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教育
  • 小学学习
  • 初中学习
  • 高中学习
  • 语文学习
  • 数学学习
  • 英语学习
  • 作文范文
  • 文科资料
  • 理科资料
  • 文档大全
  • 当前位置: 雅意学习网 > 语文学习 > 正文

    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现阶段的适用性实证

    时间:2021-07-08 12:05:29 来源:雅意学习网 本文已影响 雅意学习网手机站


      摘 要: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不但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和指出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国际贸易的方向,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经济理论之一。有数据实证分析说明,中国当前的国际贸易产品结构中显示出了与中国要素禀赋结构相一致的比较优势,从而验证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受益于遵循比较优势的发展,因此,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战略仍然应该建立在遵循比较优势的发展理论基础之上。
      关键词: 比较优势;显示比较优势;经济发展战略;比较优势陷阱
      中图分类号:DF 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
      2006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到创纪录的1.76万亿美元,增长24%;其中出口9691亿美元,增长27%;进口7916亿美元,增长20%。截止到2006年,中国外汇储备也累计过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拥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中国改革开放后采取的基于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的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的贸易政策所取得的经济增长奇迹是有目共睹的,但最近几年中国能源危机、贸易摩擦不断、产业升级困难、某些沿海地区出现人力资源短缺等经济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思考。
      在经济发展理论上,经济学家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注:在本文中提到的地区是指世界上有些经济独立但不是主权国家的区域。)开展对外贸易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这个问题上早就达成了共识,但是究竟采取哪种经济发展战略却一直存在着争论。有人提出传统的比较优势发展理论已经不适应中国经济的发展,取而代之的是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等经济发展理论。
      本文拟介绍比较优势理论及其经济发展战略,分析中国目前所具备的显示比较优势,进而提出一些中国现阶段仍然需要基于比较优势理论来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原因。
      
      一、比较优势理论与发展战略
      
      比较优势理论产生于对国际贸易现象的分析,也是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之一,并随着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
      大卫•李嘉图对国际贸易模式的研究是比较优势理论的起点。按照李嘉图的论述,所谓比较优势就是由于劳动生产率差异而引起不同国家生产同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相对差异。李嘉图认为,每个国家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并从中获得社会福利的提高。这种见解在李嘉图年代及其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了自由贸易理论的真知灼见。但随着经济实践的发展和现代经济学的崛起,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单一劳动生产要素投入的假设在解释多种比较优势来源时就发生了困难。
      随着贸易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理论”(H—O理论)弥补了李嘉图理论的局限,引入了多种要素投入假设的分析框架。萨缪尔森、罗勃津斯、斯托尔托等人在H—O理论基础之上,进一步揭示了贸易对生产、消费和收入分配的影响。H—O理论解释了要素禀赋结构相差较大的国家之间的贸易,至今仍然可以解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以资源禀赋差异所决定的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贸易,从这一点来说,H—O理论是正确的,而且没有过时。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规模优势的出现,H—O理论无法解释发达国家之间大量的行业内贸易。
      在H—O理论之后,“里昂惕夫之谜”的提出使得人们对H—O理论的普适性产生了怀疑。这种怀疑丰富了比较优势理论,有研究者通过对H—O理论进行改进,引入人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在更为广泛的基础上来考虑国家之间要素禀赋结构的差异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就能够解释难题,并且实证检验结果也证明上述改进基本上是有效的。另一部分研究者通过放弃H—O理论的部分重要假设条件来构造“新的贸易理论”。其中,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放弃H—O理论关于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的假定,研究规模收益递增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克鲁格曼的贸易理论实际上说明了一个国家可以从规模经济上获得比较优势。以弗农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放弃H—O理论关于贸易参与国在获得生产技术方面具有相同可能性的假定,研究不同国家的企业获得不同水平技术的可能性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弗农的贸易理论的提出让人们认识到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上的差异也是比较优势的来源之一。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和技术可获得性差异贸易理论既可以用来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也可以用来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也有部分研究者从收入水平的差异、消费者偏好等需求方面提出了有关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部分解释了收入水平相当的国家之间的贸易。
      以上是对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个简单回顾。国际贸易是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经济现象,单个经济理论模型当然不能解释所有的国际贸易实践,但这些模型提供了现有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框架,也为国际贸易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从这些理论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从供给方面还是需求方面对贸易现象做出的解释,贸易产生的原因归根结底在于不同国家贸易产品价格上的差异,而这些价格差异就是来源于不同国家生产成本上的比较优势不同。因此,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国际贸易的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都支持一些现有的对国际贸易的基本认识:比较优势是贸易的基本动力,而要素禀赋与技术差异是决定国际分工方式与贸易结构的主要因素[1]。
      既然比较优势是贸易的基本动力,并且贸易的发展是促进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资本积累的重要源泉之一,而来源于要素禀赋结构的差异、技术水平不同等因素的比较优势决定了最终贸易产品价格水平的高低,那么可以认为,如果一个国家按照其要素禀赋结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选择其产业和产品的专业化分工,就成了这个国家在全球化时代提高其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依据。这就是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理论的逻辑基础。
      特别值得介绍的是,林毅夫及其合作者提出的比较优势战略理论是一种针对发展中国家如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赶超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该理论认为,落后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根本差别在于要素禀赋结构的差别。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会诱导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进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这样的企业和产业才有自生能力,并能够从本国的比较优势中获得最大的竞争优势,最大限度地创造经济剩余,国家才能够最大限度地积累资本;同时,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的国家的企业能够低成本的从更为发达的国家引进先进技术,从而使得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报酬率不会因为资本快速积累而迅速下降,进而使发展中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与发达国家不断接近,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较快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水平向发达国家收敛,最终达到获得高层次竞争优势和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的目的。根据比较优势发展理论,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和协作,经济发展会沿着一定的路径自然演进(自然资源密集型——劳动力资源密集型——资本和技术密集型)(陈飞翔,1994;Lin、Cai and Li,1996)。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知道,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它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和指出了一个国家发展国际贸易的方向。在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对外贸易在一个国家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而比较优势理论也就成了一个国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经济理论之一。
      
      二、中国现阶段的显示比较优势
      
      比较优势经济发展战略是针对发展中国家提出来的,实际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遵循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国民经济从资本密集型的、以重工业为导向的发展战略转向劳动密集型的、以比较优势为导向的发展战略,这一转变使得中国能够更好地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并在过去20多年中极大地刺激了贸易和经济的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奇迹。

    推荐访问:适用性 实证 现阶段 中国 比较优势

    • 文档大全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