益处,因此,应注重教育工作者平时的日积月累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应注重树立榜样力量的激励作用,应注重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和大众媒体的正面引导作用。总之,只有通过全社会各部门的共同携手,才有可能最终形成一种有效的机制,使得在较短时间内思想道德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简介:张鹏蕊(1964― ),女,宁夏海原县人,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办工作。
      参考文献:
      [1]万俊人.《道德之维――现代经济伦理导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1.
      [2][日]牧野笃.现代教育学的批判性思考[J].《外国教育资料》,2000.4.
      [3]钱民辉.多元文化与现代性教育之关系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10.
      [4]何敏,叶澜.〈关於“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状态”的调查研究报告〉[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2(3).

    推荐访问:道德教育 试论 困境 应对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