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领导讲话
  • 发言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入党申请
  • 党建材料
  • 党课下载
  • 脱贫攻坚
  • 对照材料
  • 主题教育
  • 事迹材料
  • 谈话记录
  • 扫黑除恶
  • 实施方案
  • 自查整改
  • 调查报告
  • 公文范文
  • 思想汇报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文档大全 > 主题教育 > 正文

    孝老爱亲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时间:2020-11-01 13:34:16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孝老爱亲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男,汉族,出生于****年 12 月,**县**镇**行政村**村人。

     在****年 2 月 21 日晚,妻子**突发脑出血,**尽己所能、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以赴进行了救治。在病情得到控制后,妻子落下偏瘫,半身不遂后遗症,**放弃了自己的一切爱好和事业,精心照料伺候妻子**,长期坚持帮助妻子进行功能性锻炼和安抚妻子情绪,同时,也时刻关注着一些医学资讯,他自己购买了血压测量仪、血糖仪,学着给**测量血压、血糖,每天坚持给**服用降压药并且又花大价钱托人从外地购买了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他先后远赴上海、银川、定边等地求医,购买了大量具有降糖作用的苦荞面等辅助治疗。在他的长期坚持努力下,妻子**的糖尿病症状基本消失,血压也趋于平稳,每天晚上还能看一会电视。20年如一日,他无怨无悔,不离不弃,长期坚持给妻子按摩穴位,活动锻炼,以及洗脚、洗脸、洗衣服,负责吃、喝、拉、撒、睡等一切护理工作。

     在**看来,妻子得病后,自己“伺候她到老”是一份应尽的责任。人生从来都是一个真实的命题,贫穷、苦难、疾病都有可能随时向我们袭来,不是所有丈夫都如同**一般,在寒风骤起的时候,会牵起妻子的手,让她感觉到爱的温暖。他们用整整 50 多年的相濡以沫回答了命运给出的考量,为一个四世同堂的家族奠定了敦厚淳朴、仁爱相间、风雨共济的家风,感召着后辈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相濡以沫五十年 **,男,****年 12 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县**镇**行政村**村人。

     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他经历了太多的风霜雨雪。他很小的时候,家中的大伯父因病致瘫,父亲念及手足之情,照顾伯父起居生活长达 9 年,从不叫苦嫌累。父母的亲力亲为让幼年的他耳濡目染,渐渐地懂得了亲情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性,也是从那时起,患难与共的仁爱家风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年 2 月 21 日晚上九点左右,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中老年疾病妻子**突然发病,经县医院检查,患的是“脑溢血”,出血量达到 13 毫升,当时人已昏迷不醒,随时有生命危险。

     在抢救妻子的七个日夜里,**始终没有合眼。但是由于之前没有向医生告知

     **患有糖尿病,导致医生在抢救过程中输入了大量的葡萄糖液体,已经出现中毒症状,必须马上注射胰岛素,否则的话光糖尿病就足以威胁生命。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医生和护士虽然没有明说,但言行之间已经流露出让放弃治疗的意思,他们说从正月初一至今,包括**在内,已经来了七个相似病情的患者,前六个无一例外的都没就过来。听完医生的叙述,孩子们情绪有些失控,一片茫然。他想了一会,让孩子们都聚拢在自己的身边说:“不管是磕头求人,还是砸锅卖铁,你妈的病看定了,我向你们保证,你们的妈妈肯定不会离开你们!” 他的话不仅让所有在场医生为之侧目,也坚定了孩子们挽救母亲的决心。他们不顾连日来的疲劳,根据医生提供的信息连夜挨家挨户地联系寻找,经过几个小时的练习,终于找到了一位糖尿病患者的家属,从他们手里弄到了胰岛素,这时,他才放心了一点。

     之后,他专心伺候在妻子身边,一天 24 小时不离医院。经过一个月的抢救,妻子竟然奇迹般地脱离了危险,虽然不能开口说话,但神志却有所恢复。然而,脱离危险并不代表没有危险,这种病很难医治,稍有不慎,病人就有可能再度陷入险境,为了更好地治疗,他随即决定带妻子去延大医附院治疗。

     在延大医附院的一个多月里,他每天都守候在妻子的病床前。经过 CT 检查,医生告诉他淤血已经渗入大脑,开颅治疗意义不大而且还有风险,建议保守治疗,多做功能性锻炼,也许病情会好转起来。

     从那以后,他放弃了他热爱、喜欢的事业,独自一人承担起了照料**的责任。每天他早早就起床了,先是给妻子翻身,换掉她身下的被褥,然后再给她梳头、刷牙、洗脸、做饭、喂饭。之后他拉着妻子在院子或者房间里走上几圈。这么多年来,他每天都坚持扶着妻子走走,拉着她的手进行锻炼,长期的肢体功能性锻炼,让**的病情有所好转,****年 10 月的一天,**突然开口说话了,这说明他的这种治疗方法有了效果,也更加坚定了他帮助妻子尽快康复的决心。

     为了让**更快地康复起来,他又在县中医院找人在妻子的身上、腿上、脚底画出了穴位分布,每次锻炼过后,他都会亲自给妻子按摩穴位,舒经活血,从未间断。从妻子患病到现在,20 年间他天天如此,不嫌脏、不嫌累,没有一天懈怠过。

     在帮助妻子不断坚持功能性锻炼和安抚妻子情绪的同时,**也时刻关注着一

     些医学资讯,他自己购买了血压测量仪、血糖仪,学着给妻子测量血压、血糖,定期检查。在他的共同努力下,现在**的糖尿病症状基本消失,血压也趋于平稳,每天晚上还能看一会电视。

     不仅在外人面前**是这个态度,在儿女跟前,他也时刻把这种不离不弃、患难与共的家风美德言传身教给他们。他经常对孩子们说:“每次看到你们,我都会想起当年的承诺,那就是要保住你们的妈妈,照顾好她的生活,所以不管她病到哪种程度,我都要带着她去治,就算医学治不了,我也要伺候她到老!” 为了伺候好老伴,**几乎没有出门的日子,甚至连得病的时间都不能有。2017年 9 月,他急性胆结石发作,在住院做手术期间,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期间**每天问孩子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爸爸啥时候回来也?”在病情好转后,**立即要求出院,回家休养,方便照顾妻子。

     他随时都在观察妻子的一切情况,照顾得细致入微。在****年 12 月,他发现妻子的病情有所加重,立即带到县医院检查。体检结果显示,是血压高、血糖高引发支气管炎,当即住院进行相应的治疗。在医院同一病房住院的一个人说**,“你这个老婆的命大!”另一个知情人说:“不是她命的大,是老张伺候的好,不是老张有耐心,恐怕她也早没命了。” ****年 2 月 12 日是他们的金婚纪念日,那天,当着众多亲戚的面,**动情地说:“老婆 20 岁到我们家,没享过一天福!”在场的人无不为此动容、落泪。

     在**看来,妻子得病后,自己“伺候她到老”是一份应尽的责任。人生从来都是一个真实的命题,贫穷、苦难、疾病都有可能随时向我们袭来,不是所有丈夫都如同**一般,在寒风骤起的时候,会牵起妻子的手,让她感觉到爱的温暖。他们用整整 50 多年的相濡以沫回答了命运给出的考量,为一个四世同堂的家族奠定了敦厚淳朴、仁爱相间、风雨共济的家风,感召着后辈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孝老爱亲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女,汉族,出生于 1973 年 5 月,**县**乡**村村民。

     ****年,她的公公**被查出患有小脑萎缩,渐渐地生活不能自理,只有平时天气好的时候坐着轮椅到外面晒太阳。****年**的丈夫检查出肺癌和淋巴癌,尽

     管**无微不至地悉心照料,****年 3 月份,丈夫还是离开了他们。此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照看公公婆婆,忙地里的农活,供儿子上学,所有的担子都落在了她身上。在****年底,公公**和婆婆李兰兰都住院,**忙里忙外,细心地照顾,洗脸洗脚,喂饭喂药等等好多事情都是她在做。医院的大夫护士和同病房的人都对有这福气的老两口投来羡慕的目光说:“你们住院的这些天可把您闺女累坏了”,公婆就洋溢着笑容告诉大家说:“这是我的儿媳妇”。那一刻大家都用惊讶的眼神看着**,那眼神当中充满了敬佩和赞叹。一时间,**的名字传遍了所有的病房,很多人问**,你是怎么做到这样孝顺的?她总是笑呵呵地说对待老人只要耐心一点,细心一点就行了,简短的语言质朴而真诚,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总是抢在婆婆前面干活,帮他们做饭洗衣服,推着轮椅带公公出去晒太阳,一边给公公捏胳膊,揉手捶腿,一边开导着公公。时常讲一些笑话给公公婆婆听,公公婆婆心态慢慢地从失去儿子的阴影里走了出来,变得开朗乐观了。提起他们的儿媳妇,公公婆婆都会竖起大拇指夸赞到:“对我们好太太哩(非常好的意思),就和亲女儿一样”。

     这个小家庭在**一直以来悉心的照顾和辛勤的付出下,全家人的心贴得更近了,看着老两口时常露出的笑容,孩子快乐地成长,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在心中激荡,觉得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幸福是什么?是一起走过艰难困苦的从容,是种透析人生苦短的姿态,幸福不是在别人眼里,而是在我们自己的心里。

     十年来,她把常年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公和体弱的婆婆当亲生父母一样侍奉,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孝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受到街坊四邻的夸口称赞。

     百善孝为先 尽显孝老情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论语·学而》中就有“事父母,能竭其力”的说法,也有“父母在,不远行”的警句,唐代诗人孟郊更是留下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千古名句。百善孝为先,尽显孝老情。**县**乡**村**把这首诗当作座右铭,十年来,她把常年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公和体弱的婆婆当亲生父母一样侍奉,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孝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受到街坊四邻的夸口称赞。

     **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虽然已经四十有余,几乎每天都在家与土地之间往返,连自家所在的村子也很少跨出去。在邻居眼里,她就像一头老黄牛,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干活。在家里,她是一位好母亲,好女儿。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与兄弟姊妹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几十年如一日。

     ****年她的公公**被查出患有小脑萎缩,渐渐地生活不能自理,只有天气好的时候坐着轮椅到外面晒太阳。****年**的丈夫检查出肺癌和淋巴癌,尽管**无微不至地悉心照料,****年 3 月份,丈夫还是离开了他们。此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照看公公婆婆,忙地里的农活,供儿子上学,所有的担子都落在了她身上。

     在****年底,公公**和婆婆李兰兰都住院,**忙里忙外,细心地照顾,洗脸洗脚,喂饭喂药等等好多事情都是她在做。医院的大夫护士和同病房的人都对有这福气的老两口投来羡慕的目光说:“你们住院的这些天可把您闺女累坏了”,公婆就洋溢着笑容告诉大家说:“这是我的儿媳妇”。那一刻大家都用惊讶的眼神看着**,那眼神当中充满了敬佩和赞叹。一时间,**的名字传遍了所有的病房,很多人问**,你是怎么做到这样孝顺的?她总是笑呵呵地说对待老人只要耐心一点,细心一点就行了,简短的语言质朴而真诚,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总是抢在婆婆前面干活,帮他们做饭洗衣服,推着轮椅带公公出去晒太阳,一边给公公捏胳膊,揉手捶腿,一边开导着公公。时常讲一些笑话给公公婆婆听,公公婆婆心态慢慢地从失去儿子的阴影里走了出来,变得开朗乐观了。提起他们的儿媳妇,公公婆婆都会竖起大拇指夸赞到:“对我们好太太哩(非常好的意思),就和亲女儿一样”。

     **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生活的艰辛,并没有影响库拜对老人的奉献。有些人对她孝敬老人的行为不理解,认为她是有目的,有企图的。对此,**却说:“我不在意别人说我什么,照顾老人是我们每个子女应该尽的义务,也是我们的责任”这个普通的农村妇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全村妇女起了模范带头作用。但愿家家有个“**”这样的孩子出现,这样我们的家庭会更加幸福,我们的社会会更加和谐。**照顾老人毫无怨言,主动承担起赡养老人的所有重担,总是自觉自愿,无怨无悔。她没有闲的时候,总是急匆匆的,她除了每天忙于农活,还要照顾好家里的里里外外,家里的一切她都自己扛着,毕竟一家人都指望着她。

     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她就对家人说,不要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年轻人不爱听,但绝无恶意,我们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误会。她对孝的理解是:“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她矢志不渝的用自己的大爱使得母亲舒心愉快地生活,以自己崇高的道德素养演绎着人间纯真的孝德情怀。

     这个小家庭在**一直以来悉心的照顾和辛勤的付出下,全家人的心贴得更近了,看着老两口时常露出的笑容,孩子快乐地成长,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在心中激荡,觉得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幸福是什么?是一起走过艰难困苦的从容,是种透析人生苦短的姿态,幸福不是在别人眼里,而是在我们自己的心里。

     孝老爱亲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男,汉族,出生于 1955 年 4 月,**县**镇**村村民。

     ****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原有的幸福生活。妻子**突发脑溢血导致身体瘫痪。谁知生活暗涌迭起,****年 6 月,再次犯病的妻子被送进重症监护室,昏迷不醒。面对病危通知和亲人的善意相劝,**拒绝放弃,坚持给妻子治疗。“你在,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家”,**说。从医院回来,妻子瘫痪在床,不会说话。从此以后,为了不给子女增加负担,曾经连饭都不会煮的**当起了妻子的“保姆”。为了防止瘫痪的妻子肌肉萎缩,他每天坚持为妻子按摩二个多小时,为了缓解妻子精神上的压力,他一有时间就陪妻子“聊天”安慰她。妻子想吃什么,他就去买去做,在春暖花开季节总能看到他背着妻子到院子里晒太阳,扶着她做运动。冬天他尽力地使室内保持暖和,不让妻子再患感冒,以防止病情加重。

     16年来,高永尚为给妻子看病,四处筹钱,借遍了亲友,卖了车卖了房,他不离不弃,为妻子做饭洗衣,端屎端尿,5000 多个日夜,他用男人的肩膀,为病痛中的妻子撑起一片蓝天,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夫妻大爱。

     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誓言,但是**却用自己的真情守护着这份婚姻,用“执子之手,与子皆老”的责任担当书写着一份真情,用温情与坚守,演绎着死

     生契阔,与子成说的唯美感人生活。

     守护病妻十六年 不离不弃成美谈 “我是她的丈夫,她是我的妻子,我有责任照顾好她....”在**镇**村,人们传颂着这样一个故事:丈夫**十六年如一日,守护病妻,不离不弃,以“执子之手,与子皆老”的责任担当,用温情与坚守,演绎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的唯美感人生活。

     **,今年 65 岁,**镇**村蔡砭组的一名普通农民。1972 年,19 岁的**与同岁的**步入婚姻殿堂。婚后,**在外经营着一辆货车,**在家操持家务,并育有两子一女,日子平静而温馨。

     ****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原有的幸福生活。妻子**突发脑溢血紧急送往医院,虽抢救及时,保住了性命,但却导致身体瘫痪,让本来坚难的家庭生活雪上加霜。谁知生活暗涌迭起,****年 6 月,再次犯病的妻子被送进重症监护室,昏迷不醒。面对病危通知和亲人的善意相劝,**拒绝放弃,坚持给妻子治疗。“你在,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家。”这是**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二次(脑溢血)病情很严重,在县医院住了一个礼拜,娘家人和弟兄们都来看,都建议放弃治疗,但**坚持治疗,**说不行,他就带着老伴儿去**治疗,在**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呆了 28 天,花销了巨额医药费。16 年来,高永尚为给妻子看病,四处筹钱,借遍了亲友,卖了车卖了房,他的努力与坚持换来了回报,在他的悉心照料、细心呵护下,他老婆的身体状况得到极大改善,虽然他妻子现在仍然不会说话,右半边身体也不听使唤,但**却很满足,他想只要妻子能陪他一块生活,他想这所有都值得。不管咋样,他想那时候小了夫妻老了伴,这老了,把她救下,家就是个完成的家,孙子回来有个奶奶叫着,儿女回来有个妈着。

     从医院回来,妻子瘫痪在床,不会说话,智力如同几岁小孩。从此以后,为了不给子女增加负担,曾经连饭都不会煮的**当起了妻子的“保姆”。从医院回来,妻子右面胳膊和腿没知觉,为了防止瘫痪的妻子肌肉萎缩,他每天坚持为妻子按摩二个多小时,为了缓解妻子精神上的压力,他一有时间就陪妻子“聊天”安慰她。妻子想吃什么,他就去买去做,在春暖花开季节总能看到他背着妻子到院子里晒太阳,扶着她做运动。虽然他家经济条件十分拮据,但在为妻子治病上

     他从不心疼钱,只要有治病的新药他就想方设法买到给妻子服用。冬天他尽力地使室内保持暖和,不让妻子再患感冒,以防止病情加重。他不离不弃,为妻子做饭洗衣,端屎端尿,5000 多个日夜,他用男人的肩膀,为病痛中的妻子撑起一片蓝天,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夫妻大爱。

     他认为:妻子年轻的时候还是很能干,把家里料理的井然有序,为他生儿育女,为家里付出的也太多了,现在得了病,他要尽他所能,伺候她、照顾她。平时是有点累,有点孤单,老婆也不会说话,可是一遇到个周末了,遇到个节假日了,儿子、孙子都回来,大包小包东西都从大门提进来了,家里一下子就热闹了,他就觉得他付出的都很值得。

     一路走来,虽然家庭经济条件远不如前,但让**非常欣慰的是,儿女事业有成、家庭美满,都很孝顺,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回来洗洗衣服、做做饭。

     **的家庭事迹在**县内人人皆知,他们家在生活上面临如此困难和压力的情况下,能够发扬互敬互爱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家人共同把这样一个家庭建设的如此和谐、温馨、和睦,成为邻里们学习的典范。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誓言,但是**却用自己的真情守护着这份婚姻,用责任与担当书写着一份真情,这份相濡以沫的情感,在当地被传为美谈。

     孝老爱亲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女,汉族,出生于****年 7 月,**县**乡**村村民。

     平日里**与丈夫陈利明一道辛勤劳作,赡养老人,相夫教子,生活过得虽然辛苦但很温暖。平静的生活在****年被打破。丈夫陈利明在外出打工时突然不幸遭遇事故,下半身永远失去了知觉,被确定为肢体一级残疾。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顿时感觉家里的天塌下来了。在痛定思痛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坚守和付出,这一年她只有 32 岁。在之后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顶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和压力,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为了补贴家用,每天凌晨四点,当别人都还在睡梦中时,**已经开始忙活了。没了顶梁柱,自己就是顶梁柱,**又是养猪,又是养鸡,同时还有忙不完的农活,在仅有的闲暇时间她还要揽一些零活补贴家用。二十年来的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用她最质朴的感情,温暖了残疾的丈夫,

     养育了一双儿女,为这个不幸的家庭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

     **是一位普通的女性,但是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平凡的女性,不仅撑起了一个完整的家,而且让母性的光辉越照越大,她的心像一缕灿烂的阳光,温暖着丈夫,照耀着儿女,感动着邻居,激励着身边的人。

     **,今年 50 岁,是**县**乡**村的一名普通农村妇女。自其嫁入**村以来,与丈夫陈利明一道辛勤劳作,赡养老人,相夫教子,生活过得虽然辛苦但很温暖。

     平静的生活在****年被打破。丈夫陈利明在外出打工挖沙时突然遭遇塌方,全身被掩埋在沙土中不能动弹,经过全力抢救后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下半身却永远失去了知觉,被确定为肢体一级残疾,并花去医药费 4 万余元。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顿时感觉家里的天塌下来了,丈夫陈利明难以接受事实多次轻生,家中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子女都需要人照料。“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在痛定思痛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坚守和付出,这一年她只有 32岁。

     在之后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顶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和压力,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用实际行动来诠释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人间真情。为了补贴家用,每天凌晨四点,当别人都还在睡梦中时,**已经开始忙活了。没了顶梁柱,自己就是顶梁柱,**又是养猪,又是养鸡,同时还有忙不完的农活,在仅有的闲暇时间她还要揽一些零活补贴家用。妻子的劳累和付出,丈夫很心疼却无能为力,村里人议论陈利明都成了这个样子,老父亲动不了,两个娃娃又都小,他老婆还年轻,哪能守的住。这些话传到了陈利明的耳朵,他就劝妻子趁年轻再找个人改嫁了,**强忍泪水,对丈夫说人活一世,不就为儿女和掌柜,她哪里也不去。听到这样的话,丈夫陈利明无言以对,老父亲泪流满面。

     为了不拖累妻子,陈利明几次轻生,都被人及时发现,他认为活下去没有意义,自己就是个废人。丈夫几次轻生举动后,**看着丈夫,没有去指责,她握着丈夫的手说“只要你还在,这个家就是完整的,我嫁给你的时候你是正常的,现在是否残疾,我的心都不会变”。正是因为**的一次次鼓励和劝导,陈利明最终放弃了轻生的念头,一步步振作起来,靠着还能动弹的双手为家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同时,电视上残疾人自强自立的事迹极大鼓舞了他,他开始干些力所能及的活,编些竹筐拿来卖添补家用,拿起大扫帚扫院里和门外,收拾窑里杂物,桌

     椅茶几也被他擦洗的干干净净,他要和妻子共同分担家庭的重担。

     陈利明残疾这年,他们的儿女都还上小学,学习都很优秀,家里遭了这样的变故,孩子的学业成了极大的负担。在家庭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放弃两个孩子的学业,她坚信只有让孩子上学才是改变贫穷命运的唯一出路,用她的话来说“就是砸锅卖铁,跪地求人也要供两个娃娃考上大学”。正是因为这种坚守和付出,她的两个孩子都如愿以偿考上理想的大学,并顺利参加工作。父母辈的精神也感染着两个孩子,激励着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直面苦难,自强不息。

     二十年来的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用她最质朴的感情,温暖了残疾的丈夫,养育了一双儿女,为这个不幸的家庭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是一位普通的女性,但是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平凡的女性,不仅撑起了一个完整的家,而且让母性的光辉越照越大,她的心像一缕灿烂的阳光,温暖着丈夫,照耀着儿女,感动着邻居,激励着身边的人。

     孝老爱亲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女,汉族,出生于 1974 年 4 月,现居住于**市**区**镇**小区。

     **的婆婆由于家庭变故落下较为严重的精神病和哮喘病,独自一个人生活在**,起先工作在北京的她由于要照顾奶奶和自己的妈妈,只能北京和**两头跑,这样长期请假严重影响到工作,****年奶奶和妈妈相继离开人世后,已经担任一家工艺品进出口公司销售经理的她毅然决然的辞掉北京的工作来到**忍辱负重 5年,独自悉心照料身患精神病和哮喘病的婆婆,刚开始几乎天天挨打甚至受伤骨裂,但毫无怨言、坚持日夜陪伴,只为了婆婆自身安全,几年来婆婆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从未因犯病而受任何伤害。她婆婆的衣食起居、生活费、医疗费,都是她一力承担,使婆婆从捡食垃圾、随地大小便到自己会做饭、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饮食习惯、居住环境、身体状况发生了明显的改善。五年来,她要随时提防婆婆犯病时的危险举动。有时婆婆突然趴在地上,把凳子套在头上,把自己全身弄脏,她想尽一切办法稳定婆婆情绪后,耐心给擦洗干净身子,再收拾家里;有时正在做饭时,婆婆突然冲进来对她又踢又打;有时候饭做好了,婆婆一口都不吃,全部推倒在地上,这些她都要先安抚婆婆的情绪,然后随着婆婆意愿重新做准备饭

     菜。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离不弃的照顾着自己的婆婆。

     每次出门,她都事无巨细把婆婆的吃的、喝的放在婆婆顺手的地方,还要想想有什么安全风险,最后还要千叮咛万嘱咐邻居,帮着照看,生怕婆婆有什么闪失。因为婆婆的原因,她生怕给小区邻居造成麻烦,经常主动给予小区邻居力所能及的帮忙,邻居都说这儿媳比闺女还有耐心,她的爱心感染了身边许许多多的人,成为周围人尊老孝亲学习的楷模。

     为了照顾患有精神疾病的婆婆,她毅然辞掉北京的工作来到**;她忍辱负重5 年,独自悉心照料身患精神病的婆婆;艰辛的付出,使得婆婆的病情明显好转;德行合一,深受邻里夸赞。她就是孝敬婆婆的好媳妇、北京知青**的儿媳妇**。

     **现年 67 岁,是 1974 年从北京到**插队的一名知青,插队后她成为**油矿的机修工人,1976 年因故离婚,不幸患上精神疾病,2 岁的**只能被奶奶带回北京抚养,依靠着单位的照顾和前夫的补贴,生活才维持下来,****年 12 月**退休,此后**油矿便成了她的家。因身边无人,**生活每况愈下,长期不打扫卫生,垃圾遍地,犯病时就随地大小便;饥一顿饱一顿,有时还捡拾野草、塑料袋、发霉的饼子往嘴里塞,身体状况非常不好。

     **出生在湖北,今年 44 岁,家中姊妹四人排行最小,从小勤快懂事,深受家人喜爱。在她的记忆里,几乎没有受到大人的责怪和打骂。因为父亲早逝,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刚上初中就辍学打工,先后当过服务员、工人、文员,开过杂货铺,做过茶叶、钢铁生意。1998 年到北京作销售工作,与**相遇,2006 年两人在北京结婚,因为忙,还要照顾**的奶奶,就一直在京。

     那时,**已经知道有个精神病的婆婆“但没想到这么严重!”。

     初次见面,“让婆婆住的舒服是最开心的事” ****年冬,大雪,**患上重度哮喘,单位通知家人赶紧医治,**第一次和丈夫回到****县**镇婆婆居住的窑洞。一进门,**惊呆了,炕上地下到处都是垃圾,窑洞里阴冷潮湿,散发着一股股霉味。**一下子眼泪就下来了“都这个年代了,人怎么可以这样生活!”她二话没说放下行李,用几天时间把窑洞里里外外彻底收拾地干干净净,每天给婆婆梳头、洗衣服、收拾床铺、做饭、帮婆婆擦身子洗澡,有时候婆婆像突然不认识她一样反手就打,她伺候的心惊胆战,婆婆哮喘病时不时就犯,口吐白沫抽搐在地,当时**心里就有个想法:我妈不在了,婆婆就

     是妈,一定要治好。住院期间,**一直守在病床边不离左右,婆婆病情好转,**便返京上班,**留下照顾婆婆哮喘完全康复出院才返回。

     与此同时,**积极协调,在单位的帮助下,把婆婆从窑洞接到了单位帮忙安排的临时楼房里,她又里里外外进行装修清理。“有个好的居住环境,或许对婆婆的病情好转有用”。住进楼房的**还不习惯,依然随地大小便,还用手和弄着玩。为了每次能让婆婆在马桶上上厕所,**就搬一个小板凳坐在厕所门口看守着,可是只要**不在,婆婆就又不受控制,最后**干脆整夜陪着婆婆上厕所,就这样半年的时间,婆婆开始习惯了在马桶上厕所,这成了**最开心的事情!

     ****年**自己的妈妈和**奶奶在这一年都去世了,这更让她切身感受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真正含义。

     辞京回“家”,“尽孝不能等” 由于一个人生活时间太长,加之精神问题,**形成了大量的不良生活习惯,每次洗完贴身衣服,只拧一下,就直接湿穿身上;不让胡乱吃脏东西,就会经常大发脾气,打骂人。

     ****年,**又犯严重哮喘。当时,**已在北京担任一家工艺品进出口公司销售经理,为了照顾婆婆,要一个月往返**北京四次,工作耽误的不少,最后一次婆婆特别严重的时候再次向老板请假,老板不批假,她和丈夫**商量,决定辞职,全职陪伴婆婆,“钱可以少挣,但尽孝不能等”。

     刚开始几乎天天**都会无缘无故的挨打,最严重一次是 2015年4月的一天,婆婆又捡食塑料袋,**便从婆婆手里抢夺要扔掉,当**蹲在地上捡拾椅子下面的塑料袋时,婆婆怒气冲天,抡拳狠狠打过来,结果胳膊当晚肿胀、疼痛难忍,第二天去医院拍 X 光片,显示肩胛骨裂。

     五年来,**除了悉心照料婆婆的饮食起居,还要配合治疗,更要随时提防婆婆犯病时的意外危险举动。有时候婆婆突然就趴在地上,把凳子套在头上,把自己弄得全身脏兮兮的,稳定婆婆情绪后,给擦洗干净身子,再收拾家里;有时候正在做饭时,婆婆突然冲进来对她又踢又打;有时候饭做好了,婆婆一口都不吃,全部推倒在地上,她还得先劝住婆婆后再收拾干净。“婆婆吃饭必须准时 10 点,迟一分早一分都不行,我都是掐着点给做饭!”**笑着说。

     五年过去了,婆婆现在已经不吃塑料袋、野草之类的脏东西了,而且贴身衣

     服也不再穿湿衣服了,生活习惯已大改样。“看到婆婆现在的情况,有时候我真的都感觉和做梦一样,我自己都想不到婆婆能恢复到现在这样。”**道“我挺满足的!” 不离不弃,“婆婆知道疼人了!” 2017 年 8 月**带着婆婆搬到了单位在崖里坪分配的新楼房,刚搬来时不适应环境,婆婆一到晚上就大吵大闹骂人,怕影响邻居,**只能陪着回**住了一周,好在那时楼房很快就要拆迁了,整个楼上就婆媳两个人住,不怕影响到别人,此后反复几次,婆婆慢慢习惯住在崖里坪了。

     新房进行装修,需要里里外外跑,怕婆婆自己用电危险,**每次出门就把电磁炉藏起来,心想电饭煲应该没事,临走时还不放心,就把钥匙交代给邻居,并给婆婆准备好足够的水果摆在明显处。有一次,等到**回来时,房子里已烧得一团糟,原来是婆婆自己用电饭煲做饭,一直烧干了导致电线燃起来,引燃了房子。对此,**至今心有余悸,房子附近几公里就有油罐。“万幸啊万幸!家具烧了可以慢慢攒钱重置,婆婆人没受伤、没受惊吓就好!”。

     “现在好了,婆婆能自己做饭了,她自己特别爱吃硬面馒头,逼得我也要吃,不吃就硬塞到嘴里,不过现在她做的啥饭我都吃。”**说。现在婆婆需要什么水果和蔬菜会告诉**去买,**生病卧床几天不吃饭的时候,**会做好饭到房间叫**一起吃!一个劲的给儿媳盛饭夹菜,**不管爱吃不爱吃,都听话的吃下去,赞扬婆婆做的好吃,每到这时候,婆婆都兴高采烈如同孩子。

     **回**是**和**最幸福的时刻,**亲自下厨,一个劲的招呼儿子先吃、要吃好,有时做少了。**故意说:妈,你总是让儿子先吃,没饭了我吃什么?**眼睛盯着儿子,头也不回道:你吃不饱,管我什么事?说这些的时候**没有一丝埋怨,反而脸上都是开心“婆婆知道疼人了”。

     邻里之间,“这儿媳比闺女都好!” “久病床前无孝子,何况一个儿媳妇?”**对婆婆的好,石油小区的邻居们都看在眼里“这哪里是儿媳妇,简直比闺女还有耐心”。每次出门,**都事无巨细把婆婆的吃的喝的放在婆婆顺手的地方,还要想想有什么安全风险,最后还要千叮咛万嘱咐邻居,帮着照看,生怕婆婆有什么闪失。每个清晨或者黄昏,总能看到**搀扶着婆婆去广场散步,看广场舞。有时候天凉不出门,但只要小区里音

     乐一响起,**自己在阳台上就扭起来。

     因为婆婆的原因,**生怕给小区邻居造成麻烦,经常主动为小区邻居力所能及的里帮忙,时间一长,大家都认识了这个外来媳妇。“当初很多人建议我把妈妈送到医院或福利院,省事!但我怕妈妈受委屈,不管咋样家里总是好的”“如果不是我妻子**,这个家就太难当了!”**说,他在北京工作很安心,他知道妻子会比自己更心疼、更会照顾妈妈。

     “过些时候,我考虑把婆婆接到北京和我们一起住,这样她就能天天见到儿子!”**谈到自己的打算。“当然要她自己愿意,如果想留下来我还会陪着她”。

     五年来,**心中一直存着一份感激,“我从北京来到**这五年多的时间,尤其要感恩油田公司离退休职工管理部,对我们家这么多年各方面的帮助,关心和照顾!”。据了解,**一家还在**住的时候,油田公司工会就每年过年时买好年货前去探望,后来搬到**了,就每年探望两次,给婆婆送来了特有的**年夜饭(丸子,酥肉,炸鸡,炸鱼,卤牛肉,猪肉牛肉饺子馅)。

     爱吾老以及人之老,孝是中华民族道德的基石,是一家和谐、家风传承之根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只有千万普通家庭孝老爱亲、懂得感恩,才有国家之和、民族之兴。**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但她用自己平凡的坚守践行了一个普通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孝老爱亲不一定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只要从心出发、从善而行,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坚持始终,就一定会让生活更幸福,让这个社会更和谐。

    推荐访问:先进个人 事迹材料 孝老爱亲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