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初中学习 > 正文

    【如水年华,阅读相伴】 素颜相伴醉了谁全文免费阅读

    时间:2018-12-27 03:37:3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要: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规定了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如何引导学生亲近书籍,让心灵融入精彩纷呈的书籍世界?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推荐读物 加强指导
      
      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加强对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指导,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语文学科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加上当今社会信息传递的多样性,知识更新的加快,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必须给予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以足够的重视。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既然要一辈子独立看书作文,语文教学就得着眼于这点上,为他们打下基础。”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着眼点,正是落到这个“点”上。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
      语文课外阅读不同于课堂教学,主要由学生独立阅读。要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就必须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自由选取阅读方式,但是,学生的年龄有限,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也有限,在选择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偏差。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教师,要加以引导和帮助,主要是推荐有益读物,提示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品味。
      
      一、推荐有益读物
      
      学生的鉴别能力有限,老师不妨利用自己的知识背景的优势,依据“课标”的导向,根据自己的阅读实践,结合调查研究,为学生推荐适合的读物,兼顾经典性与时尚性,严肃性与趣味性,人文性与科学性。推荐读物可以从几个方面切入:名作家,从古代到现代到当代,国内到国外;名作品,童话类,寓言类,神话类,故事类,诗歌散文类,长篇名著类,科普类等;策划专题:母爱、感恩,环保,和平……此外,还要注意同“学生的年龄特征、思想水平和知识基础相适应,同课内的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和语文综合性学习相结合,内容形式要多样化。
      1.有一类读物是直接为课文教学服务的,如围绕课文教学而介绍的一些有关的文章和资料,介绍与课文有关的作者,时代或课文讲析的材料等。这类材料虽然不是正式材料,但是在教学中多数放在课前预习、课后作业或者直接在课内处理的,这也正应了《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得法于课堂教学,得益于课外阅读”,给每位语文教师指出了课堂上也是指导课外阅读的好时机。
      2.推荐课外读物可以从课文教学引申开去。《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要完成这个任务,教师必须把语文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有目的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如教长篇作品中节选的课文,教师可通过介绍作品、刊物和作家,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例如,教《智取生辰冈》,可引导学生课后阅读施耐庵的《水浒传》;教《香菱学诗》,可引导学生课后阅读曹雪芹的《红楼梦》。特别要有计划地让学生阅读古今文学名著。(《新课标》规定的篇目。)
      叶圣陶先生曾总结出:“带读法”(以一篇教材带读与之有关的其他几篇文章),将课内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例如教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可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冯骥才的《感觉》,梁衡的《秋思》等文章,让学生自己对比阅读文章,说说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此外,也可以补充些配合时事或重大活动的阅读材料,特别是反映时代精神的新材料。如反映奥运健儿为国争光的事例,航天英雄的事迹等等。还可以引导学生天天读报。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教师应当有计划、有选择地在方法上给学生的课外阅读以指导,使他们有较大的收获。鼓励学生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读书要有所思,善于独立思考,能鉴别,能质疑,能吸收,能批判。要学会略读,也要会精读,要不断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在读的过程中,还要有目的的进行一些练习。
      尤其是注意以下几点:
      (1)读书要有计划。按照计划读书,有利于培养读书习惯,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阅读,提高课外阅读效率的一条好经验,计划内容应包括目的要求,精读书目,博览书目,阅读进度等等,计划订好后,要定期自我检查执行情况。
      (2)读书要动笔。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当然,“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古训,不过我认为,“不动笔墨不读书”是有前提的,对于一些泛泛而读的书,是不需要笔记的。而那些文质兼美,需要精读的书则需要动笔。对于这类书,可以在书页空白处或字里行间做符号,加批注。书中的一些重要观点,精辟的语句,精彩的描写,可摘抄下来,同时写下即时产生的心得、评注。重点阅读的内容,最好写成成篇的心得体会或专题评论一类的读书笔记。此外,列提纲,编大事记,人物表。分类索引等也是读书动笔的好形式。采取什么形式,要根据书刊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可强求一律。
      (3)精读与略读结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精读的评价”中要求:“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种种方法,都可以在独立阅读时运用。精读,要仔细读,反复读,“诵读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既识其“皮壳”,又见其“骨髓”;精读,一般要求写些读书笔记.
      《新课程标准》“评价略读”中要求:“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略读速度较快,但不是马马虎虎,不求甚解,而是要抓住要点,得其精神。一般说,对文学作品,应了解作品的主题,人物性格,主要写作方法;对于知识性读物,则应掌握一般知识,明白科学道理。略读是为了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精读,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能力,二者要很好地结合起来。
      
      三、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评价
      
      教师要适时组织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外阅读中所获得的新信息,并给予其积极的评价,学生就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快感,产生成就感,从而激发自己再去广泛阅读,使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生存状态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阅读是内向的,交流活动是外向的,要表现,要相互交流,要有一定的交流平台。我们可以在学校,班级的刊物,园地上发表他们的读书心得;可与课外听说活动相结合,组织朗诵比赛,可组织互阅读书笔记,办小报,展示知识卡片等方式,促进学生自觉地进行积极的课外阅读。总之,科学而合理的评价和丰富多彩的读书竞赛活动可以让学生阅读的激情持续而长久。
      无数事实证明,喜爱课外阅读,长期坚持课外阅读的学生,思维清晰,语文素养丰厚,人文积淀厚实,综合能力较强,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是任重道远,责无旁贷,让我们引领学生亲近书籍,让心灵融入精彩纷呈的书籍世界吧。

    推荐访问:如水 相伴 年华 阅读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