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论“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

    时间:2021-07-12 00:05:00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从粉碎“四人帮”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这两年,党的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做了几件大事,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了准备。这两年基本走向是前进的,不能只说是两年徘徊。但在前进的过程中,围绕“两个凡是”、邓小平复出和天安门事件的平反等发生了曲折和斗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这两年作出的论断“在徘徊中前进”是确切的。如实肯定这两年,既符合历史事实,也符合决议的精神。
      [关键词]前进徘徊1976-1978年粉碎“四人帮” 十一届三中全会
      
      对于从粉碎“四人帮”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这两年的历史,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作出的论断是“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在这个短语里,中心词是“前进”,“在徘徊中”是修饰语,说明“前进”的状态。也就是说,总的说来这两年是“前进”的,但“前进”并不顺当,有曲折,有斗争。
      如何看待粉碎“四人帮”以后的两年,如何认识和理解《历史决议》对这两年的评价,学术界存在不同看法。一种流行的观点就是“两年徘徊”,认为“‘文革’以后又经过两年的徘徊”。显然,这种观点的落脚点是“徘徊”,而不是“前进”。不能认为这种观点同《历史决议》的论断是一致的。究竟应该怎样评价这两年的历史呢?笔者从历史事实出发试作论述,以就正于理论界、学术界的朋友。
      
      一
      
      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粉碎‘四人帮’以后三年的前两年,做了很多工作,没有那两年的准备,三中全会明确地确立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是不可能的。所以,前两年是为三中全会做了准备。”邓小平的这段话,是对从粉碎“四人帮”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这段历史的客观公正的评价。这两年,党的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举其要者,主要做了以下几件大事。
      
      揭、批、查“四人帮”
      粉碎“四人帮”是一个伟大的胜利,但如果不把“四人帮”的罪行彻底清算,把他们的帮派体系彻底摧毁,已经取得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和发展。因此,粉碎“四人帮”以后,开展了一场全国性的对“四人帮”的揭露和批判运动。在揭批“四人帮”的同时,对“四人帮”的帮派体系也进行了清查。到1978年,“四人帮”及其余党的帮派体系已经土崩瓦解,同“四人帮”篡党夺权阴谋活动有牵连的人和事已基本查清,全国性的清查工作基本结束。经过这场群众运动,肃清了“四人帮”在各方面的流毒和影响,整顿了全国各级组织的领导班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点的转移提供了政治保证。
      
      为按劳分配和商品生产正名
      
      在“文化大革命”中,正确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横遭批判,连“按劳分配”、“商品生产”都被认为是产生资本主义和新资产阶级分子的经济基础。粉碎“四人帮”后,在重大经济理论问题上正本清源、拨乱反正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1978年5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文章针对“四人帮”把按劳分配说成是“资本主义因素”、是“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和条件”、是“生产力发展的障碍”等谬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力地论证了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原则;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不但不会产生资本主义,而且是最终消灭一切形式的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重要条件;按劳分配是促进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根本不是什么“生产力发展的障碍”。社会主义制度中的商品生产问题,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政策问题。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个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在“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篡改马克思主义商品、货币理论,诋毁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货币关系,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在思想理论上造成极大的混乱。1978年5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向群”的文章《驳斥“四人帮”诋毁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反动谬论》。文章通过分析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小商品生产、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本质的不同,有力地论证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不会产生资产阶级。文章联系实际,分析了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客观依据,从思想理论上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做了铺垫。
      
      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拉开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序幕。当天,新华社全文转发了这篇文章。5月12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上海、江苏、福建、河南4家省报同时转载,接着各地方报纸相继转载。这篇文章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第一观点,正确地指出任何理论都要接受实践的考验;“圣经上载了的才是对的”是错误的倾向,是“四人帮”强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必须坚决打破。文章的发表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高层有人指责和批评,但党内外绝大多数人支持和拥护文章的观点。这一讨论得到了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陈云等中央多数领导同志的支持。7月22日,邓小平在同胡耀邦谈话时,明确肯定和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是马克思主义的。争论不可避免,争得好。”邓小平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的展开和深入。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是邓小平等中央负责同志领导和支持下的一场全国范围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它冲破了长期以来“左”的错误思想的束缚,打碎了“两个凡是”和个人崇拜的精神枷锁,为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在党和国家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平反冤假错案
      这一时期的平反冤假错案,以解放干部、落实干部政策和为右派摘帽为主要内容。胡耀邦组织撰写了《把“四人帮”颠倒了的干部路线是非纠正过来》一文,文章修改了17次,于1977年10月7日粉碎“四人帮”一周年之际,在《人民日报》以署名文章方式(署名杨逢春、叶扬)发表,第一次提出平反干部冤假错案的问题。1978年3月至4月,时任中央组织部长的胡耀邦,分三批召开疑难案件座谈会,指出落实干部政策是关系到按照党章来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大问题,并提出落实干部政策的四条标准。9月20日,胡耀邦在全国信访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凡是不实之词,凡是不正确的结论和处理,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搞的,不管是哪一级组织,什么人定的、批的,都要实事求是地改正过来。”胡耀邦提出的这“两个不管”,与“两个凡是”针锋相对,有力地推动了落实干部政策和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到1978年7月,按政策分配和安置中央国家机关干部5344名,占中央和国家机关53个单位原有待分配干部的87.2%,一大批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的中央和地方领导干部重新走上领导岗位。1978年4月5日,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统战部和公安部《关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的帽子的请示报告》,决定全部摘掉右派分

    推荐访问:两年 徘徊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